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土木之災:大明朝的皇帝被蒙古人抓走了,卻換來了「民族覺醒」?

土木之災:大明朝的皇帝被蒙古人抓走了,卻換來了「民族覺醒」?

這是一篇讀史筆記:不要過的太安逸,否則你的靈魂將長期沉睡。

明朝,永樂大帝執政時和蒙古打了幾仗,雖說勝多負少,但始終沒有徹底解決北方的邊患:

蒙古內部亂,北方就安定;蒙古內部團結了,北方就有兵患。

中華帝國最「傳統」的對外關係是:你來朝貢,我來賞賜,從而形成實質意義上的貿易。

賞賜通常根據朝貢國的地位及朝貢內容來定,但帝國為彰顯國威,賞賜常常優於朝貢。

鑒於此,蒙古人也喜歡來朝貢,甚至一邊打仗還一邊遣使來朝貢。

蒙古有個分支叫瓦剌,其太師也先逐漸在蒙古部落建立了權威;

1448年,瓦剌遣使來朝貢,但其索取的賞賜遠遠高於貢品的價值,於是被掌權太監王振拒絕了(明朝的第一個大太監--王振為什麼可以掌權?);

於是,也先在1449年7月大舉入侵中國。

此時的明帝國的皇帝是英宗,英宗8歲即位,在瓦剌大舉進攻中國時正值22歲;

其強有力的攝政集團:張太皇太后及重要攝政大臣已退出歷史舞台,宦官王振對英宗有絕對的影響力。

於是在王振的蠱惑下,英宗御駕親征,結果被瓦剌在土木驛站生擒,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災。

在應對瓦剌入侵的這件事上,王振犯了三個嚴重錯誤:

一、蠱惑皇帝御駕親征

當時明王朝的國力剛剛經過仁宣之治,算是非常強盛,皇帝完全沒有必要御駕親征;

王振蠱惑皇帝御駕親征,很可能是因為王振在南方的一些軍事勝利帶來的信心,但他完全忽略了南北方敵人的差異:蒙古人顯然是更加能征善戰的。

二、改變撤軍路線

原定計劃是,大軍由大同經蔚州回北京;但因此條路線會經過王振家鄉,王振擔心大軍會踩踏家鄉的莊家,故決定臨時改變行軍路線,原路返回北京。

這就導致了大軍完全暴露在蒙古人的攻擊之下。

三、紮營土木驛站

由於行軍路線已完全暴露,此時最佳的應對方案是將大軍移入有城牆的懷來鎮;

但此方案被王振拒絕了,據說是因為這會使他不得不放棄一些私人的財物。

於是王振下令在土木驛站紮營,而此地最大的問題是沒有水源。

結果明軍大敗,英宗皇帝被瓦剌俘獲。

英宗被俘後,在大臣于謙及皇太后的主持下,群臣力促英宗的異母弟弟郕王登基,即代宗--景泰皇帝;

在代宗、于謙及眾大臣的帶領下,北京城出現了同仇敵愾的情緒、信心和高昂的士氣!

瓦剌退兵後,景泰皇帝建立了新的政體,恢復了穩定並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帝國似乎又煥發了生機;

更確切的說,新政體的力量必須被看成是「民族覺醒」的結果,即在土木之災之後人們對國家需要進行徹底重建的普遍認識。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土木之災對於英宗來說是災,對帝國來說卻是福:它甚至喚醒了整個帝國。

往期文章:明朝的第一個大太監--王振為什麼可以掌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明朝 的精彩文章:

明朝末年的現狀如何?看完你會發現,明朝滅亡一點不值得同情!
明朝被黑的最慘的皇帝,如果多活幾十年,大明未必會被清朝滅了

TAG:明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