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馬俊峰: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馬俊峰: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並將「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列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基本方略之一。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引起世界各國廣泛關注,亦獲得普遍認同,已多次被寫入聯合國及相關國際組織的相關文件和決議中,被認為是為變革中的全球治理模式、構建全球公平正義的新秩序提供了中國方案與中國智慧。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不僅僅表達了一種美好的願望。自古以來,這種美好的願望可謂多矣,如中國古代的「大同世界」,康德的「永久和平」,空想社會主義的「烏托邦」,等等,但都因為缺乏現實根據和實現力量而只能停留在「願望」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習近平總書記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和方法,汲取中國傳統智慧,科學分析人類發展的歷史階段和趨勢,科學把握當今世界發展的總體性矛盾和全球性問題的總「病根」,深刻揭示當今國際關係發展的特徵和規律而提出來的,因而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可行性,也正因此才獲得普遍認同和高度讚譽。這裡我們僅從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與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關係的角度作一點分析。

馬克思的世界歷史理論是在批判和繼承黑格爾世界歷史思想的基礎上確立的。黑格爾不滿意當時那些歷史學家把各國歷史當作是已經發生的經驗事實進行堆積排列的做法,認為透過這些歷史材料或經驗事實發現歷史最內在的東西,透過各種偶然性和特殊性的雜多,發現人類各民族發展「何以如此」的真正原因和內在根據,才是世界歷史本身,是「哲學的世界歷史」。在他看來,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歷史是理性的產物與財產,因此是一種合理的過程,是「精神」自己表現自己和自己實現自己的場合與舞台,是精神自身展開的過程;民族精神不過是「精神」的一種有限的具體形式,要通過內在的否定回歸到「世界精神」,人們的實際活動終歸只不過是「世界精神」實現其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即使那些被稱為英雄的「世界歷史人物」,也不過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黑格爾關於世界歷史的思想顯然是唯心主義的,但它所包含、所表達的歷史觀無疑是很深刻的,特別是他站在人類整體的高度對基於市場經濟的現代文明之歷史優越性和必然性的揭示,對人類主體與民族主體的辯證關係的探討,對人類歷史發展中的特殊性與普遍性關係的分析,都體現了其對歷史發展的深刻認知,在歷史哲學領域具有劃時代的貢獻,對馬克思、恩格斯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馬克思批判性地吸收了黑格爾的世界歷史思想,但對其核心概念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和創造性的轉化,創立了科學的世界歷史理論。在馬克思看來,第一,「世界歷史」並不是歷史編撰學意義上的人類歷史,它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人類歷史發展到近代以後各個民族和國家通過交往而聯結成一個整體的結果,它與此前的各個民族在相互隔絕的地域中孤立發展的時代相比有著本質的差別。第二,歷史向世界歷史的轉變,不是自我意識、宇宙精神或者某個形而上學怪影的某種純粹的抽象行為,而是完全物質的、可以通過經驗證明的行動,每一個過著實際生活的,需要吃、喝、穿的個人都可以證明這種行動。因為它從根本上說是社會生產力和交往關係發展的結果,是現實生活中的人們、人們的吃穿住行的現實生活超越了民族國家的界限而與整個世界聯繫在一起的結果。第三,世界歷史時代是由資產階級開闢的,是資產階級代表的現代工業和市場經濟的生產方式向全世界擴張的過程和結果,是各個民族國家通過國際市場的普遍交往而使得生產和消費連成了一體的過程,並在經濟交往的帶動下使許多種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正是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使人們超越了地域的、民族的狹隘性,成為世界歷史性的普遍的個人,只有在這種條件下共產主義才能成為經驗的事實。

人類進入世界歷史時代,資產階級在不到一百年的時間裡創造的財富,比人類以往時代創造的財富的總和還要多,還要大。由於國際性交往,任何民族國家地區的發明創造都會很快傳播開來,直接成為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其他民族都能夠學習使用而不必從頭開始摸索;在國際經濟交往中產生了比較優勢,大大提高了資源利用率;最根本的是市場經濟這種競爭性發展模式向全世界推廣,刺激、激發和帶動了全世界各個民族都進入世界市場的大賽場上一比高下。但是,這個過程又有其非常殘酷的一面,殖民地貿易、奴隸販賣、種族屠殺、血汗工廠、經濟危機,直至為搶奪殖民地而導致的兩次世界大戰。

冷戰結束,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的主題,世界歷史進入經濟全球化的新時期,新的科學技術被廣泛運用到各個領域,互聯網、物聯網更是使各個國家能夠廣泛實現信息共享、資源共享、機會共享,各國之間的合作、交流、滲透幾乎遍及各個領域,世界經濟真正實現了一體化。一方面是共同利益,各國之間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另一方面則是全球性問題、不確定性加劇,一旦出了問題、沒有哪一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現實的經驗已經明確昭示,各個國家的命運休戚與共,人類命運與各個國家、各個民族的命運直接聯繫在一起。

可以說,進入世界歷史時代,越往前發展,人類主體的存在就越為實際經驗所證實不是思維的抽象或想像的產物,人類主體與民族(國家)主體的關係就越具有重要意義,如何理解和處理人類共同價值與民族特殊價值之間的關係就越成為普遍性問題。當今一切世界性的問題,其總病根就是許多國家忽視、無視人類主體及其共同利益,總是以本國利益為最高利益甚至唯一利益,以鄰為壑,以鄰為敵,或是雖承認人類共同利益,但在討論責任承擔和分配問題時,起決定性作用的還是民族利己主義。一時間,民粹主義似乎成為「政治正確」,「逆全球化」形成了一股浪潮,使得一些棘手的國際問題處於無解的狀態。

在這種危機的時刻,只有像中國這樣的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社會主義國家,只有像習近平總書記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領導人,才可能超越民族國家利益的局限,站在人類共同體的發展前途和命運的高度,真誠地呼籲重視人類共同價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真誠地邀請其他國家參與「一帶一路」的合作項目,歡迎各國搭中國發展的「便車」。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國際形象,正通過這一莊嚴的、高瞻遠矚的國際倡議,通過諸多國家對這些倡議的積極回應和高度評價,通過自己對國際責任的勇敢擔當和國際道義的持久堅持,通過為建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貢獻出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而確立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正在彰顯著巨大的威力,發揮著越來越明顯的世界歷史性作用。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星 排版編輯:劉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李朝全:《哥德巴赫猜想》與新時期報告文學
獨家報道:沙田見證珠江三角洲歷史變遷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