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後來的我們》只有「愛情」沒有「北漂」

《後來的我們》只有「愛情」沒有「北漂」

《後來的我們》觸碰了一個巨大的時代話題與情緒——北漂。

「北漂」這個詞的背後,是慾望,是焦灼,是痛楚;是那些目擊故鄉持續凋敗,又在大城市中呼吸困難的年輕人;是一個古老龐大的國家經歷現代化轉型的一個縮影。

不過,這部電影並沒有「野心」去處理這樣的命題。雖然影片中漂浮著一些「北漂」的符號與細節,比如壅塞的隔斷房,比如窒悶的綠皮火車,然而《後來的我們》其實講述的不過是個頗具普遍意義的愛情故事:貧窮的男孩遇見早熟的女孩,兩人相愛但最終錯失——而那些關於「北漂」的時代場景,只是為這個愛情故事賦予一些鮮活的背景元素而已。

故事的主人公,見清與小曉,他們來自同一個偏遠小鎮,在同一個城市中浮沉。但二人的生活節奏出現了錯位:小曉清楚地知道自己要什麼,她要一個北京戶口,要在這個充滿可能性的城市兌現自己的憧憬;而見清懷揣著一個模糊的夢想,內心沒有清晰可辨的未來圖景。而當見清終於獲得物質生活的巨大突破,並將之視為挽回愛情的靈藥時,小曉卻說,她真正要的,不是飽滿的物質生活,而是充裕的安全感。

這樣的故事,可以發生在新世紀的北京,也可以發生在維多利亞時代的倫敦。它並不描述人們折返於故鄉與異鄉所產生的猶疑與倉皇,而是在處理一個關於「遺憾之美」的愛情母題。

懷念,可以沖刷掉「昔日」的海岸線上一切冗餘的、礙眼的堆積物與漂浮物,只留下寶藍色的天空與奶白色的陽光。懷念前任,同樣如此。《後來的我們》的故事起點,就是見清與小曉十年後的重逢,因為無法再續前緣,所以他們沉浸在不無憂傷但閃耀著美感的遺憾之流中。

這也是這部電影最著力的地方,捕捉一種悵惘而優美的情緒。很明顯,情節走到見清抓著小曉的手卻被同事撞破這裡,導演真正想要講的故事已經講完了。這之後,就進入了對自憐與自哀這兩種情緒毫無克制地反覆渲染中。當然,從實際的煽情效果看,它獲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一些關於這部電影的觀感分享中,你常常能看到這樣的細節記錄:黑暗的放映廳中,彌散著女觀眾的啜泣。

「作為一個對岸的旁觀者,卻能為一段北漂愛情故事描摹下一個精準的畫像。」——你無法將這樣的讚美給予劉若英。因為,這裡有愛情,但沒有北漂。

甚至,就在眾人將掌聲獻給田壯壯這個父親形象時,你也會發現,田壯壯這個角色,雖然承擔了北漂故事中必要的元素——一個關於故鄉的情感象徵,但這位父親與北漂男女的愛情故事有什麼關係呢?這個人物的存在,是否豐富了對愛情主題的探討維度呢?答案仍然是否定的。

很大程度上,這個父親只是一個很好的煽情工具。根據宣傳方的說法,《後來的我們》改編自劉若英的一個短篇小說《過年,回家》,講述一對相戀又分手的台灣青年,每逢春節相伴回家的故事。這個故事,其實是一個親情故事,而不是一個愛情故事。因此,小說尾聲,父親那封長信的出現,是合理而合情的設置。但在《後來的我們》中,田壯壯那封飽含智慧與深情的家書,就是一種遊離於主線以外、略顯突兀的存在。

劉若英在48歲的關口,交出了她的導演處女作,距離她在《少女小漁》中的驚艷登場,已經過去整整23年。在《後來的我們》中,劉若英特別鳴謝的第一個人,當然就是張艾嘉。張艾嘉是她的伯樂,給了她不一樣的人生新起點。

不知道劉若英在拍攝這部《後來的我們》時,有沒有向張艾嘉請教過具體的創作問題呢?或者,不知道在她的內心,恩師張艾嘉的導演作品,會不會是一個重要的參照物?將劉若英與張艾嘉做一個橫向的比較,實際上並不公平。張艾嘉似乎天生具有一種把握事物的能力,她的通透與精準,很好地在其表演與導演作品中流露出來。

似乎,《心動》中的浩君與小柔,是類似見清與小曉的,都是最終走散在歲月里的曾經的戀人。不過,張艾嘉並不喜歡陷溺在無止境的感傷之中,浩君與小柔的故事,最後在那些跨越了20年的照片中得到了釋放。

而在《20 30 40》中,張艾嘉又不憚於直面現實的殘酷,在她飾演的離異女人身上,你可以看到一個人在面臨生活中新的可能時,那種戰戰兢兢與不自信,以及如何面對新可能的幻滅——張艾嘉的處理是,人物在承認了自己的失敗後,重新獲得了站起來的勇氣。

但《後來的我們》不同。見清與小曉沉湎於一種悲劇主人公的情境,而觀眾也跟隨他倆的步伐,將自己視為悲劇的主人公而無法自拔。

進一步說,張艾嘉不會止步於處理一個單純的愛情故事。她會把愛情放到一個更大尺寸的語境中去討論,比如在《相愛相親》中,愛情獲得了一個充滿縱深感的背景:舊時代的包辦婚姻,新時代的媒體暴力……而這些背景又很好地參與進了對愛情的討論中。

《後來的我們》最令人遺憾的是它以時代為賣點,但又放棄了對時代的處理。而在這背後,其實是它對這個時代之下的人的放棄,它模糊了「北漂」們真正的愛與痛。在我看來,真正說出了大城市漂泊者的軟肋與無奈的,是來自一位日本腳本家的話:「東京不是實現夢想的地方,而是讓你忘記沒有實現夢想這件事的地方。」

文| 淹然

本文刊載於20180504《北京青年報》B5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你們有千種專橫,我有千種冷」
風吹枯葉落,落葉生肥土,肥土生香果,孜孜不倦不緊不慢

TAG:北青藝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