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使我成長
新教育是一場廣泛且深刻的教育活動,無論是對於學生還是教師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而新教育中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閱讀,教師的閱讀,學生的閱讀,師生共讀。讀書是每一個人獲取知識,開闊思維,促進人成長的重要途徑,並且我也是非常認同的。在此根據我個人的閱讀歷程,談一下我個人的閱讀生命敘事以及我個人的啟發與感受。
我認為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一本好書,猶如和高尚的人談話。書籍是人類知識的總結,讀一些好書會讓你的人生收穫更多。從我個人而言,我是非常喜歡讀書的,因為與自身的專業有關,在我短暫的人生生涯中,我讀的書也以文史類為主,接下來就談一下我個人的讀書歷程。
我讀過的書有很多,而大學期間也是我讀書最多的時期,而這個時期,因為有了書籍的陪伴,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我的視野也變得更加的開闊,我的思想也變得更加的活躍與成熟。在大學期間,除了自己要學好的專業知識的書籍之外,就是拓展自身視野以及豐富自身知識的書籍,每讀一本書,我都有著深刻的體會,收穫很多知識,更是感覺自己交到了一位益友。
在小學期間,我主要閱讀的書籍以兒童文學為主,讀了很多的故事書和作文書,其中有成語故事類的書籍,在這些書中,我學習了很多的成語,也是我了解了許多的歷史故事,有了這些故事的陪伴,我的小學生生涯變得更加的豐富多彩,我的想像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啟發。我經常在寫作文中,我也會用到很多的成語或者引用到很多的成語中的故事來豐富自己的作文,當然我也總是用這些成語故事中的英雄人物來激勵自己,要不斷的的奮鬥和努力,只有奮鬥努力才能夠是自己獲得成功,通過一些成語故事,我學習到了堅持的重要性和頑強的重要作用,也更加激勵了,促使我養成了一些好的習慣。其中的一些科幻類的故事,更是吸引著我的興趣,我在這些科幻類的故事中,彷彿看到了未來人們的生活,有了未來的這些先進的科學技術,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的智能與方便,不僅激發了我的一些想要進行科技發明的創造,更激勵了我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和嚮往。當然了這些科幻類的小說,也都是其他同學的最愛,因為在當時的生活種,沒有存在的這些技術,人們總是充滿了好奇心,想要了解和指導未來的生活與生產到底是怎樣的。這些科幻類的小說,更使學生樹立了當一個科學家的夢想。
在中學時期,我也堅持了讀書的好習慣,我總是在放假的時候,或者利用課餘時間閱讀很多的課外書籍,並且我認為正是因為我閱讀了這些書籍,才更好的充實了我的生活,拓展了我的課外知識,大家都知道,中學的學習是非常的繁忙的,平時除了要學習好自己的書本知識意外,很少有時間去看這些課外的書籍,當然了在這個時期,我最喜歡看的書就是讀者與青年文摘,這些書籍裡面寫的不僅僅是一些小故事,更主要的是會告訴我們許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還有就是來拓展我的課外知識,提升我們的綜合能力,當然我中學時期的班主任也是一個非常重視我們進行課外閱讀的老師,他總是給我們創造各種有利的條件去讓我們接觸這些書籍,設立了班級的閱讀角,在這裡同學們可以借閱許多書籍來學習和進步,但是有了這些樹,仍然讓我得不到滿足,我自己也購買了許多書籍,印象深刻的就是,我非常的喜歡歷史,所以,在平時的時候,我就讀了四大名著,還有史記故事,這些歷史故事都是我的最愛,因為我對古代的歷史充滿的興趣,並且對於古代人們的智慧和經驗,要不斷的學習,我認為這些歷史故事是我們養成了正確看待事物的看法,給我們傳遞了許多做人和做事的道理,在這些歷史故事中,我們要堅持和繼承先人給我們留下來的傳統和良好的道理,更要以此做為自己的警示,促使自己不要走同樣促悟的老路。在這個期間,我還讀了老舍先生的許多書籍,例如《茶館》這本書,《茶館》的故事發生在清朝末期的北京,那個時期十分混亂,軍閥混戰、敵寇入侵,裕泰茶館裡卻是熱熱鬧鬧,那裡聚集了三教九流、各行各業的人,掌柜王利發為了適應當時革命的浪潮,不斷改良茶館的經營,把茶館開了下去,但最終還是被軍閥霸佔,成了他的歌舞廳,王利發便上吊自盡了。還有老舍先生的《駱駝祥子》也更是讓我印象深刻,講的是一位舊北京人力車夫祥子的故事。祥子有一個理想:擁有自己的洋車。於是他憑著勤勞和堅忍省吃儉用,終於如願以償。然而好景不長,沒多久他的洋車就被士兵搶走。但他沒有灰心,靠自己的努力又買了一輛洋車。不過他實在太倒霉了,辛辛苦苦的積蓄又被洗劫一空。就這樣反覆了三次,祥子再也無法鼓起生活的勇氣。他開始遊戲生活,吃喝嫖賭,徹底墮落為城市的垃圾。當然,除了這些書,當時我還讀了曹禺的《雷雨》、巴金的《家春秋》、孫犁先生的《荷花澱》、趙樹理先生的《小二黑結婚》等。
在大學期間,是我讀書最多的期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首先談一下路遙先生的《平凡的世界》,這本書通過一群平凡的小人物,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以孫少平等人物為代表,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在複雜的矛盾糾葛里所展現人物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其次印象深刻的就是陳忠實老先生的《白鹿原》,它以小小的白鹿原坡為側面,展現了一個民族的生活史,從顛覆腐朽的清政府到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權這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又以鮮活的農村生活為著眼點,塑造了一個個骨血豐滿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也讓我對於革命,對於人生,對於命運都作回味和深思。第三就是余華先生寫的《活著》這本書,它講述的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它富於的內涵和哲理太過複雜,非三言兩語能夠詮釋清晰的。這位名叫「福貴」的老人成長於解放前期,經歷了抗日戰爭、國內革命戰爭、新中國成立、大躍進時代、文革時代、改革開放初期,他的一生實則是現代中國的演變史。雖然故事情節以他及他的一家為主,但反映出來的場景卻是多方位的,它讓我們見識了戰爭的殘酷,見證了神化的中國,更讓我們年輕一代了解什麼是文革。而這也許是《活著》帶給我們的啟發和引思吧。當然,除了以上的三本書籍,我還讀了海明威的《老人與海》、莫言的《紅高粱》和《蛙》、沈從文的《邊城》、錢鍾書的《圍城》等。
工作之後,我也接觸了閱讀了許多書籍,也是與工作有關的,能夠更好的促進自己在工作中成長的書籍,主要有孫雲曉先生的《習慣養成有方法》和趙桂霞老師的《從入學到畢業》著兩本書,給予了我很多的啟發。首先就是,《習慣養成有方法》給我的啟發,我認為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會使孩子終生受益。做為一名老師,就要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可以成就一個學生,也可以毀了一個學生,在學生的曉得時候,我們就要嚴格要求學生,認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所以,在這個期間,我也認識到了習慣的重要性,更是我樹立了促進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決心。其次就是《從入學到畢業》給我的啟發,也是關於課程方面的感受,課程是學校重要的產品,有優質的課程,才有優質的教育。一所學校只有提供適合學生髮展的課程,才能真正促進每個學生的發展。通過本書我學到了一所學校如何建構課程體系、怎樣建設各類課程,又如何跟隨學生髮展的需要使課程不斷升級等問題。我從書中也了解了校長的課程領導力、教師的課程建設力如何在一所學校落地。我認為本書是學校課程建設的一個生動案例,既可用於校長與教師培訓,又可供相關研究者、政策制定者參考,這本書是我學習的榜樣更是我學習的目標,我要學習書中的精髓,把書中的方法和經驗,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運用到我的教學生涯之中,促進我的成長和發展,也促進我的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讀書是我生命的泉水,因為有著源源活水,才是我的思想變得更加的成熟與進步,也使我的生活便的更加的絢麗多彩,而做為一名教師,更是要不斷的去讀書,去學習,也只有讀書才能夠讓我變得更加充實,也只有讀書才能夠更好的做好工作,我要堅持讀書,為中華崛起而讀書,讓讀書伴我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