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黎:曦域投資不相信直覺,更相信科學
作者:李萬民
編輯:李墨白
來源:獨角金融
曦域資本創始人黃曉黎說:「我是內心很感性的一種人,但在工作中我盡量不相信直覺,我更相信科學。」
這種理性的態度,似乎與她過往的經歷有關,從計算機專業,到律師事務所,到股權投資基金,又到15年創立專註於科技金融領域投資的曦域資本,一直都離不開「邏輯」二字。
現在,她所創建的曦域資本已經投資了米么金服、群星金融、樂惠、巧房、牛股王等十幾個個科技金融項目,在各自的細分領域裡都有著不俗的表現,這背後,投資中的理性功不可沒。
這種理性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化為了對科技的執著。談到投資,她只投稀缺性技術公司,或者,能夠用技術賺到業務的錢的公司。在已經投資的十幾個家企業中,CEO全部為技術出身。
但這還不夠,她甚至想要把一級市場投資業務數據化,於是曦域有了自己的App「域見」,可以把投資項目從十八個維度進行分析,每個人做的工作全部能夠得到數據化的體現。
很多人對她有一點不解,明明有優渥的生活,可以肆意享受,為何偏偏還要在競爭激烈的資本市場上衝鋒陷陣。她說,「當我看到了一個大機會,又認為我有能力,甚至有一種新的方法去實現它的時候,我就忍不住要去做「。
DJ=獨角金融,H=黃曉黎
DJ:對於人工智慧和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您是如何看待的?
H:我覺得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是中國未來十年的機會,對所有的產業都存在推動作用。但是我為什麼一開始是進入到科技金融領域呢,一個核心就是這些集群技術對於不同產業的推動裡面,目前對金融的推動是最有效的,這是從行業的角度去看待這些技術。
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對金融的推動作用毋庸置疑。尤其是長尾市場,確實需要數據化運營,而且數據要比原來的量級要高好幾個量級,維度上也要多很多。而人工智慧需要大量的數據,有了持續的多維度數據,才能去做。所以人工智慧在在金融領域的應用一定是逐步實現的。
現在,大數據已經應用到了細分領域的營銷、解決信用卡人群的欺詐上面,這些細分領域就會有一些人工智慧模型出來。數據化運營階段完成後,再下一步就是朝著自動化的、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DJ:您多次表示,在每個細分領域,只投一家公司,能否具體講一講您在科技金融領域的投資理念?
H:總體來說,我們是圍繞著高成長去投資的,就是說我們是在產業周期中第二波上漲的時候進行投資。投資以AB輪為核心,在商業模式上來講是技術驅動和數據積累。這是我們大的一個投資邏輯。
(曦域投資公式:V=(i+c)m *f(t),其中, i=細分行業的成長斜率;c=公司成長斜率;m=商業模式的指數級增長機會;t=時間因子)
具體來說,我們其實就投兩類公司,一個是用技術賺到業務的錢,另一個是稀缺技術性公司,我們就投這兩類。網貸我們沒有投,雖然這些也是好資產,但我們更偏向於拼技術而不是拼金融。
從做基金的角度來講,我覺得是用一種新的思路去做基金。我們更看重整個產業的發展,因為我覺得大錢來源於大勢,要把那個大勢想明白,在此基礎上再去進行細分領域的投資。另外在退出機制上,我們可能更看全球資本市場的表現,比如說現在也許在香港上市是很好的選擇,那我們儘管是人民幣投資也應該想辦法去做。
我們也十分注重投資的數據化、科學化。我們自己開發了一個叫做「域見「的App,我們所有的項目都可以在上面隨時進行討論,每個人幹什麼在上面也都有體現,還可以隨時在App上面組建細分行業研究主題,實現投資業務完全的數據化。
看公司的時候,我也偏好通過這種數據化的方式去看,我比較相信科學。每一個細分領域裡面,我們都通過這種數據化方式來搭建模型,從18個維度對幾個同一細分領域的公司進行比較,每個公司之間的差異就一目了然。我們之所以主要投AB輪,也是因為這個階段的公司已經浮出水面,這些項目我可以不用閉眼瞎猜,而只需要團隊想辦法去覆蓋足夠的公司去進行科學的比較。
DJ:現在一些金融科技公司都有向海外發展的趨勢,未來您有沒有可能來投資這種業務是面向海外的公司?
H:前兩年,我們已經關注到一些消費金融、支付等領域的公司出海到印尼之類的國家。我覺得中國這種互聯網金融的輸出,確實是一個大的機遇,但我們現在為什麼沒有進行投資呢?倒不是說不看好,而是考慮到我們團隊的調研能力還沒有積攢到那個程度。
比如說,我們挺看好的一個公司,業務主要在印尼,我們卻對印尼市場一無所知,這種情況我們是不會投的,我們不會去風口上進行投資。當然,我們現在投資的一些公司,也會逐漸擴展它們的業務範圍,未來也可能做海外業務。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跟投資的公司在這個行業里共同成長。畢竟,人的認知能力與最後轉化為投資決策之間還有一道相當大的鴻溝,認知能力圈和投資能力圈的擴大其實是一點點長大的。
DJ:對於區塊鏈的應用和投資,您是怎麼看待的,未來會進行投資嗎?
H:區塊鏈項目我們也看了很多,但是覺得技術上還是不夠成熟。在應用層面上,我也覺得它還處在第一波浪裡面,我要等它下來再起來的時候,再去發現它。
我非常看好區塊鏈的未來,我相信等底層的技術越來越進步之後,會有一些機會出來。但現在,關鍵在於底層的技術還是不成熟,就比如現在大部分應用,其實只要用傳統的方法比如分散式資料庫加密就夠了,成本又低,效率又高,我幹嘛要用區塊鏈,在支持大規模交易方面都難以實現。
DJ:在您從景林出來創建曦域的過程中,有沒有遇到過以前沒有想到的一些困難?
H:我個人覺得我跟別人不太一樣,我相當於是二次創業。因為在景林的時候,我也是從創建團隊開始,一直做到七八十億的規模。然後在創立曦域的時候,我本身對自己要做的事情是非常熟悉的,這可能也是我們跟一般基金不太一樣的地方。別人可能是投資做得好出來創業的,而我是整個基金的運營我都做過,這樣我在做起來的時候也可以更加地從容。
當然這裡面的困難肯定還是有挺多的。比如,2015年下半年我從景林出來創建曦域,當時正趕上E租寶事件,互聯網金融下行,第一期融資就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難。融到的規模跟我預期的規模相差很大,只融了3個億。不過好在我們抓住了16年的時機,那時候整個市場都處在低點,投的一些項目反而在現在都表現得非常好。有時候就是這樣,融資很難的時候,投資反而很好,兩者是反著的。
DJ:與其他的投資機構相比,您覺得曦域的優勢在哪裡?
H:如果說優勢的話,其實我們可以成為這個行業裡面的一個創新型機構,我們的方法論跟以前的都不太一樣。
我們專註在科技金融的大領域裡面,自己也是一個可以不斷進化的閉環。我們做的任何的事情都不白費,都會沉澱在平台上。舉個例子,現在我們通過自己的APP系統,所有的業務已經數據化了,包括用模型來對一個公司進行評價,對每個人的工作量用分值來進行量化的考核。
投資機構會遇到的天花板無非三個,一是機制方面有沒有一個很好的長效激勵機制,畢竟做投資的回報周期都是比較長的;二是個人的投資能力是否能轉化為公司整體的投資能力;此外,還有融資瓶頸。投資是非常個人化的行業,而我們把所有業務都數據化,把所有的項目也用模型去科學地比對,可能會有效地突破前兩個瓶頸。另外,現在LP市場已經逐漸轉為專業母基金為主力,對於有特色業績優秀的股權投資基金,未來在融資上也會突破瓶頸。當這三個瓶頸突破之後,可能我們就會走出一條非常不一樣的新路。
版權聲明:此文為獨角金融原創稿件,
轉載須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鍘刀未落,爆雷頻頻,P2P還有多少看頭?
※「幣圈」迎來G20審判:數字貨幣正規化道路仍不明朗
TAG:獨角金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