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二諦」?看完你就知道了!
禪韻
禪韻 禪境
桑吉平措
00:00/03:30
在佛教經典理論的學習和研究當中,需要掌握的最主要的一條原則就是分清「二諦」義,即勝義和世俗二諦。很多人說話時把二諦混淆起來,這是佛教內部概念混亂的最主要的原因。
什麼叫「勝義諦」?什麼叫「世俗諦」?「諦」就是真實、真理的意思。世俗諦也稱假諦、事諦、名相諦;勝義諦又叫真諦、理諦、實諦、第一義諦。
簡單說來,勝義諦即聖智觀察所得的對象。所謂「聖智」就是開悟見道以上的聖人的見解,他的智慧所證得的境界。「實諦」的「實」不是指物質的實有,而是指真實。如「實相般若」的「實相」便是指真實情況,而不是實實在在的實有。
世俗諦是以世俗智慧為標準建立的世間學問,也就是世人眼中的真實情況或科學認為的真實的存在。比如說我看到一個人,大家也都能看到這個人,這就不是一種幻覺,而是真真實實的存在。這樣的真實存在就叫做世間真諦。
昨天有同學提問,說世俗諦里也有真假,比如幻覺、錯覺就是世俗諦里的假諦。不錯,患黃疸病的人,他看白色的東西都是黃色的;患眼病的人,晚上看到天空中有兩個月亮;……這一類的錯覺都是世俗中非真實的東西,不是世俗諦。再比如,鏡子中的影子也是假的,鏡子中的饅頭也是一種存在,但它充不了飢。
世俗範圍內的真實,在聖人眼中僅僅是世俗而不是真諦,但在世人的眼中它是真諦。世俗諦是世間真理,世俗見、世俗存在不等於世俗諦。世俗諦對世俗的人來說是真實的,我們不可否定。比如這座房子,我們大家都承認這所房子存在,誰也沒有辦法否定它,從世間智範圍來說,它是真的。
了解二諦義,首先必須了解二諦的劃分對象、劃分標準、概念的含義等等。
首先,二諦義劃分的對象,其範圍是知識。知識包括能知的識和所知的境。作為自己來說,自己的識是主觀的,別人的識、別人的存在都是客觀的。從整個人類來說,人的認識是主觀的,所有認識的對象都是客觀的。能知的識(即中觀的第六意識)和所知的境(色、聲、香、味、觸這些客觀對象)都是知識。
知識和「法」、「存在」、「有」都是同一個概念。「有」有兩種:大的有和小的有,大的有指一切的存在,包括抽象的、虛無的東西,只要我們思想中有的東西都是;小的有就是實有的東西。此處的「有」指的是大的有。凡是存在都是知識對象,不但所知的知識是知識,未知和非知識也是知識。從邏輯上來講,有知識就有非知識,知道有非知識、不存在,這本身又成了一種知識。知道它是未知和非知識就是一種知識,所以得出「存在就是知識,非存在也是知識」的結論。
知識、法、有、存在這些概念是包括一切的概念,因此是抽象的、空洞的概念。諸法性空,諸法的「性」最後在抽象中得到「空」這個概念,如果是實的話,物就各不相通了。比如人和石頭、木頭、桌子沒有相同的地方,形象根本不相同,但可以把所有的東西概括為存在,這個「存在」就成了一個抽象的東西。那麼,抽象的東西難道不是空的嗎?能看得見、摸得著嗎?
在經部的經論中所講的「恆常」,一種是像虛空這樣的東西,是不生不滅的;另一種就是抽象的概念,事物的概念都是恆常的。從概念的角度來說,「人」也是恆常,它包括所有的人,而不是特指某一個人,或者是一個男人、一個女的、一個中國人、一個洋人等具體對象,因此這個抽象的人的概念就是空洞的,這空洞的概念永遠存在,無生無死。比如空間,好象我們是用眼睛看見的,但從因明論上來說,空不是我們眼識所能見到的,眼睛所能見到的是色,不是空。
什麼也不存在的那種境界叫虛空,如果我們眼睛能看得見,那麼它就變成了一種色。有人說看到天空是藍色的,不對,這是藍色。這個「空」,是我們通過推理思維得到的,是否定的結果。
分享越多;福報越大!
佛陀智慧,共修善果。
※多識活佛:詩無通解與開悟之道?
※多識活佛:佛教信仰與周易八卦
TAG:多識活佛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