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唐代頌牡丹,宋代尚梅花:傳遞時代精神,寄寓文人理想

唐代頌牡丹,宋代尚梅花:傳遞時代精神,寄寓文人理想

唐代以牡丹為「國花」,宋代崇尚梅花,而「國花」從唐到宋由牡丹更易為梅花的過程,成為唐宋文化轉型的突出表徵,從中還可以清晰地體察到兩個朝代迥乎不同的時代氣象和文人心態。

唐代詠牡丹(周彥生《富貴凝香》)

「尚花」風習是如此清楚地將時代氣象的投射呈現出來,可以從中窺探到兩種花的替代與被替代的事實背後蘊涵著的是唐宋的政治風雲、歷史文化、文人心靈……從流傳至今的詠花詩詞中,我們讀出了其中寄寓的唐宋文人對於精神傳統、理想人格的追往與堅守,以及唐宋之際對於美的極致的崇尚與痴迷。這一切,都是中國文化精髓的最好解讀。

徐楓重彩寫意牡丹《雍容富貴》

劉勰在《文心雕龍·時序第四十五》中從「十代九變」的文學演變推導出了「文變染乎世情,興廢系乎時序」的必然規律,並認為導致文學演變的原因有六點:第一,政治教化的作用。他認為治世的歌不怨不淫,亂世的歌怒而且哀,是風動於上,波震於下。

北宋王岩叟畫梅

第二,學術風氣的影響。楚國辭賦受縱橫家學派的影響。東漢提倡經學,所以創作漸靡儒風。東晉崇尚玄言,所以有玄言詩。

陸遊賞梅圖

第三,文學作品的繼承和發展。屈原艷說則籠罩雅頌,西漢辭人祖述《楚辭》。第四,君主的提倡。漢武帝潤色鴻業,辭藻競騖。魏武父子雅愛詩章,體貌英逸,故俊才雲蒸。

屈原

第五,時代風氣的影響。建安文學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第六,天才的傑出成就。劉邦《大風》《鴻鵠》之歌「亦天縱之英作也。」

林逋畫像

唐宋兩代文學的盛衰和演變亦嚴格的遵循著劉勰總結的規律,而「尚花」風習中主角——「國花」的更易,以事實證明了政治教化、君主提倡、世情民風、學術風氣、文人心態、創作的傑出成就等都與形成時代風格密切相關,而不同時代所尚之「國花」,則是所有這一切的絕妙縮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元谷聽雨閣 的精彩文章:

《蘭亭序》是真是假?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兩次真偽大辯論

TAG:元谷聽雨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