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繞不過去的性話題

繞不過去的性話題

作者:君媽媽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一個有志於孩子教育的學習者,一個擁有較多職業體驗的用心者,在醫生、法律工作者、作家、心理諮詢師和家庭婚姻諮詢師等多角色中變換流轉,目前嘗試將醫學、心理學運用到教育學上,與很多孩子一同成長,讓他們有機會發現自身潛能,慢慢探索身心愉悅和突破之良方。

GIF

文 | 君媽媽 · 主播 | 董怡

朋友碰到孩子成長的小疑惑,第一時間發來微信請教:

「君姐,這幾天小寶睡覺的時候,怎麼總把她最喜歡的毛絨玩具塞進肚子里呢?」朋友不解孩子莫名其妙的表現,「您說會不會是孩子性意識萌發了?還是她在模仿媽媽生寶寶的過程啊?」

知道她家孩子才上小學一年級,也就8、9歲的光景。這個年齡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探索一些性的感受與體驗還是有可能的,一般性意識萌發的時間是青春期,即12歲到18歲間,所以說小寶性意識萌發還為時過早。同時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媽媽或者其他人的懷孕過程」的可能性,當然也可能是她想更好地珍藏自己的玩具,或者在無意識中想跟這個她特別迷戀的外在客體建立完全同一的關係等等太多的可能性。

如果我們把視線固定在「孩子的某些行為出於什麼目的」,還不如去發現與正確看待孩子這類舉動在她成長中的意義。

不管孩子做了多麼奇怪的動作,還是怎樣明顯的刺激性器官的動作,我們家長都需要明白,這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需要經歷的一種對人體的探索與體驗,是一種正常的表現,無論如何都不能用成人的視角簡單定義孩子的行為。

我們需要如何去對待孩子這類的奇怪動作呢?

拿孩子的性感受來說。家長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有意無意地碰觸到孩子的生殖器,而且孩子本身在拉大便、憋尿甚至跟同伴相處的日常生活中,也會有各種接觸與看到,在這個過程中,勢必就有可能讓孩子感受到某種特殊的感受,數次的關聯之後,敏銳的孩子就容易去關注與強化,比如男孩子在不經意間會頻頻拉扯他們的小雞雞,這種現象只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常見狀態。最常見的是孩子在2?3歲時就可能在憋屎憋尿甚至在夾腿的過程中體驗到了生殖器摩擦的快感,這是生活中一些無意識的舉動中讓他體驗到性的感受而已。

如何巧妙化解孩童夾腿及肚內塞玩具的反應呢?首先家長需要了解這樣的舉動並非完全是出於性的緣故,只是孩子成長中的一種自然的正常的反應。把這類事情盡量正常化,不大驚小怪。絕對杜絕在孩子面前表現出過於誇張的行為或者過於驚異緊張的神情。即使看到令您感覺緊張和害怕的孩子舉動時,更需要家長較好地掩飾自己的心情,不露聲色,綿柔無痕地引導孩子讓他們自然化解這些讓父母感覺危險的舉動。怎麼化解具體的舉動?有心的家長要在平時的生活中多關注孩子的興趣點,更多地培植孩子有愛好,當不經意碰到這樣的情境,可以巧妙地通過孩子喜聞樂見的遊戲來吸引並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即可。慢慢地,經過一個階段之後,孩子就可以很順利度過這樣一段十分正常的感覺敏銳期。

今天我們花點筆墨跟媽媽們聊聊孩子成長路上跟性相關的話題。實際生活中不乏碰到類似的情形,比如孩子看電視劇時,碰到「吻」戲怎麼處理?比如孩子跑過來跟你聊:「媽媽我怎麼來的?」你又該如何接招?

有些爸爸媽媽秉持的觀點是:孩子大了自然就會知道,所以當孩子十萬個為什麼的時候,直接選擇避而不談,或者簡單地作「掩目」處理,上述做法都過於簡單而無力,我們需要視情形巧妙處置與化解。

首先我們內心要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即:凡是涉及性的問題都是自然的問題,你越自然地對待,孩子就越能夠在自然地過程中了解這只是自然的反應。所以碰到孩子向你發問的時候,只要你儲備了一些最基本的生理知識,你就知道如何應對與反應了。

其次是要區分不同的性別年齡層次。12歲之前,男孩女孩的性別意識的差別還不大。所以12歲之前,如果涉及一些生理性的問題,面對男生女生都可以用相對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表達,比如媽媽的肚子里有一個花盆,爸爸的種子播撒在花盆裡,它就在裡面生根發芽慢慢成長,有一天醫生阿姨通過手術把你帶到這個世界或者是通過產道把你生出來。這時候的孩子,我們要嘗試用他心智年齡所能夠了解的方式去表達這個自然過程。當然這個過程中,需要不斷地驗證孩子是否聽懂了,他內心的疑問是否化解了。這時候的孩子,只要他內心沒有疑問了,基本上也可以判斷孩子聽過就釋然了,不會過於糾結與好奇於這件事情上了。

其次是12歲之後的,男孩女孩就要有所區別,在溝通過程中更需要智慧地思考。首先溝通的人物選擇,常見的是父親跟男孩,媽媽跟女孩,當然也可以視實際的關係進行交叉溝通。其次是挑選合適的場景聊天,可以絕對私密的一對一,也可以電視看到什麼有感覺的畫面,就可以跟孩子探討一二,也可以在購物的現場或者其他的場景,告訴孩子貨比三家的重要性。任何場景都可以成為切入口,只要對孩子有所啟發與誘導就好。針對此年齡段的孩子,重中之重則要引導孩子正確面對青春期的好感與愛情,正確面對性衝動,怎麼保護好自己不受傷害,這裡就需要灌輸一個「什麼年齡做什麼事情」的重要性。曾經有個媽媽就巧妙地舉了姚明身高的例子,說姚明的身高已經很高了,但就是因為年齡關係他就不能進國家隊。

人生本來就是自然的過程,生老病死性,都是人生路上逃不過的話題,如果碰到了,那就自然面對,坦然溝通,說不定,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也就學會了如何對待與解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君媽媽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君媽媽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