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佛經,佛經當中的教法是什麼?

讀佛經,佛經當中的教法是什麼?

妙妙發起「我們為什麼要來讀佛經」的活動以來,我倒是發現身邊讀佛經的人越來越多,心中甚是歡喜。只是這幾天,有點讓我長見識,同樣是讀佛經的,怎麼知見殊差甚多,看來還是《維摩詰所說經》中那個問題:「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些知見的部分也沒法強塞,畢竟佛法不是說教也不是說服來的。但我知道,只要我們能踏實地在經典上下功夫,釋迦牟尼佛一定不會帶您走彎路的。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第二之上:「善男子。於法寶中有其四種。一者教法。二者理法。三者行法。四者果法。一切無漏能破無明煩惱業障。聲名句文名為教法。有無諸法名為理法。戒定慧行名為行法。為無為果名為果法。如是四種名為法寶。」

教法是在說,首先我們要先認識這個文字,這裡面就要認識非常多的內容。想了解教法,佛經就要先讀熟,而且要讀很多經典,然後要來認識五陰十八界,五陰:色陰、受陰、想陰、行陰、識陰,即色受想行識;十八界包括: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塵: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六識: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

接著要認識我們身上的八個心、八個識,在六識的基礎上,加上第七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這些都是名相。教法就是名相,名相很重要,名相不懂如何學?譬如我請您拿「水」,您連「水」字、「水」語言都不知道,您能拿的到「水」嗎? 如果您見過知「水」的語言文字,沒見過「水相」,您還可以問別人什麼是「水」,見過「水」的人就會告訴您:這是「水」,這樣您就知道這是"水"。聲名句文,聲音、名字(就是文字),名是從哪裡來的?句子,成長句,然後再成文,這樣來的。

然後我們要知道這些的有與無,有與無是怎麼來的,他的理,這些懂了之後,還要懂八個心,想明心見性這些都要懂。八個心,各個體性是什麼的差別相用,真心的名相是哪一個?假心的名相是哪一個?之後要知道有與無是怎麼來的!

我們要親自去實踐,這個法有與無是怎麼來的,然後我們才能行,行就是修除自己的無明,修除自己的無明之後,我們就清凈了,然後才能證那個果,才能開悟,一步一步來。

這些就是為了那個無為果,為了那個第八心的無為果,所以對法的知見要相當了解,名相這些,非常的多,如果我們越讀越清晰,就會知道這些都是有關聯的。

我們一個一個的了解,把這些名相徹底弄清楚了,就有辦法開悟,開悟的法門多的是,無量無邊。佛經裡面到處都給我們說這個,所以首先要單純地去讀熟佛經為要,讀熟悉之後,佛就會護念我們,不會讓我們走冤枉路的,一來佛經熟了我們會有擇法眼,二來會自然不相應那些不對的知見。

就是這麼簡單,如果學佛一直不想下功夫,去讀熟佛經,一直想知道去什麼地方找答案,反而是欲速而不達。佛經讀進去,心自然就清凈了,佛經讀進去迴向,業自然消了,人家罵您,您也不會生氣,就沒有業生業的事情了,這樣的狀態下,我們才有可能參禪,時間到了,自然就能發起參禪,如果有遇到善知識(必須是她自己已經證得第八心的,這樣的人才知道教你怎麼參)告訴我們參禪的知見。

沒有遇到這樣的善知識,我們就要依照佛經這位善知識,自己在經典上下功夫搞,因為我們讀了那些經文自己會相應,相應之後,我們會常常在那裡思惟,思惟之後相應了,就會發起參禪。其實如果佛經熟悉了,光是思惟這些經文,就很不得了,您如果能抓住 幾個字在那裡思惟,說明您的定力已經是內住了,定力就不得了,還有那個慧,那個時候我們不會去與外界相應的。

所有的佛經都是教法,都是教,《地藏經》也是教,所有的經典都是教法,教人天的法,教阿羅漢的法,教二乘的法,教菩薩法,所有經典都是教。法就是教,這些怎麼來的,為什麼要用這些?為什麼要用忍辱?為什麼要用禪定?為什麼要用布施?為什麼要慈悲?為什麼要智慧?然後這裡面又有細的法。

例如布施,裡面又有各個不同的層次,有布施了義與不了義,有波羅蜜跟沒有波羅蜜的,差別在哪裡?同樣是布施,同樣是忍辱。所以佛經裡面都是教法,教三乘菩提法,教人天乘法,終究是為了一乘無為法,知見都在佛經裡面,然後我們細細的讀到那裡,自然就能領悟的到,最主要是思惟,思惟很重要,思惟之後才是觀。

我真的很慶幸自己身邊有親證如來藏的善知識指引。自己讀了佛經之後,也能針對善知識講的,與佛經進行比對,只是這次走出來與大眾接觸之後,方知同樣都叫讀佛經,可裡面的里子卻是如此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之秘 的精彩文章:

那些關乎細節的事
關於許願、還願那些事

TAG:心之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