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被曹植綠了嗎?
魏晉南北朝是一段混亂、分裂的時期。但也是這段時期,因為社會階級的流動、各個民族的遷移,在文化與藝術的方面,隨之產生百花齊放、多元融合的過程,是中國藝術史上的一座高峰。
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在《論和晉人的美》這本書裡面這麼提到:「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
《女史箴圖》,局部,「人咸知修其容」
舉個例子來說,《女史箴圖》這件作品被認為 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的代表作。這件作品根據西晉時期的文學家,張華所寫的詩歌《女史箴》所繪製。
《女史箴》這首詩歌帶有教化性質,記錄了許多值得效仿學習的「女神」和「女漢子」。比如有一個故事,叫「班姬辭輦」。這個故事說漢成帝很寵愛班姬,就送她一台豪車,這樣兩個人之後就可以乘豪車出去約會。沒想到班姬推辭說:「古代聖君,都有名臣在側,只有夏商周三代的亡國之君,是妃子在座,我如果和你同車進出,你不是就像亡國之君了嗎?」漢成帝聽了之後覺得很有道理,就打消了送車的念頭。
《女史箴圖》,局部,「班姬辭輦」
另外還有一個故事,叫「馮媛當熊」。這也是漢代一位皇帝跟他妃子的故事。有一天漢元帝出去遊園,一隻大熊突然從圍欄里跑出來,情急之下,他的妃子馮媛勇敢出面,衝到大熊前保護漢元帝,上演了一出「美女救帝王」。
《女史箴圖》,局部,「馮媛當熊」
《女史箴》里傳達的「女德思維」或許已經不符合時代,但依據這首詩歌所描繪的《女史箴圖》,在藝術成就上卻完全經得起時代的考驗。畫家顧愷之在筆法上,用「白描」的手法刻畫人物,線條流利,細勁連綿。
在畫面上,畫家注重對人物內心活動的描繪,人物以細線勾勒,只在頭髮、裙邊這些細節的地方,染以濃色,使整個畫面寧靜典雅,又不失活潑亮麗。圖畫里的女子穿著下擺寬大的衣裙,是明顯的當朝特色,而衣裙還配有形色各異、顏色艷麗的飄帶,如此打扮,簡直就是現在的「帶貨」明星,引領著女性的時尚風貌。
《女史箴圖》,局部
可惜的是,《女史箴圖》的原本已經失傳,而如今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的唐人絹畫摹本,被專家認為是較能體現原貌的版本,這幅作品也被列入「大英博物館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名單,可惜因為過於脆弱,無法在世界各地巡展。
《女史箴圖》,局部,「翼翼衿衿」
關於這幅絹畫,還有一個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軍隊在緬甸協助英國解除日軍的包圍,英國政府為了表達感謝,曾打算把《女史箴圖》歸還我國,或者贈送我國一艘潛水艇,二者擇一,作為謝禮。當時我國的科技還不夠發達,因此選擇了潛水艇。《女史箴圖》可以和潛水艇相提並論,可見它的價值。
傳顧愷之《女史箴圖》,局部
顧愷之不只這幅《女史箴圖》流傳千古,還有一幅知名度同樣如雷貫耳的《洛神賦圖》,也是極具代表的經典作品。
《洛神賦圖》遼寧本局部
《洛神賦圖》跟《女史箴圖》一樣,是《洛神賦》這篇文章的「二次創作」。《洛神賦》是三國時代曹操的兒子曹植所寫的作品,在文學界稱得上是曠世名作,不但文辭華麗,感情浪漫,而且充滿想像力。
曹操的兩個兒子,曹丕跟曹植「相愛相殺」的故事,相信大家多多少少都聽說過許多,曹丕威脅弟弟,讓他寫下「相煎何太急」這首七步詩的故事,別說是現代了,在當時兩晉時期,就已經是民間八卦。同樣的,曹植愛上嫂嫂,也就是曹丕的妻子甄夫人,這段「三角戀」也是民間傳說。不過浪漫的故事總是很受歡迎,民間大多願意相信,曹植在《洛神賦》裡面一見鍾情,卻只能在夢中相見的洛水女神,其實暗指的就是甄夫人。
秘史闢謠
曹丕、曹植、與曹丕之妻甄夫人之間的感情問題,時常被影視作品拿來大做文章。其實,就算曹植想「綠」曹丕,他也沒有機會。
曹丕迎娶甄氏的時間點,極可能就是曹操攻破鄴城的建安九年。原本甄氏的年紀就比曹丕要大,而當年曹丕18歲,曹植只有13歲。姑且不論當時曹植是否在場,從年齡上來說,如果真有什麼感情萌芽,曹植是「早戀」了,而且還是時下很流行的「小奶狗」。
再說到更靠譜的依據。根據三國志和裴松之注,曹操征戰時,這兩個兒子如果一個守鄴城,另一個必駐在孟津。曹丕沒道理留著老婆跟弟弟駐在同一個軍事重鎮,自己跑去另一個。
野史上說曹丕妒恨曹植,因為他覬覦嫂子,其實正常情況下,他們連面都見不到。他們的矛盾,主要是曹丕背後的潁川集團(有政治才能的人),和曹植背後的建安文學的詩人(政治才能相對不行),雙方實力懸殊的較量。而且這場較量爭的是世子之位,也不是甄夫人的愛。
此外,《洛神賦》又名《感甄賦》的說法,是從唐朝的筆記小說開始流傳,又經過唐朝詩人如李商隱的渲染。在此之前,時間點最接近的《世說新語》都沒有這筆記錄。因此,《洛神賦》又名《感甄賦》,從而推測《洛神賦》里的洛神是在暗指甄夫人一案,自然也是空穴來風了。
顧愷之也將這份浪漫轉化成了一幅長卷,攤開來看,由多幅敘事圖像組成,可以說是一件「連環畫」。我們將其中的每一單格畫面串聯起來看,完整的故事油然而現。曹植對夢中女神的傾慕、著迷、糾結、惆悵的各種情緒,躍然紙上。
《洛神賦圖》台北故宮博物院本
主要的是,在兩漢之前,人物畫多用於政教宣傳,比如兩漢最常見的石磚壁畫,主題多是功臣名將。前面談到的《女史箴圖》,原本也是「女德宣傳手冊」。
然而在《洛神賦圖》裡面,作品的主題不再是歌功頌德與教育訓誡,隨著曹植在《洛神賦》裡面各種充滿想像、情感顛沛的描述,顧愷之也用同樣豐富的創造力,將抽象的文字描述畫作寫實的圖像。藝術自此從框架教條中抽離,擁抱單純的抒情與審美。
《洛神賦圖》故宮博物院本局部
如今《洛神賦圖》原本已經失傳,只剩下後世摹本,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有二件、遼寧省博物館一件。
圖·文 | 典藏
※在朝當官,在野賣畫,宋亡後,錢選「猶將鉛粉記前朝」
※革命百年的文化遺產——俄羅斯國立東方藝術博物館
TAG:典藏ARTC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