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概念廠落地倒計時!
一個有態度的公眾號
當污水處理與綠色發展理念相融合時,如何從技術層面實現彎道超車,成為了當前污水處理廠所面臨的的發展契機。
公開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運營污水處理廠接近4800座,處理規模累計超過18394萬噸/日。然而,這一龐大產業的背後,也存在著困局。
污水處理廠超標排放、耗能高、產能低下、「曬太陽」等一系列問題近年來也逐漸顯現。在過去兩年里,中央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各地的反饋意見中,同樣有多個城市的污水處理廠被點名。
此前技術路線導致污水處理變成了一個高能耗、高物耗的行業,並在很大程度上阻斷了能源與資源的循環利用。
高能耗一方面導致污水處理成本較高,使一些中小型污水處理廠運行困難,同時也進一步加劇了當前的能源危機。同時大量採用延時曝氣等高能耗工藝,以高能耗為代價實現污染物削減與減排。
當前,污水處理正處於重大變革的前夜,城市污水處理廠將由單純污染物削減,轉變為資源、能源工廠。在此背景下,以低碳、生態、綠色為核心的污水處理核心技術體系由此而生,蟄伏良久的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終於從概念走向現實。
來自權威媒體報道消息稱,作為國內污水處理概念廠「吃螃蟹的人」,宜興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佔地面積超118.14畝,設計處理污水接近1.89萬噸/日。計劃於2018年底正式投入運營。
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曲久輝院士表示,「它不僅是一個污水處理工程,更是對未來污水處理方向的展示和宣告。」核心是實現污水到飲用水的深度回用,實現中國水業跨躍式發展。
概念廠即脫胎於此:城市污水處理廠從實現污染物削減的基本功能將轉變為城市的能源工廠、水源工廠、肥料工廠。相對於傳統的污水處理廠,概念廠提出了四個新的目標,即:水質可持續、能源回收、資源循環、環境友好。
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通過完成上述標的不僅可打破國外水處理不同領域單一技術逐個攻破的傳統模式,還能尋求技術鏈的整體突破。沿著概念廠的方向,有望為整個社會減少1%的能耗。
在概念廠的眾多功能中,低能耗甚至能源自給將是一大亮點。
污水處理概念廠初步確立了面向未來的持續發展水處理的技術路線,即通過碳分離,大幅提升能源的回收,把水治理達到可利用的水平。
氣候變化問題和能源危機要求城市污水處理實現低碳化,在處理過程中實現節能降耗,提高能源自給率。這也意味著,污水處理設施隨之將從社會「負資產」轉變為「正資產」。
除水資源循環利用外,污水處理過程還可實現有機質及磷等資源的循環利用。
業內認為,隨著近年來近年來持續深化擴展需求,水環境治理在行業技術產品、服務模式等層面蓄積了大量勢能。
而污水處理概念廠不僅帶動了污水處理行業,也影響到其他環境基礎設施行業考慮未來生態化的發展方向,誠如垃圾焚燒領域的藍色發展願景。
污水處理概念廠建成後,未來20—30年都不需要提標改造,這也將節省不少成本。
再進一步的話,則有望衍生出城市生態綜合體,不再僅僅局限於一個廢水處理終端,取而代之的則是組成城市功能的必備元素。
TAG:環保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