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軍人臨戰哭哭啼啼,日軍戰前興高采烈?不是你想的那樣

中國軍人臨戰哭哭啼啼,日軍戰前興高采烈?不是你想的那樣

坊間有一則流傳很廣的故事:部隊要出征了,中國軍人告別家人時依依不捨,哭哭啼啼,家人勸他一定要活著回來,甲午戰爭中衛汝貴將軍老婆那封家信成為笑柄(「君起家戎行,致位統帥,家既饒於財,宜自頤養,且春秋高,望善自為計,勿當前敵……」);日本軍人告別親人時則決然毅然,興高采烈,親人們都鼓勵其在戰場上為國建功立業,否則回來沒臉見人,甚至有妻子為了讓丈夫沒有後顧之憂,自殺而死……

神風敢死隊沒有那麼神

這樣的對比,很容易讓讀者留下深刻印象,但那並不是全部的事實和真相。以二戰中著名的「神風敢死隊」為例,一向以日本人為國不惜身不顧家的形象出現,其實不然。不少神風敢死隊員怕死,臨戰時腿肚子打哆嗦,連飛機都爬不上去。這時,旁邊的憲兵便動手將其抬上飛機,然後從外面把艙門反鎖,根本出不來。更絕的是,飛機上的燃料只夠單程用,敢死隊員的名字已經刻上靈牌送到靖國神社,家屬已經享受撫恤金。最絕的是,如果敢死隊員膽敢飛回去,最輕的懲罰是剖腹自盡,重則軍事法庭審判然後執行槍決(連自盡的資格都被剝奪),而靈牌還會從靖國神社丟出去,家屬的撫恤金也會被取消。總之,都是一個「死」。在這種情況下,神風敢死隊員們不得不死,不能不死,不好不死。

下面,我們再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例,從一名參戰班長回憶的視角,通過5個細節,去體驗和感受一下士兵從和平到臨戰這個過程中,會發生怎樣微妙的、真實的、正常的心理變化。

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我軍連運輸員胸前也掛著光榮彈

細節之一:悶罐車

一群年紀在18-20歲之間的新兵,突然結束常規訓練,接受強化訓練,然後接到命令:緊急集結,執行重要軍事任務。任務是什麼?不知道。到哪裡執行任務?也不知道。新兵們唯一知道的是登上悶罐車,車裡不準點燈,不準大聲說話。大家似乎預感到了什麼,有人悄悄流淚。

細節之二:臨戰痛哭

抵達集結地雲南蒙自後的次日凌晨,緊急集合的哨聲響起,大家趕到操場集合。副軍長在主席台上向大家宣布任務:「同志們,你們即將開赴老山前線,你們為祖國流血犧牲的時候到了,祖國考驗你們的時候到了,祖國看著你們殺敵立功,人民看著你們保衛家園。」台下馬上哭聲一片,有人邊哭邊喊:「娘啊,孩子不孝啊!」面對此情此景,主席台上的領導怎麼做的呢?非常善解人意,走下來和新兵們握手,一邊安慰道:「孩子,你們盡情地哭吧,現在哭夠了,將來就少流血了!」

細節之三:誓師大會

緊急集合之後,官兵們回去吃早飯,自然沒什麼胃口,然後是寫家信(很多人按照遺書寫的)。上午10時,誓師大會開始,操場上一排排大木箱子,裡面裝著步槍、衝鋒槍、手榴彈等武器裝備。當戰士們背上嶄新的武器時,豪情頓時取代了悲情。一個班長回憶道:「也許是武器的剛硬為我們虛弱的靈魂平添了幾分膽量幾分豪情。」此時,大家的心態逐漸平復,反正是個死,與其悲悲戚戚地死,不如轟轟烈烈地死,於是齊呼口號。見此,主席台上的領導會心一笑。

細節之四:副司令的壯行詩

午飯時,領導向全體官兵敬酒,注意,是五糧液。省軍區的孔副司令員特地做了一首壯行詩,送給即將出征的壯士們:夜光杯,捧在手,千軍共飲出征酒。出征酒,味純厚,豪情壯心似酒流。將軍舉起杯,士兵也舉起酒。出征的酒,飲一口,將軍士兵血同流。是生也舉起酒,是死也舉起酒,出征的酒,飲不夠,生生世世不回頭。

細節之五:配發「光榮彈」

部隊開拔到文山軍分區,每個戰士配發了「光榮彈」。不過,戰士們剛拿到手時,並不知道那玩意兒是「光榮彈」,只是對這個長得像牛卵的東西感到好奇。團長向大家解釋道:「這個東西名字叫──『光榮彈』,你們要好好的裝在你們軍裝的左口袋裡面,在戰場上即將失敗或者面臨被越南鬼子俘虜的時候,你們只要拉那根拉火環,因為沒有導爆索,瞬間你們就英勇的光榮了,你們就是中國的革命烈士了,也打出了軍威。」戰士們聽到後什麼反應呢?親歷者回憶說:「這番話增添了幾分悲壯的氣氛,讓情緒已經高漲的我們再次萎縮下來。」

中國也有「死字旗」,筆者在成都大邑縣的建川博物館親眼見過

這才叫正常和真實,日軍那種是變態和虛偽。

參考資料:

1.《日本在強化自己是「受害者」》,南方周末,2015年3月26日,第11版。

2.《共和國戰爭 1950-1979:中越邊境戰爭》(視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腦洞大開寫歷史 的精彩文章:

我軍一個活蹦亂跳的戰士被一個死去的越軍打死,這事兒是怎麼發生的
袁世凱臨終前為自己寫下這副輓聯,好多人看不懂

TAG:腦洞大開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