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青年,你需要一個和「京內生源」同台的機會

青年,你需要一個和「京內生源」同台的機會

遠走高飛

 Hello 1

金志文 

00:00/04:01

長鶯飛,萬物復甦,又是一個櫻花燦爛的季節,月末的一天與朋友去玉淵潭公園賞了次花(感覺人比花還多),算是對忙碌了一周的自己心靈上的一次放飛吧(看到這麼多人,心更塞了)。環顧園內,實際上了歲數的大爺大媽,和年輕的三口四口之家最多。我還隨口與朋友閑聊:「這麼好的天兒又是周末的,怎麼沒看見幾個長得像學生的人吶?」朋友回了句:「大概是年紀大的人才來這種地方吧(我拒絕承認年紀大),或者人家在忙自己的事情吧。」我回了句:「周末有啥好忙的,我在學校那會就喜歡找個晴天兒出來溜達。」朋友反駁道:「你別站著說話不腰疼啊,他們不得找工作,不得寫畢業論文啊?」本來想懟他幾句,又覺得他講的有點道理,就放棄了。前幾天看到新聞上說2018年是史上最難就業季,預計全國高校畢業生有820萬人,比2017年又增加了25萬。年年都說最難就業季,自我讀大學那會兒就這麼喊,喊到我碩士畢業也沒停,今年又在喊,我也是沒太搞懂。

GIF

閑扯到這,回想起當年找工作時忙的焦頭爛額的自己,於是乎想聊聊找工作這點事兒了。對於已經工作了的,尤其是工作還不錯的,可能覺得不是什麼事;但對於今年要畢業的學生來說,可不光是自己的事,還是全家子的事。本人男(直男),小碩一枚,經過幾年前求職季的一番掙扎,算是成功上岸了,進入了一家央屬機構的總部。之後就與人事部門牽了線,成為人力資源部的一員,也有機會參與了近幾年的校園招聘。我後面談到的一些現象可能只適用於非公務員,但又是體制內(有行政級別)的、能確定解決北京戶口的單位;對於一些完全市場化的、不解決戶口的企業則不再本次討論範圍之內,所涉及的內容只作為參考。

通過參與校園招聘,自己也算是對招聘的前前後後有了個感性的認知,包括簡歷篩選、筆試、面試、政審體檢等環節。作為應聘者,除了簡歷篩選環節無法親身經歷,其他環節都得親自參與(簡歷都沒過的人除外);當然後面的環節也無需多說,想了解的可以直接去應屆生網論壇上搜集,當年我也是在上面吸收了不少養分。此時此刻,我想重點和大家聊聊簡歷篩選這件事兒。只要你不親自參與,你永遠不知道用人單位的具體標準是啥(為了大家我也是拼了,希望領導不要給我處分)。說到這,我想先感慨一下,順便呼應一下今天的主題:如果你是一個非京內生源,你很難想像的到自己與京內生源的差距有多大(京內生源僅指高考前戶口就已經在北京的孩子們),而這種差距會直接的體現在簡歷篩選上。說白了就是即使你簡歷做的足夠完美、學校也足夠的好、實習經歷再豐富、獎學金拿的再多,也一樣可以毫不留情的把你pass掉;因為用人單位最不缺的就是學校好、實習經歷豐富的人,缺的反而是有北京戶口的人。這不是說單位有意要這樣區別對待大家,而是北京市有相關政策造成的結果。幾年前的一個說法是,單位每申請到一個戶口指標要保證解決一個京內生源的就業,具體比例是否真實我沒有去考證,但這種「捆綁銷售」的做法是肯定存在的,目的是保證本地居民的就業率。在此政策之下,用人單位只好把兩類學生區別對待。

GIF

下面重點來了。在篩選簡歷前,領導直接將事先定好的標準交到我們手上,大體分為生源地、年齡、學校、性別、是否留學生、專業這麼幾類,至於獎學金和實習經歷則作為附屬條件來考慮,只在前面幾項不好區分時才作為參考。其中最具有區分度的是生源地,如果你是京內生源,那麼非常恭喜你,只要你不是三流的甚至不入流的野雞大學學生,基本確定你將獲得一個筆試機會,後面的年齡、性別、是否留學生、專業對你幾乎沒有約束力。BUT,你若不是帝都家庭的孩子,那就要另當別論了。首先是看學校,碩士學校為清、北、人、復旦、上交、浙大、南大等一流名校以及為數不多的幾所專業拔尖的院校外,還要綜合考慮本科畢業學校,至少也得是211級別的,個別專業要求本科也是985類院校。即使你滿足以上要求,也不要高興太早,還要看你的年齡,碩士要求不能超過27周歲(今年的要求是1991年1月1日之後出生的),博士不能超過35周歲,超齡將無法解決戶口,也自然不在用人單位考慮範圍之內(目前不接收本科生,這個是一刀切的,跟京內京外生源無關)。這之後,就要根據崗位的需要,控制一下每個專業的比例,防止最後有的專業人數沒招滿。還一個比較有區分度的指標是「是否留學生」,前面說過京內生源不受這一指標影響,它主要影響京外生源。單位領導明確說明,這幾年的留學生戶口指標極度緊張,人社部控的很嚴,給我們單位沒幾個指標。這也是一種趨勢,國家現在更願意把戶口給國內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一方面是因為我們教育水平還是不錯的,我們也要有這種自信;另一方面說明,過去那種「外來和尚好念經」的局面已經不存在了,不再是隨便出國鍍鍍金,回來就能輕鬆找個好工作的年代了。更重要的是,國外高校對於碩士生的培養在國內的認可度出現下降。在國外,碩士只是一個過渡階段,對於工作來說本科學歷足夠,但用來做學術又顯得不夠,因此國外高校對碩士生培養的重視程度相對較弱,時間自然也不長。像英國高校的碩士只有一年,相比於國內3年的學碩來說實在有些短。基於以上原因,現在國內的用人單位對於一般的碩士留學生也不再痴迷,而是越來越理性、越來越客觀。說了這麼多,其實是想說,非京戶留學生的簡歷更不好過。在簡歷篩選中,對於留學生學校的要求甚至達到「常春藤」級別,拿英國來說就得是劍橋、牛津、倫敦政經這一級的,其他的則很難通過簡歷篩選這一關。我們同事說了句特別實在話:現在出國留學讀碩士,還不如在國內認真考個研。

對於性別上的區別對待,雖然不是特別嚴重,但也是有的。想必這也是整個求職市場的現狀。而且據我了解,市場化程度越高的單位,對女性的歧視越嚴重,像券商這類單位是最不願意要女生的,原因也不必多講。

現在梳理一下,對於簡歷篩選,生源地先將其一分為二;在京外生源這類中,又通過性別和留學生將其分為四類。總體而言,過簡歷從易到難可以這樣區分:京戶男(女)>(非京戶,國內生,男)>(非京戶,國內生,女)>(非京戶,留學生,男)>(非京戶,留學生,女)。如果你是京戶男,可以說你是機會最多的人;一旦你成為「非京戶,留學生,女」,上岸的難度則可想而知。類似的分類標準恐怕不是我們單位另闢蹊徑搞出來的,相必是類似單位多年來招聘工作的經驗總結,基本起到了「穩、准、快」的效果。我們單位還是比較負責任的,沒有交給電腦和第三方機構篩選,即使這樣平均在每份簡歷上停留的時間也不會超過20秒。

數字是最有說服力的,從簡歷篩選到最後錄用,大概是在100:1的比例,也就是說最後進來的人平均PK掉了99個人;其中網申到筆試大概只留10%,筆試到面試留70%左右,面試過後大概只留1/7,對於單純的學生來講,體檢和政審基本不會有太大問題,最後錄取的人數基本=報名人數*10%*70%*1/7。現在你可以一目了然了吧,最難過的就是簡歷關。沒有拿到Offer的你,不一定是你能力不如人,很大程度上是沒有給你一個與他們同台比拼的機會。這也是我當年找工作時非常直接的感受,只要通過簡歷篩選的單位,之後去認真對待,有70%的概率能讓我走到最後。所以,我想在最後提醒大家幾點,希望有助於你們去為自己爭取一個筆試的機會。

1、提前明確能否保證解決戶口。對於戶口看的比較重的人,無論招聘信息上是否有寫「可解決京戶」等字樣,最好提前問一下。一種是對方確定當年能解決戶口的,則可將其放入第一目標梯隊,之後多花點功夫也無妨。這類單位一般是在發布招聘信息前,就已經向人社部申請了戶口指標並獲批,然後按照戶口指標確定當年的招聘人數,只要錄取的都能解決戶口;但這類單位一般招聘信息發布的較晚,招聘流程走的慢且長,到最後簽三方協議時往往是過完年後的事兒,大家要有足夠的耐心。另一種是有戶口指標,但不保證當年一定能解決的,就要格外注意了。據我了解,這類單位是先發布招聘信息,再去申請戶口指標,一般招聘的人數會比戶口指標數多,最後在分配指標時有的採用排隊的方式,優先解決之前的存量;有的採用抽籤的方式,全靠個人的運氣,總之是無法保證全部解決當年新入職員工的戶口。畢竟利用應屆生身份解決戶口的機會就這麼一次,以後誰知道什麼時候能解決呢?而且沒有足夠背景的你憑啥認定戶口會給你呢?因此一定要問清楚。

2、去照一張讓人滿意的求職照。在「顏值即正義」「顏值即生產力」的年代,不要再欺騙自己說:我要靠內涵!誰說有顏值的人就不能有內涵呢?我在篩選簡歷時就發現,往往那些形象好、氣質佳(眼睛大、鼻子挺)的人,不僅是學校好、實習經歷過硬,而且還多才多藝外加各種獎學金拿到手軟。而且這類人中,感覺女生數量居多(有點為男同胞感到擔憂啊),我想這是不是求職市場中對女性的區別對待,使得女性對自己要求更嚴格,更加內外兼修了呢?記得在篩簡歷時,到最後某一專業的女生人數還是太多,剩下的幾十人裡面本碩都是清華北大一級的,實習經歷也都挺不錯的,按照既定標準已不知如何踢人了,遂向領導請示。領導不假思索的回了句:挑形象好的。既然領導指示了咱就照搬,而且以貌取人也不是什麼難事兒。不得不佩服領導的高明,總是能在我不知所措的時候,為我指明方向。說的有些誇張,但事實確實是這樣。在同等條件下,把自己收拾的乾淨利落、看的順眼,本身也是一種態度。因此建議大家求職前拍一張讓人滿意的照片,不要讓自己在這件小事上吃虧,北京的可以考慮去小象館、微笑時刻等這類專業點的地方拍(感覺不問他們收點廣告費我虧了)。

3、認真填寫網申簡歷,切忌僥倖心理的存在。一般稍大點的單位都會根據自己的需求,設置統一的簡歷填寫樣式,這樣便於用人單位甄別信息。在網申時,求職者不要嫌麻煩,凡是涉及到的內容都要準確、有條理的填寫,不僅必填內容要寫,非必填內容也要認真填寫,這能反映出你態度如何,對應聘單位是否重視。其次,對於一些重要信息,切不可為了使自己獲得更大通過機會,就填寫的與事實不符的,這樣只會弄巧成拙,得不償失。比如,在簡歷填寫時往往有一項是「是否京內生源」,一般用人單位還會要求上傳戶口本掃描件。若你不是京內生源,而自作聰明的填了「是」,一旦發現與戶口本信息不一致,將會被一票否決。有人會說那我不上傳掃描件行不行,可以負責任的告訴你,一樣會被否掉(身份證號是110開頭的除外)。即便是過了簡歷關,甚至通過了面試,在政審環節總會被發現,一旦發現也不予錄取。這種做法不是態度的問題,而是品質的問題,說到底這是在挑戰老師們的智商。這樣的案例時有發生,當時有個女生,學校是國內TOP2的,各方面都挺優秀,就把自己填成京內生源,但是其上傳的掃描件證明她是京外生源,我是不太忍心把她踢掉,但詢問領導後還是不讓她通過。我還替她說了句:她可能分不清什麼是京內生源,不是有意這樣寫的。領導說:那還是準備不充分,別人怎麼就分得清,她為什麼分不清。大家是不是覺得挺無情的,可能會說戶口本不在手上,沒來得及上傳掃描件;或者確實沒有分清京內生源等諸如此類的理由。但我覺得領導說的對,那麼多求職者能來得及上傳,能分清概念,你為什麼分不清,說明你準備沒有人家充分,沒有人家對用人單位那麼重視唄。

4、儘可能的提升學校層次、學歷背景。這話放在這很多人覺得是廢話。的確,對於找工作的人,他們的學校、學歷在當前是既定事實,無法改變。但我想畢竟會有部分本科生看到,他們還是有很大機會去改變的。假如你本科的學校不是那麼出類拔萃,那是否可以在考研時儘可能奔一個好點的學校呢,或者對於想讀博的但以後又不想搞學術的人,也可以換個學校提升下層次嘛。前面也有聊到,除了生源地指標外,最具有區分度的就是學校了。如果你不是京內生源,那麼是一個好學校的學生就是你最大的籌碼,畢竟京戶的身份是爹媽給的,進好學校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可以靠自己來取得的。

洋洋洒洒說了這麼多,邏輯上也有些混亂。在這個時節聊關於求職的事兒確實有點晚,相信大部分找工作的同學已經簽了,也相信大家找的工作都挺好,也祝願大家能讓自己的Baby一出生就是第一類生源。我也是最近偶然間想起來,算是對找工作這件事兒的有感而發吧,說的不一定對,望輕拍。

GIF

【友情提示】

中國經濟學人官方微信號(英文版)全新上線,

親們快來掃下方二維碼關注吧~~~

ChinaEconomist

An English language periodical that publishes original academic papers and research reports on the Chinese econom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學人 的精彩文章:

工業化進程與勞工環境改善的比較研究

TAG:中國經濟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