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舊文搬家:從「黃色」的來歷說起

舊文搬家:從「黃色」的來歷說起

【題記】年輕時的困惑,有時到了今日依舊還是一種困惑,只是看待問題的方法與態度不同了,但是,內心永久的迷惘,卻沒有絲毫的改變;或許這樣一想來,我也就瘋了!

從「黃色」的來歷說起

文/龍門牙

在很久以前,「黃色」這個名詞,就一直困惑著我。本身代表帝王之尊的顏色,怎麼就成了今天的低級、媚俗、色情的「黃色」了呢?

帶著這種好奇,我用百度搜索了一下「『黃色』的來歷」,沒想到還真有答案。先摘錄一篇於此,以饗各位讀者。

——我們今天經常用「黃色」來指稱帶有明顯色情意味的的東西,對此大家已經約定俗成。一樣事物只要被冠以「黃色」二字,往往就是「掃」和「打」的對象。而在中國古代,黃色卻是極其高貴的色彩,是皇家御用的,平民百姓還不準用呢。這中間的變化轉換,主要是受了西方的影響。

1894年,英國創刊了一家雜誌,名字就叫《黃雜誌》,一批有世紀末文藝傾向的小說家、詩人、散文家、畫家等,圍繞該雜誌形成一個被稱為「頹廢派」的文藝集團。他們的作品,有時帶有一點色情意味,但不能算淫穢。

然而第二年4月3日,當時極負盛名的英國劇作家王爾德(O.Wilde),因同性戀的罪名遭到逮捕。而逮捕他時的一個小插曲,使得《黃雜誌》名聲大受損害。當時報紙上說,王爾德在被捕時脅下還夾了一本《黃雜誌》,於是人們想當然地認為這雜誌和王爾德同樣是不名譽的,第二天就有人到《黃雜誌》的出版商門前示威,用石頭將櫥窗玻璃砸得粉碎。

其實王爾德被捕那天,脅下夾的書是法國作家比爾·路易的小說《愛神》,碰巧這本小說和當時法國的許多廉價小說一樣,也是黃封面的。這種小說稱為「yellow book」,也被認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黃雜誌》也好,「yellow book」也好,都使得「黃色」與性、色情、惡俗等等概念發生了聯繫。但就在同時,大洋彼岸的美國報業,則另有一番「黃色」景象。

當時紐約的《世界報》和《日報》,為了發行量而展開瘋狂競爭。先是J.普利策買下了《世界報》,用繪聲繪色、聳人聽聞的報道和對政治腐敗的攻擊,贏得了全美報紙的最大發行量。1895年礦業巨頭之子W.R.赫斯特買下了《世界報》的對手《日報》,他所採用的手段更是變本加厲,甚至把專為《星期日世界報》畫極受讀者歡迎的連環漫畫《黃色小子》的畫家也挖了過來。當時兩報廣泛採用通欄大字標題、彩色連環畫、大量圖片等等手法,竭力迎合讀者。這段時期被稱為「黃色新聞」時期。

這就是西方的「黃色」——色情也好,媚俗也好,都被認為是低級的東西。[以上摘至於:百度知道]

看了以上這些,我們對「黃色」的演變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中國人喜歡「拿來主義」,但並不加以分析——是不是傷害到了本民族的情感與尊嚴?正如白色一樣,在中國古代,代表著恐怖與哀悼,可今天的人們卻穿它(白色的婚紗)走進了婚慶的殿堂;而紅色的喜慶到成了一種落後、俗氣,不被人稱道,甚至穿在婚禮上已成為一種難堪。

顏色更替如此,文化信仰也是如此,中國人在不斷地拋棄著自己本民族的東西。比如,我曾經在一篇名為《現在的動畫片與廣告片》的文章里說過,在大型動畫片《哪吒》里,「從壽星老身邊抄襲來的小蝙蝠,顏色變成了黑色,面目也猙獰了。在中國古代,蝙蝠的「蝠」字與幸福的「福」字因諧音,所以被視作吉祥的化身,可是現在卻變成了邪惡的附屬品了。這難道不是西方思潮的影響嗎?還有龍——這個中國古老的圖騰,在西方社會裡的名聲好象也並不怎麼好,因為我看他們所描述的龍幾乎都是惡龍。真的不知道哪一天在我們這裡也會不會變成邪惡的圖騰了!」

當然,我們不是不能學外國人,但我們在學他的同時,也應該記住本民族的東西,不能在精神上把自己變成了外國人了。辜鴻銘先生曾經說:不要去學做洋人,因為,怎麼學都是「假洋人」,而且反爾會讓西洋人看低。

所以,在學別人的時候,一定要看好了自己的祖墳,別讓人家操了老底,你還不知道呢!

2004年4月22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龍門牙掃街 的精彩文章:

TAG:龍門牙掃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