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尹塾智庫代表團出席世界建築環境論壇Day2

尹塾智庫代表團出席世界建築環境論壇Day2

由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主辦的2018世界建築環境論壇4月23日、24日在英國倫敦召開,尹塾智庫主席尹貽林先生率52人尹塾代表團出席。

圖:尹塾代表團會場外大合影

世界建築論壇簡介

世界建築環境論壇是有RICS(Royal Institution of Chartered Surveyor)主辦,是一個由建築環境專家及其利益相關者組成的全球性網路,旨在將知識、技能和資源整合起來,以創建和管理全球人口所需要的建築環境。論壇每年選擇在全球不同的城市召開峰會, 2016 年在美國華盛頓市舉辦, 2017 年在中國上海舉辦,世界建築環境論壇2018年度峰會在倫敦召開。

2018年峰會以「變革的世界—城市化、創新與文明」為主題,將針對工業轉型、城市化與數字化這三大驅動力及其對世界自然與建築環境的深遠影響進行探討。

「變革的世界—城市化、創新與文明」是本次峰會主題,新技術的應用使得整個世界處於日新月異的變革之中,中國亦如此。傾聽國際前沿聲音,才能更好把握中國工程諮詢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在兩天的會議議題討論中,與會專家各抒己見,闡述對數字化下全球城市發展的看法。相比於第一天宏大的議題,第二天的議題更加切合對未來城市發展規劃的具體討論。

論壇第二天觀點集錦

全球城市:共同未來議程

這是第二天的第一個主題,主要討論一個城市的先進與否體現在其全球網路建設,並總結在 21 世紀成功城市需具備的主要特點。

1

《對倫敦的交通的願景》

首先是大倫敦副市長(倫敦交通局副局長)Valerie Shawcross(瓦萊麗?肖克羅斯),介紹倫敦未來25年戰略發展規劃,一是採取搭建步行自行車高架與拓寬老街道寬度的方式;二是戰略性的規划行車網路;三是有效利用現有技術與探索新技術,以期有效解決倫敦現階段道路擁擠的難題。

圖為2041年牛津街「行人化」的場景

2

《維也納智慧城市的願景》—Maria

其次是維也納城副市長、副省長Maria Vassilakou指出近八年維也納逐步成為世界上最宜居的城市。其主要原因在於一是住房的可負擔性,棕色地帶與可居住的地帶的轉換;二是經濟適用房的建設;三是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保證交通的流動性(流動性指的步行能力,是衡量城市的一個標準)。最終將適合於兒童的成長的地方為打造宜居城市的基本準則,實現智慧城市中共享空間的同時,保證城市的寧靜性。

圖為維也納的城市照

3

《瑞典-斯德哥爾摩城市》—Lindh

接下來是斯德哥爾摩城市的首席執行官Ingela Lindh重點打造的開放式並具備包容性的瑞典城市,重點闡述數據互聯互通性。通過搭建開放式的公共網路、基礎設施建設、信息與光纖網路的搭建,使得99.4%居民擁有寬頻連接。

4

《未來城市的解決方案》—Nicola Yates

最後是未來城市的首席執行官Nicola Yates,提出了未來城市的解決方案。Nicola Yates首先指出現階段城市面臨的問題,包括對城市的產量與產能的挑戰、停車位的緊缺等方面。其解決措施包括電動汽車投入應用、BRT的建設、以及倫敦進城費的設置。與此同時,闡述了區塊鏈對城市的發展的產生的巨大幫助。

智能、開源城市:支持基礎設施

智能的開源城市通過參與式和合作式城市規劃和管理計劃為企業和市民提供利益。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中的智能城市,必須應對更廣泛的技術選擇、數字化發展、以及公共服務全新交付模式等變革的影響。專家小組討論主題在於建築數據管理的變革以及風險管理策略。

Dr Anne Kerr作為城市全球負責人,同時在牛津大學負責城市可持續規劃研究。在主題演講過程中指出開源化城市與賦能智能設施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鏈接的形成,有效提高各地溝通效率,給人們的生活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在帶來快捷性的同時,也帶來很多薄弱環節,也可能帶來如黑客侵襲無人駕駛汽車信息等惡意事件的發展,呼籲各相關部門關注於數據安全,並給出相應的監管措施。另一方面,指出現階段應有效利用數字驅動,有效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與工作效率。

我們的行動和責任

下午的議題主要關注於「我們想要哪種文明?需要付諸的哪些行動?」該互動環節對本次峰會兩天內的學習內容進行關聯,並探索建築環境中所有參與者如何能協作並塑造負責的商業方法,從而創建出符合社會需求的建築環境。

圖為小組討論的嘉賓

左上為邱鼎財董事長 右上為維韋克南達博士

左下安賓利總監 右下為佩里副總裁

1

新加坡城市化理念

首先是智庫機構新加坡宜居城市研發中心執行董事邱鼎財(Khoo Teng Chye),指出不需要將自然環境與建築環境進行嚴格的區分,兩者應是相互融合,相互依存,認為新加坡的城市化進程,可作為發展中國家一個良好的標杆。

新加坡

新加坡有效利用系統化科技與循環經濟的理念,形成水資源利用閉環。同時時刻關注於城市的宜居性、綠色覆蓋面、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的因素。由原來的花園式城市,轉變為現在的城市花園,最終實現未來的自然城市,使得自然與城市應該齊頭並進。最終打造宜居框架,不斷提高生活質量,提高就業機會,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2

印度基礎設施建設問題

其次是牛津印度可持續發展中心的執行董事維韋克南達博士(Dr Vivek Nanda),指出印度現階段處於倍數增長的趨勢,印度現在面臨需要處理增長和基礎設施增長的差距帶來的挑戰,急需解決基礎設施的交付和採購的問題。在維韋克南達博士看來,需將國家財政政策與基礎設施的建設連為一體,保證充足的建設資金成為印度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所在。

印度

3

建築環境的總體解決方案

接著,萊德·布克納爾(Levett Bucknall)的全球總監安賓利(Ann Bentley),指出數碼技術在不同的專業認知越來越模糊。業界尚未明確使用技術是為了更加增加利潤還是營造健康的建築環境。安賓利認為現階段應著重考慮整理建築環境的總體解決方案,而非優先考慮技術方案。不可一味的從測量師角度考慮,技術帶來的挑戰,而應該是藉助於測量師與IT技術人才的混合型職業判斷與素質。

4

關注科技對建築環境的影響

最後麥肯錫公司城市規劃與設計副總裁佩里(Guy Perry)認為對於建築環境的專業,應跟得上科技變化的節奏,比如新加坡水循環、汽車薄膜、回收系統,系統性思維。工程師存在有「孤獨」傾向,往往僅關注於水系統的設計,而忽略城市系統的存在。設計師應具備系統性思考的能力。一個工程師往往難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需要著重於開放性心態的培養,以期為未來的建築環境的發展注入新鮮血液。

中國上海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佩里重點強調中國城市化的崛起將帶來傳統發達國家和發展國家對比力量的逆轉。中國的一線城市人口將達到3000萬以上,即使倫敦這樣的城市在中國可能都擠不進一線城市的行列。他定義中國的城市化是拉動式的,強調中國城市化的結果將形成巨大的消費能力推動全球經濟增長。

為後代建立一個目標

2020年世博會迪拜遺產開發和影響副總裁Nadimeh Mehra,分享了2020年迪拜世博會主題。Nadimeh Mehra指出迪拜是未來城,將在2022年舉辦世博會。

迪拜

以此為契機,迪拜建立一個世界性的未來城市。在建設期間,將進行創新與未來城市的轉化,有效經濟增長槓桿,技術顛覆性、第四次工業革命,以期以鏈接思維,創造新未來。一方面,跨業界合作,引入多元化的公司,為了創造一個城市的願景,吸引一些未來使用者,以期創建一個新的生態系統。另一方面,吸引一些中小型及大型企業,引領全球性下一代技術。與此同時,創建共享式的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車,以搭建高質量的包容性的智慧城市。

各專家的精彩分享,為參會訪問團成員感受到國際行業頂尖專家的城市發展理念,而中國工程諮詢行業的迅速發展,中國目前在建築環境、基礎設施以及能源、信息化方面的發展機遇及成果也備受重視。

最後,在閉幕式上,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首席執行官Sean Tompkins(肖恩·湯普金斯),宣布2018年世界建築環境峰會圓滿落幕,並宣布2019年峰會擬在紐約召開。

未完待續,請持續關注本公眾號尹塾英國行系列報道。

編輯:

孫旭東 (海天諮詢)

劉琦娟(IPPCE研究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尹塾智庫 的精彩文章:

TAG:尹塾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