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4月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新書

2018年4月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新書

哲學

心理學

法律

文學

新書介紹

《西方神秘學指津》

[荷] 烏特·哈內赫拉夫 著

張卜天 譯

內容簡介:

從古到今,西方神秘學一直滲透在西方文化的各個角落,但它往往遭到學者忽視,並且充斥著誤解和偏見。本書為讀者探索西方神秘學這個鮮有學者涉足的領域提供了基本的知識和工具。閱讀此書,讀者不僅可以了解靈知主義、鍊金術、占星術、魔法、赫爾墨斯主義、玫瑰十字會、基督教神智學、唯靈論等形形色色的神秘學流派的歷史源流和聯繫,而且會對神秘學思想的當代意義有全新的認識。

作者簡介:

烏特·哈內赫拉夫(Wouter J. Hanegraaff),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赫爾墨斯主義哲學史教授,2008—2013年期間,任西方神秘學研究歐洲協會會長,在神秘學研究領域造詣深厚,是該領域最著名的學者,有多部相關學術論著。

譯者簡介:

張卜天,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科學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西方中世紀和近代早期科學思想史,有譯著40餘部。

《未開的臉與文明的臉》

[日] 中根千枝 著

麻國慶 張輝黎譯

內容簡介:

本書描述了作者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印度、喜馬拉雅南麓等地田野調查的感受和所見所聞,通過對訪問地人們的面貌、行動、人際關係、思考方式等的觀察,展示了不同社會、不同民族、不同的歷史地理條件為背景的人類的生活圖像,並把這些感受與她在埃及、歐洲調查旅行的體驗放到一起形成比較。

作者簡介:

中根千枝,日本當代著名社會人類學家。主要研究領域為印度、西藏和日本的社會結構及亞洲社會的比較研究。

譯者簡介:

麻國慶,中山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人類學教授。張輝黎,中山大學講師。

《論語》(國學經典規範讀本)

馮國超 譯註

內容簡介:

《論語》由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編寫而成,至漢代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與《詩》、《書》、《禮》、《易》、《春秋》等「五經」,總稱「四書五經」。全書共20篇、492章,首創 「語錄體」 。

作者簡介:

馮國超,1965年10月出生。1986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哲學系。1991年畢業於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中國哲學史專業碩士學位。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哲學研究》編輯部中國哲學史組組長。專著有《道藏選粹》《圖說漢字王國》《中國傳統體育》等,曾主編《中國傳統文化讀本》《新華大字典》等多種書籍,並在國家一級期刊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存在與時間》(中文修訂第二版)

[德] 海德格爾 著

陳嘉映 王慶節 譯

熊偉 校

陳嘉映 修訂

內容簡介:

《存在與時間》是德國哲學家海德格爾的代表著作,也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著作之一,不僅影響了此後多種重要哲學流派和重要哲學家,而且在文學批評、社會學、神學、心理學、政治學、法學等多種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本書批判了自柏拉圖、亞里士多德以來把哲學當成知識,把存在當作存在者來研究的傳統。同時拋棄了近代以笛卡爾為代表的哲學研究中以認識為起點的方法。海德格爾哲學是從人的存在入手,在對「存在」的追問中達到存在的意義的澄明。他在對人的存在狀況的分析中為現代人的根本情緒提供了一種把非理性的東西理性化了的形而上學的解釋。海德格爾的《存在與時間》所奠基的存在哲學無論在研究宗旨上還是在內容上都意味著西方哲學的一次重大轉變。

作者簡介:

馬丁·海德格爾(1889—1976),德國哲學家,20世紀存在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

譯者簡介:

陳嘉映,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慶節,香港中文大學哲學系教授。

《給莉莉的信》(精裝本)

[英] 艾倫·麥克法蘭 著

管可穠 嚴瀟瀟 譯

內容簡介:

莉莉是本書作者艾倫·麥克法蘭教授的外孫女,17歲,對世界之道充滿好奇,經常向他提問:「什麼?」、「為什麼?」、「怎麼樣?」。於是,教授寫下這部專著,以30封信的形式,回答了莉莉的部分問題。身為人類學家、社會學家、歷史學家和教師,作者運用自己的豐富學識和經驗,對莉莉的詰問給出了深入淺出、極富創造性的回答。這30封信縱觀人類歷史,綜覽世界文明,筆鋒的指向,從個人層面,直達哲學、宗教、政治等更宏觀的畛域。莉莉的問題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考者——從青少年到成年人——的不朽困惑,同樣,教授的回答也沒有時間性,它們是每一個思想家的可能答案。因此本書面世後,立即在英國引起巨大轟動,評論界一致認為它即將或已經躋身經典寶庫,成為英國為世界貢獻的又一部傑作。目前本書正被多國翻譯,被認為是了解世界的必讀書。

作者簡介:

艾倫·麥克法蘭,英國著名社會人類學家,劍橋大學社會人類學教授,國王學院院士和不列顛學術院院士,著名作家,著名電視節目製作人。著述凡16種,包括《英國個人主義的起源》、《玻璃的世界》、《都鐸和斯圖亞特王朝英格蘭的巫術》、《現代世界之謎》、《資本主義文化》、《和平的野蠻戰爭》等。

《虛構敘事中時間的塑型》

[法] 保羅·利科 著

王文融 譯

內容簡介:

《時間與敘事》三卷集是保羅·利科繼《活的隱喻》之後又一部探討語義創新現象的力作。本書是《時間與敘事》的第三篇(第二卷)《虛構敘事中時間的塑型》。它對應於第二篇《歷史敘事中時間的塑型》,皆在擴展、深化、充實和開放亞里士多德的情節安排概念;在模仿活動Ⅱ的範圍內,探討在虛構敘事(此處專指文學作品)中時間塑型的特徵和手段。

作者簡介:

保羅·利科(1913—2005),法國當代著名哲學家。曾任巴黎大學、南特大學教授,並為芝加哥大學、耶魯大學、蒙特利爾大學等大學的客座教授。2004年11月,被美國國會圖書館授予有人文領域的諾貝爾獎之稱的克魯格獎。一生寫有多部學術著作,涉及語言學、詮釋學、心理學、宗教學等領域。主要作品《意志哲學》、《活的隱喻》、《時間與敘事》等。

譯者簡介:

王文融,1958—1963年就讀於北京大學西方語言文學系,畢業後留校,任法語系教授,博士生導師。編寫了《法語文體學教程》、《法語閱讀課本》、《法語教程》(主編)等教材。還參與撰寫了《外國抒情詩賞析詞典》、《歐洲文學史》、《二十世紀歐美文學史》等著作。主要譯著有《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書面敘事·電影敘事》等學術著作,以及《情感教育》、《貝姨》、《天根》、《暗店街》等文學作品。

《恐怖的權力:論卑賤》

[法] 朱莉婭·克里斯蒂瓦 著

張新木 譯

內容簡介:

何為卑賤?它存於主體還是客體?人的卑同感從何而來?是與生俱來的?還是來自社會,或是來自歷史?它為何像幽靈一樣糾纏不休?

對諸如此類問題,作者朱莉婭克里斯蒂瓦試圖運用符號學和精神分析學相結合的方法來探索其奧秘。她的方法令人想到拉康,當然又有別於拉康。全書分十一章介紹了卑賤的來源、人類心理上害怕什麼、從精神的角度骯髒和污穢的含義、聖經憎惡的符號學、除去世界的原罪、塞利納:既非喜劇家也非殉道者、痛苦與恐怖、糟蹋我們無限境界的女人、非猶太毋寧死、在開始和無限之處、恐怖的權力。本書從卑賤的原分析人類對於骯髒、污穢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再來分析一些現實中人們認為恐怖、卑賤的東西的根源,最後歸結於恐怖的權力的精神世界。

作者簡介:

朱莉婭·克里斯蒂瓦(1941— ),原籍保加利亞,後入法國籍。著名符號學家和精神分析學家,巴黎第七大學教授,羅朗·巴特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著作有《符義分析》、《詩歌語言革命》、《瘋狂的真理》、《語言這個陌生人》等。

譯者簡介:

張新木,南京大學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政府特殊津貼專家,中國法國文學研究會副會長。曾任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副院長、中國駐法國大使館一等秘書。2006年獲法國政府棕櫚教育勳章(騎士),2008年獲江蘇省第三屆紫金文學獎翻譯獎。研究領域為語言學、符號學與法國文學。出版譯著《巴黎聖母院》、《遊盪的影子》、《論誘惑》、《模糊性的道德》、《文學的政治》、《景觀社會》等40餘部,教材及編著10餘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會成國家及省部級項目8項,主持國家精品課程《法語閱讀》,出版專著《法國小說符號學分析》與《普魯斯特的美學》。

《簡明中國法治文化辭典》(公民讀本)

韓君玲 主編

內容簡介:

《簡明中國法治文化辭典(公民讀本)》旨在普及法律知識,傳播法律文化,弘揚法治理念。全書共收入中國當代法律體系中32個法律門類的169個詞條,涉及民商事法律部門如民法、婚姻法、繼承法、收養法、商標法、專利法、著作權法、商法、民事訴訟法;經濟法律部門如勞動法、社會保障法、消保法、稅法;刑事法與行政法律部門如刑法、刑事訴訟法、監獄法、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交通法、環境法等;具有國際因素的法律部門如國際法、文化遺產法、教會法,以及涉及司法制度的如公證法、律師法,等等。以規整的法律體系,集中與公民日常生活聯繫最為密切的,或者對公民的權益保護最為重要的法律部門,從中抽取核心法律詞條,盡量使用通俗的語言,從側重文化的角度清晰鋪陳、簡明釋義,每個詞條一般不超過2000字,從而構成全書的主幹內容。本書既可以作為讀者了解、學習我國法律體系主要內容的普及讀物,也可以作為讀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相關法律問題時的案頭查閱工具。

作者簡介:

本書由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韓君玲教授擔綱主編,商務印書館威科項目組負責組稿、編輯。作者隊伍龐大,邀請到了全書所涉及的30餘個法律部門的30多位專家撰稿,他們當中有法學教授、仲裁員、律師,以及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法律官員等,理論功底深厚、實務經驗豐富、寫作能力較強。

《中國現代法治及其歷史根基》

段秋關 著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法治及其歷史根基》是一部宏大敘事性著作,將中國現代法治及中國古典「法治」聯繫一體,從而使讀者可由今溯源古典政治法律思想。將現代法治思想與古代「法治」交相呼應,喚起讀者以現代法治訴求的視角回眸中國傳統法文化根基,以此堅定中國法文化自信,讓中國法學由西方視野回歸中國境遇。本書歷史跨度長達數千年,涉獵法律思想可謂群星璀璨,僅法律人物就多達幾十位,可謂一冊在手,便知中國法律思想之人物與著述脈絡。同時,本書在論述中還試圖釐清中國主要法律思想流派,如法治主義、近代民主主義法治,春秋戰國時期的墨家、法家與儒家、宋明理學與清末民初修律建制等,這些法律思想人物鮮活、思想理論深邃。尤其將中國法治傳統定性為初級形態、常規形態,清晰地闡明了中國古代法治,經先秦法家由法治國達致禮法合治的主幹脈絡。本書對於墨家的「天法」信仰與平民情懷,「無為而治」與簡政放權的治國方略,也有頗多著墨並立足於法治理念的社會性與法治固有的控權、限權發展觀,為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當代話語與時代價值追尋到了歷史的意蘊。當代在深層中延續著歷史,歷史在隱蔽處穩固著當代。

作者簡介:

段秋關,西北大學教授、法學院原院長。本科畢業於蘭州大學經濟系,北京大學法律系「文革」後首屆研究生。曾任西北政法大學教授,汕頭大學教授、法學院原院長;教育部法學教育指導委員、中國法律思想史研究會會長、中國儒學與法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及陝西省社科聯常務理事,陝西省政府、西安市政府法律顧問等職。出版《中國刑法史研究》《新編中國法律思想史綱》及《法理學研究》《中共廉政法制史研究》等。在《中國社會科學》《法學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90餘篇。

《陳顧遠法律文集》

陳顧遠 著

內容簡介:

本書根據1982年台灣聯經出版事業公司印行的《陳顧遠法律論文集》(上、下)選編排印。這是陳顧遠先生出版的最後一部著作,彙集了陳先生在台灣30多年間發表的法律學術論文。本書共分「法律哲學類」「法律史學類」「法律釋論類」「法律實務類」,共計45篇。綜覽論文集的內容,無論對國學、法學、哲學以及史學均造詣深厚,其論「法律哲學」則主張「綜合法學」說;其論「法律史學」,則崇尚「制度傳統」;在「法律釋論」中,則申言世之立憲法之固定性,有其限度;在「法律實務」中,則強調民主法治國家立法要平,執法要公。

作者簡介:

陳顧遠(1895—1981),民國時期著名法學家。其代表作有《中國法制史概要》《中國婚姻史》等。

《緩流總比急流寬:何玉春攝影 厲以寧詩詞》

厲以寧 著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由經濟學家泰斗厲以寧先生題詩、其夫人何玉春先生攝影的集子,是兩人為紀念鑽石婚而出版的紀念冊。厲以寧先生的題詩手書以及何先生走遍世界各地拍攝的照片,兼具詩情畫意,體現了二人相伴60年的伉儷情深,非常具有收藏意義。

作者簡介:

厲以寧,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創始院長、名譽院長。1955年畢業於北京大學經濟系,畢業後留校工作,歷任資料員、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經濟管理系系主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現任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教授於1988年至2002年任七屆、八屆、九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法律委員會副主任,2003年至2012年任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2013年起任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厲以寧教授在經濟學理論方面著書多部,並發表了大量文章,是我國最早提出股份制改革理論的學者之一。他提出了中國經濟發展的非均衡理論,並對「雙重轉型」進行理論探討,另外還主持了《證券法》和《證券投資基金法》的起草工作,這些都對中國經濟的改革與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下設哲社、文史、政法和經管四個編輯室及威科項目組,主要承擔文史哲及社會科學領域學術著作的編輯出版工作。出版物包括以《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現代學術名著叢書》《中華當代學術輯要》、「大師文集」等為代表的多種學術譯介和學術原創著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 的精彩文章:

清代法律轉型與社會變遷

TAG:商務印書館學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