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一舉拿下四種隱身戰機訂單:沈飛建成全球第一戰機生產線

一舉拿下四種隱身戰機訂單:沈飛建成全球第一戰機生產線

5月4日,在航空工業沈飛《鶻鷹神話》宣傳畫冊中,首次大規模披露鶻鷹1.0戰鬥機原型機生產裝配的畫面,從公布的照片可以看到,沈飛的裝配技術有了大規模進步,完全擺脫了老式仿蘇俄飛機生產線的束縛,達到了新一代隱形戰鬥機F-35的裝配製造水平,讓人為之一振,從上述宣傳圖冊和公開資料可以知道,鶻鷹1.0是沈飛和瀋陽所在競標新一代大型隱形戰機之後,自籌資金搞的中型隱形戰鬥機項目,並得到了航空工業的大力支持。為了提高研製生產水平,從目前公開的資料看,沒有生產1:1金屬樣機,而是利用虛擬裝配模擬技術,即所謂「虛擬樣機技術」,在設計階段在計算機里將鶻鷹三維數字模型進行預裝配,擺脫對試製物理樣機及裝配物理樣機所涉及的工藝裝備的依賴,節約成本和縮短研製時間。

由於裝配順序是3D動畫演示的,所以不論是第一次接觸的操作者還是對該產品結構不熟悉的人員,都能在短時間內對要裝配產品的結構及裝配順序有所了解,並能理解工藝人員的裝配工藝設計,對其不當之處提出改進意見。據透露,在鶻鷹1.0原型機所用發動機RD-93(渦扇-13)的裝配模擬中,就發現了裝配順序不合理、裝配空間狹小,發動機與機體結構干涉等問題,並迅速進行了改進,在實機裝配階段,最後僅用時兩天就完成了兩台發動機的安裝,與以往沒採用發動機虛擬裝配技術的科研飛機相比,大大縮短了裝配周期, 提高了生產效率。如在渦扇-10太行發動機配裝殲-11戰鬥機的布局協調階段,由於沒有採用虛擬裝配技術,參研人員不得不把把發動機的外涵機匣放在裝配廠房的地上,一件一件往上擺附件,一干就是幾個通宵。

而這都是可以通過虛擬裝配避免發生的。我國飛機自動制孔技術已經有一定的研究基礎,但主要集中在組件壁板類的自動鑽鉚和機翼類組件的自動制孔方面,對於結構曲面比較複雜的機身部件自動制孔技術在鶻鷹1.0生產之前還未有過應用,基本採用人工制孔技術。究其原因是飛機制孔精度要求較高,達±0.2mm,而普通汽車生產線的位置精度僅為±1.2mm。飛機上一個壞孔甚至會導致機毀人亡,一個微小的打孔精度不佳導致的緊固件不到位,表面不連續就會影響飛機的壽命和隱身性能。

沈飛公司在「十一五」技術研究的基礎上,研發出了機身部件工業機器人自動翻轉制孔系統,實現5m×5m×2m 尺寸範圍內不同部件的高精度制孔、鉚接和清除多餘物的工作,極大的提高了飛機制孔效率和質量。例如F-35戰鬥機複合材料S型隱形進氣道約2.74米長,但直徑只有0.5米,需打500X2個孔(一左一右兩個進氣道)。最開始由有經驗的工人爬進管道內部,使用手工工具制孔,耗時約52個工時,後來改用工業機器人制孔後,僅僅耗時12個工時,且可以24小時不間斷生產。

軍事專家陳忠告訴記者,傳統我國戰鬥機裝配生產線採用模擬量進行協調,需要大量複雜的專用工裝,飛機各部件的協調裝配工作要按模線、樣板、標準樣件等模擬量來保證,導致新機型的研製周期長達5年甚至10年以上(製造標準工裝的周期通常在1至2年或更長)。為滿足新一代鶻鷹戰鬥機高可靠性,長壽命,隱身和輕量化的要求,特別是為滿足將來空軍,海軍,陸基,艦載,外貿不同衍變機型的需要,只需更換少量的工藝連接件便可適應不同裝配要求,沈飛公司研製成功飛機大部件柔性自動化裝配對接和iGPS室內空間精密測量裝配定位系統,在國內率先實現了工程化應用。據公開資料披露,該技術已在我國第三代重型戰鬥機生產線上得到推廣應用,在一條生產線上實現了殲11、殲15、殲16等共線生產,根據需要靈活生產,大大節約了建線成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視野 的精彩文章:

振奮!中國正研八足作戰機器人:爬山比坦克快專打山地戰
振奮!中國率先研發五代機教練機:輕型隱身戰機即將開工

TAG:軍情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