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新加坡記者眼中,現在中國與10年前有什麼不同?
5月4日,由中國—東盟中心和中國外文局主辦,中國報道雜誌社承辦的「2018中國—東盟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聯合採訪活動」正式開始了訪華之行。此次活動邀請了汶萊《婆羅洲公報》、柬埔寨《柬埔寨之光報》、印度尼西亞《印度西亞商報》、寮國《萬象時報》、馬來西亞《亞洲時報》、緬甸《7天日報》、菲律賓《人民報》、新加坡《聯合早報》、泰國春天新聞電視台和越南通訊社等來自東盟十國的17家主流媒體21位記者,前往中國上海、浙江、江蘇等地進行採訪考察,深入了解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取得的發展經驗和美好成果,親身感受中國人民的溫暖和友善。
採訪的第一站是中國海岸線上最大的城市——上海,上海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城市,也是連接東盟國家的重要港口城市,這裡有著中國最大的外貿港口、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基地、中國最高的摩天大樓和最快的磁懸浮列車,處處散發著自由、開放的氣質,是中國最具活力的城市,同時也是閃耀全球的國際化大都市。黃浦江邊這些被譽為「萬國博覽會」的樓群在時間的洗禮下彰顯出獨特的魅力,與江對岸的浦東新區遙相呼應,匯聚成上海這座城市古老與現代交融的迷人景緻。
「我最後一次來上海是在10年前,讓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上海菜,十分好吃,非常頂呱呱。那時來上海是因為要寫一本有關林憶蓮小時候記憶的書,這本書的名字叫《My Shanghai》,因為林憶蓮是上海人,所以這本書里介紹了很多上海美食。在陪她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我們一起做採訪,一起錄節目,一起逛街,還有最美妙的事情就是一起吃飯,因為可以吃到很多非常地道的上海菜。」 新加坡海峽時報海外新聞副總編陳丹薇告訴《中國報道》記者。
「如今,當我再次踏上中國這片熱土時內心激動不已。」陳丹薇說,「10年是一個非常久的時間,久到只能通過電視、報紙、網路來了解中國,並沒有切身的感受和體驗。這次來中國讓我特別地興奮,不僅可以吃到久違的上海菜,還可以親身感受當下中國的發展速度和發展進程。」
「在我的印象里,10年前的上海已經是一個非常先進的大都市了。令我記憶深刻的是從市區乘坐快鐵到機場只要半個小時,這是特別快的,讓我覺得不可思議。 今天的上海跟10年前相比,城市容貌更美了,建築物更高、更摩登了,綠化做的更好了,人們的素質也更高了,尤其是綠化,我覺得比新加坡做的還要好,因為多種了很多花,新加坡更多種的是樹。」 陳丹薇說。
在經歷了一天的參觀考察後。陳丹薇告訴記者,上海給她最大的感受不僅是城市外觀更乾淨、更美麗了,而是給人一種很繁榮、很富裕的感覺,道路上騎自行車的人變少了,名牌進口車卻多了很多。在參加完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和中國國際進口博覽局交流會後,陳丹薇表示,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國政府真心實意地在做對外開放工作,為促進對外貿易發展付出了很多努力。
「我非常喜歡這裡,因為上海和新加坡會有很多相似之處。同時,我也非常喜歡北京,因為北京的歷史和人文吸引著我。」 陳丹薇說她來過5次中國,其中2次是去上海,3次是去北京。
陳丹薇興奮的告訴記者,「今年年底將被派到北京分社工作,這讓我可以再一次融入中國的生活,並更深入了解中國的文化。我覺得中國現在在世界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與以往大不相同,已經真正強大起來了。」
「我現在感到最擔憂的是我的中文不太好,接下來的幾個月我想好好學漢語,多了解一些中國政府使用的關鍵詞,以便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文化的內涵。」 陳丹薇表示,「十分期待在中國工作,因為我對中國有著特殊的感情,未來有可能留在中國生活。」
采寫/攝影:《中國報道》記者 張洪瑞
責編:蕾西亞
TAG:中國報道雜誌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