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書人的自以為非

讀書人的自以為非

自以為是

 Ho Hoo Tan

Twins 

00:00/04:01

「 抄書、偷書、借書、還書,是我們青少年時代大約有過一點求知慾的青年共同的記憶。」

陳丹青列出了那時,只能算文學青年的「我們這撥人」書單。有俄國的普希金、果戈理、萊蒙托夫、契訶夫、托爾斯泰;美國的傑克·倫敦、海明威;法國的作家巴爾扎克;英國的狄更斯、哈代等。

到紐約後,近 30 歲的陳丹青才開始讀本雅明,叔本華這些書,還不大看得懂。他說,這些書都應該在很年輕的時候看,到 30 多歲時就有分析能力了。

而讓陳丹青自卑的是,北大清華的年輕老師,基本上都是十幾歲就開始看這些書了。他們記憶力好,概念也都清楚。「 我一個年紀比他們大 20 多歲的人,站在他們面前,我怎麼好意思說我是讀書人。」

陳丹青說,讀書是一件很安靜的事情。要是論教養,你真的是讀書人,你不要講出來,你不要告訴人家你是讀書人。你讀書也好,畫畫也好,不能弄成一個身份。這是他到國外才學會的,他發現國外很牛的人都害羞得要命,躲著不講自己挺在行的那些事。

在說明讀書的教養問題時,陳丹青舉了陳寅恪先生的例子。陳先生周遊列國,至少通 20 多種語言。可是他在清華填表時,只填了兩種通曉的語言,梵語和德語。

在香港逃亡時,日本人到他家裡要挾他出來做事,他不肯,日本人就要行使暴力。當時樓里有很多人,他突然站出來和日本人交涉,是很流利的日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的日語這麼好,但是不到萬不得已,你都不知道他會講日語,這就是教養。

「 我讀書實在是少,但是在我讀過的書當中,它實在是告訴我,你知道的非常少,你還有非常多的不知道。因為所有書交給我的就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為是,你要自以為非。」

在說了關於讀書人的實話、反話、氣話、沮喪話後,陳丹青最終仍然表示對書,對閱讀充滿感激。

法國人蒙田有句話,大意是人類一切災難,在於回到家還安靜不下來。「 一本好書會讓我安靜下來,會讓我有內心生活,我每天爬起來出去都是應酬、都是謀生、都是作假,但是片刻的安靜都是讀書帶來的。」

陳丹青推崇弗吉尼亞·伍爾夫的《一個人的房間》,「若以書而論,每本書都會變成你自己的房間,給你一個庇護,讓你安靜下來。」

陳丹青寄語在座的「渴望有一個自己的房間」的年輕人,「我在橋底下睡過覺,兩三個男孩擠在窄床上也睡過,但是我的青少年時期真的非常快樂,大概就是因為有書。」

註:文中插圖為仇英(明)《桃花源圖卷》局部,完整版如下圖。

文章來源:美在高處 ID:TheNineMuses

月雅書畫中國網編輯整理推薦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書法的熱愛與精通
揚州八怪筆下的四君子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