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5大技巧讓你輕鬆說、孩子乖乖聽

這5大技巧讓你輕鬆說、孩子乖乖聽

技巧一:描述

描述你所看到的,或者描述問題。

使用描述的語言,好處在於避免了互相指責和埋怨。讓每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該做什麼」。

「牛奶灑了,我們 需要一塊抹布。」

「瓶子打碎了,我們需要一把掃帚。」

「睡衣破了,我們需要針和線。」

你可以試一下,在每種表達方式前面加上「你」。例如:「你把牛奶灑了···你把瓶子打碎了···你把睡衣穿破了···」發現了嗎?加上「你」以後,讓人覺得被埋怨,容易產生抵觸情緒。

當我們描述事件的時候(而不是談論「你做了什麼」),孩子也容易聽出問題是什麼,該怎麼解決。

兩個兒子跑來吃飯,身上都是綠色的水彩顏料,我非常生氣。但是我強忍著,不讓自己情緒失控。我轉過身,看來看貼在餐櫃門上的提醒,用了第一個技巧:描述你所看到的。下面就是接下來的情形:

媽媽:我看見兩個小孩,臉上、手上都塗滿了綠水彩!

他們互相看了看,然後,跑到衛生間洗去了。

幾分鐘後,我去衛生間。看到牆上也都是水彩,我又差點要大吼。但這時候,我繼續運用第一個技巧。

媽媽:我看到衛生間的牆上也都是水彩。

一塊抹布,說「快去援救!」。五分鐘後,他叫我去看。

媽媽:(還用描述)我看到有人把衛生間的牆擦乾淨了。

大兒子笑了。接著,小兒子大聲說:「現在,我要去清理水槽。」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不會相信眼前的一切。

注意事項:運用這個技巧有可能會激怒孩子。例如,一位父親告訴我們,有一天,天氣很冷,他正站在門口,兒子剛從外面回來,他對兒子說:「門是開著的。」兒子回敬他一句:「那你為什麼不關上?」

後來,小組討論分析這個情況,結論是:兒子把父親的描述理解為:「我在儘力暗示你去做正確的事情。」

描述技巧的最好運用,就是在孩子感到確實需要讓他去做的時候。

技巧二:提示

提示就像是送給孩子的一個禮物,讓他可以一直享用。

在他今後的生活中,需要知道:「牛奶不放回冰箱,就會變酸。」「傷口需要保持乾淨。」「吃水果之前要先洗乾淨。」「餅乾盒不蓋好蓋兒,餅乾就會變軟。」等等。

家長們認為,提示技巧並不難,難的是在後面去掉那些攻擊性的字眼。例如:「臟衣服應該放在洗衣筐里。你永遠都學不會,是吧?」

我們願意給孩子提示,是因為孩子能體會到我們對他的信任。他會對自己說:「我一旦知道了這些道理,大人們會相信我能做好。」

女兒參加完童子軍聚會回到家裡,穿著她的制服,開始在院子里玩。我喊了三四次,換下制服,穿上變裝。她卻一直問:「為什麼?」

我不停地回答她:「你會把制服扯壞的。」

最後,我說:「便裝是在院子里玩的時候穿的,制服是童子軍聚會上穿的。」

她停下手裡正乾的事兒,馬上回屋換去了。這讓我很驚訝。

一位父親和我們分享了他和兒子的經歷,兒子是剛收養的韓國孩子,今年5歲。

我帶孩子一起去鄰居家還梯子。就在我媽正要按門鈴的時候,一群在街上玩的孩子,指著他,大叫:「他是日本佬!他是日本佬!」孩子困惑地看著他們,儘管沒聽懂他們在說什麼,他還是很不高興。

當時,我想了很多:他們連孩子來自哪個國家都不知道,小混蛋···我要教訓他們一下,告訴他們的家長,不過那樣的話,他們會報復孩子的。不管怎麼說,他們也是鄰居,孩子總得在這裡繼續生活。

我走過去,非常平靜地對他們說:「罵人會傷害別人的感情。」

他們被我說懵了(也許他們本來以為我會對他們大吼的)。於是,我走進鄰居家,沒關門,也沒有堅持孩子進來。5分鐘以後,我就從窗戶看見孩子已經和那些孩子一起玩上了。

一天,我的女兒傑西(3歲),騎著她的三輪車,在馬路上追她8歲的哥哥。哥哥騎著一輛兩輪車。還好,當時路上沒車。我對她喊:「傑西,兩輪車可以在路上騎,三輪車只能在便道上騎。」

傑西從車上下來,鄭重其事地數了數車輪,然後把車搬到便道上繼續騎。

注意事項:避免提示孩子他們已經知道的信息。比如:告訴一個10歲的孩子:「牛奶不放到冰箱里,就會變酸。」顯然不合適。他會覺得,要麼你認為他太傻,要麼你就是故意挖苦他。

技巧三:用簡單的詞語表達

對孩子來說,越短越容易記住,越有效。

許多家長認為,這個技巧給他們帶來很多幫助。省時間,不費嗓子,又能避免單調乏味的解釋。

曾和我們一起合作過的青少年告訴我們,他們喜歡簡單的用詞,比如:「門、狗、盤子」而不喜歡父母的長篇大論。

用簡單的詞語表達,代替了強迫命令,也給了孩子一個發揮他們主觀能動性的機會。當他聽到「狗」的時候,就會想:「狗怎麼了?···哦,對了,今天下午還沒遛狗呢···我還是現在就去吧。」

注意事項:不要用孩子的名字作為簡單的詞語表達。比如:一天當中,孩子一遭到拒絕,就聽到自己的名字「蘇珊」,幾次下來,她就會把自己的名字和「拒絕」聯繫起來。

技巧四:說出你的感受

不要評價孩子的個性和人品

多數家長覺得,向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會減輕自己的負擔,家長不必永遠對孩子保持耐心。孩子也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脆弱。他們有能力接受這樣的表達:

「我現在心煩意亂,沒心思看你的作文。晚飯後,我再集中精力看。」

「現在別招惹我,我心情不太好,容易被激怒。但跟你沒關係。」

一位單親媽媽,獨自撫養兩個小孩。她經常因為覺得對孩子沒有耐心而沮喪。後來,她決定以孩子們能接受的方式,說出她的感受。

她開始是這樣說的:「我現在的耐心和西瓜一樣大。」過了一會,「我現在的耐心和葡萄一樣大。」到最後,她會宣布:「現在,我的耐心只有豌豆那麼大了。我們最後在它粉碎之前停止。」

她知道孩子們把她的話當真了。有一天晚上,兒子對她說:「媽媽,你現在耐心是多大?可不可以給我們講個故事?」

經驗告訴我們,孩子的感受得到尊重後,他們也會尊重大人的感受。但這也需要一個過程。當你說出你的感受:「那會讓我很煩」,孩子可能會說:「那又怎麼樣,誰會在意呢?」

這時候,你可以讓孩子知道:「我在意。我在意自己的感受。我也在意你的感受。我希望家裡人都在意彼此的感受。」

注意事項:有些孩子對家長的反對意見非常敏感。他們可能承受不了,諸如「我生氣了」或者「那樣做,我不高興」的表達。他們可能會反過來回答你:「那好,我也生你的氣。」對這樣的孩子,最好表達你的期望。例如:「我希望你能善待小動物。」而不是:「你揪貓尾巴,讓我很生氣。」

技巧五:寫便條

不管孩子認不認字,他們都期望收到小便條。年紀小一點的孩子,在收到父母的便條時,會很開心。這樣,還可以鼓勵他們回復父母的便條。

大一點的孩子也喜歡收到便條。一群曾和我們一起合作過的少年告訴我們,收到便條會讓他們感覺很好。「就像收到一位朋友來信。」他們被父母抽時間花精力給他們寫便條的行為所打動。一位少年認為便條最大好處就是:「他們不用大聲嚷嚷了。」

家長們也喜歡寫便條的方式。省時、便捷,而且有的還很值得回味。

一位母親告訴我們,她的櫥柜上一直放著一沓便箋和裝了一打鉛筆的舊咖啡杯。以前,她發現自己經常處於這樣的境地:要麼她為同一件事,喊好幾遍孩子們,要麼就是乾脆不叫他們,自己做家務了。

後來,她發現,拿起筆來寫比總張嘴喊省力得多。

下面是她寫的一些便條:

親愛的比利:

從今天早上起,我就一直沒出去過。讓我放鬆一下。

你的小狗:哈里

親愛的蘇珊:

廚房該規整了。

需要收拾一下:

1、爐子上的書

2、門口的靴子

3、地板上的夾克

4、桌子上的餅乾屑

多謝!媽媽

請注意:

今晚講故事時間:晚上7:30,歡迎穿睡衣、刷過牙的小孩參加。

愛你們的爸爸、媽媽

雖然輕鬆的語氣加強了效果,但便條上的語氣並不一定都是溫和的。有的時候,情況可能並沒有那麼有趣,幽默也不起作用。

比如下面這位父親的經歷就是這樣:他的女兒把他刻錄的新CD弄壞了,並且還仍在了地上。他說,如果不是用寫便條的方式發泄他的憤怒,他肯定會懲罰她。

阿莉:

我氣壞了!!!

我的新CD未經允許被拿走,上面都是劃痕。不能再聽了。

氣憤的爸爸

過了一會,父親收到女兒的回復:

親愛的爸爸:

真對不起。我這周六給你買個新的。不管多貴,都從我的零花錢里扣。

阿莉

我們非常驚訝地發現,即使那些不認字的孩子也試圖在「讀」父母寫給他們的便條。下面是一位年輕的上班族媽媽的講述:

我從單位回到家裡,最糟糕的事情就是,我花20分鐘的時間準備晚飯,可是孩子們來來回回地在冰箱和麵包箱里亂翻。等我把飯做好了,他們已經沒有食慾了。

上周一晚上,我在廚房門上貼了一張條:

開飯以前,廚房關閉。

4歲的兒子馬上就想知道寫的是什麼。我一個字一個字地給他解釋。他把那張便條特別當回事,甚至不敢把腳伸進廚房一步。他在門外和妹妹玩,一直等我把飯做好。我拿走了紙條,讓他們進來。

第二天晚上,我又把紙條貼在門上,就是我做漢堡時候,聽見兒子在門外一個字一個字地教他2歲的妹妹,妹妹指著上面的字,也在念:「開-飯-以-前,廚-房-關-閉。」

一位正在學校進修的母親,給我們講述了她使用「便條」這個技巧時的不尋常經歷:

那天,我要在家裡組織一個20人的會議,很緊張,所以就提前離開了學校回家,希望在人們到達之前,我能把家裡收拾妥當。

踏進家門的時候,我心裡一沉。屋裡簡直一塌糊塗。一堆堆的報紙、郵件、書、雜誌,衛生間也是亂七八糟,卧室的床也沒收拾。

我只有兩個小時的事件搞定這些,這幾乎要讓我歇斯底里了。孩子們隨時都可能回來,我知道自己不會有力氣去應付他們的任何需求,也沒有耐心忍受他們的爭吵。

但是我也不想再解釋任何事情了,我決定寫張便條。但是屋子亂得連貼條的地方都沒有了。我抓起一個硬紙板,打了兩個洞,穿上繩子,掛在我的脖子上:

人體定時炸彈

如果來煩我或激怒我,就隨時爆炸!!!

十萬火急,速來救援!

隨後,我就開始瘋狂地收拾。孩子們回家後,看到我的牌子,趕緊主動整理他們的書和玩具。不用我說一個字,他們就把床收拾了,還把我的床也收拾了。真不可思議!

我正準備清理衛生間的時候,門鈴響了。我慌了一下,一看,才知道是過來送椅子的。我請他進來,但他站在門口不動,一直盯著我胸前看。

我低頭一看,原來牌子還掛在我脖子上。我趕緊向他解釋,他說:「別擔心,女士,息怒!告訴我你想把椅子擱哪兒,我替你放好。」

有人問:「我們使用了這些技巧,孩子們就會一直聽我們的嗎?」

我的回答是:我希望不是這樣。孩子不是機器人。我們的目的不是用一套技能去操控孩子的行為,好讓孩子言聽計從。

我們的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進取心、主動性、責任心、幽默感以及體諒他人需求的能力。

我們想找到一種語言,培養孩子的自尊,讓他們的心靈不受傷害。

我們想建立一種情感的氛圍,鼓勵孩子與我們合作,因為他們關心自己,也關心我們。

我們想樹立一個榜樣,在相互尊重的平台上與人溝通,無論是在童年、叛逆的青春期,還是長大成人以後都能受用。

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還不錯,請分享至朋友圈吧~

本文來源:

麻姐: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現在人大哲學院進修中西方哲學,擅長親子關係、個人成長與職業規劃,正在嘗試用漫畫描述人家百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團心理 的精彩文章:

父母「不愛」孩子的10大證據

TAG:麻團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