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西鄉隆盛,最後的武士

西鄉隆盛,最後的武士

今年是明治維新150周年,作為日本國家電視台,日本放送協會(NHK)當仁不讓,2018年的大河劇(NHK周日晚7點的歷史正劇檔)播出的就是《西鄉殿》,主角是明治維新三傑之一——西鄉隆盛(1828—1877)。

西鄉隆盛的一生充滿矛盾:他是明治維新的締造者,又是封建武士的捍衛者;他以忠義聞名於世,卻發動了近代日本最著名的兩次「叛變」;他因叛國罪而亡,死後卻被立碑紀念……這樣豐富的人生被拍成劇,觀眾也很買賬,收視率始終位居前三。

電視劇中,西鄉隆盛被描述成一個憨厚直率、人見人愛的糙漢。可在現實中,他的出場卻犀利許多:12歲時,在家鄉鹿兒島與人鬥毆,右手受傷從此不能拿刀,被人笑是廢物後發憤讀書,20歲不到從下級武士變成地方領主的心腹。

這位領主便是大名鼎鼎的島津齊彬,控制著包括鹿兒島在內的整個薩摩藩(現日本九州西南)。他欣賞西鄉,因為西鄉脾氣大,說話直。由於出身貧寒,西鄉總對農民、下級武士憐憫有加,不僅捐出微薄俸祿,還常在會上提出土地改革、武士待遇改革,沒少得罪島津和同僚。但島津認為西鄉的暴脾氣正是日本急需的,常說西鄉是「薩摩之寶」。

日本鎖國時期,薩摩藩是唯一能與西方通商的地區,也是西方戰艦最先登陸的地方,島津意識到必須逼幕府開國仿西,才能不受欺凌。可惜1858年,「逼宮」計劃還未實行,島津就暴斃。西鄉隆盛悲痛得想剖腹殉葬,被同僚月照和尚勸住:「等1替主公完成大業了再死也不遲。」看盡幕末日本的民不聊生,西鄉決定:不再逼幕府改革,而是要推翻幕府。

從此,西鄉走進了幕末日本的政治中心。在薩摩,他和英國人組成「薩英同盟」,派遣手下去英國學習,「若不能習得西人火器之精妙,剖腹以謝罪」;在江戶(現東京),他假裝忠誠取得將軍信任,成功打入幕府內部;在大阪,他和長州藩首領木戶孝允結成「薩長同盟」,聯手倒幕;最後,他又跑到京都,向明治天皇要來「倒幕詔書」……待一切就緒,1868年,西鄉領軍起義。戰爭前,一些將領猶豫了,西鄉立馬將一把劍扔到桌上,大喊:「能決今日事者,唯此劍耳!」所有人都不敢再提異議。

靠著縱橫捭闔與當機立斷,西鄉率領倒幕派推翻了德川幕府,將明治天皇迎入江戶,成立新政府。儘管權力一時無兩,但西鄉依然是年輕時的樸實樣。他把錢扔在門廳口,讓前來求助的貧困武士隨便拿。暴脾氣也沒變,當他發現自己的政見不被新政府接納後,憤然辭職,回家養老。

西鄉離開後,新政府推出「廢刀令」「廢祿令」,武士階層面臨被消滅的危險。已經辭官的西鄉憤怒了,他認為在倒幕運動中,武士發揮了重要作用,新政府是背信棄義。1877年,為了保護武士的利益,西鄉再次起兵。但時代潮流已滾滾向前,他沒能得勝,最後切腹自盡。西鄉死後,明治天皇依然對他尊敬有加,形容他是「從不阿諛奉承的人」。1889年,明治天皇在上野公園為西鄉豎起了高大的銅像。

直到今天,西鄉仍有廣大粉絲。「經營之王」稻盛和夫將西鄉的名言「敬天愛人」視為座右銘,好萊塢電影《最後的武士》也以西鄉為原型,《西鄉殿》漫畫更是賣到脫銷。決絕的性格和悲劇的結尾,讓西鄉隆盛成為明治時期日本精神的代表。

作者:《環球人物》記者 余馳疆

環球人物新媒體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人物 的精彩文章:

獨孤皇后,「女權」的先鋒
一部印度電影拍出中國家長的焦慮,這位大叔在戲裡戲外演繹人生

TAG:環球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