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問: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
1
晚上臨睡前,桃子睡意朦朧,憑藉最後一絲清醒,她喃喃著問:「媽媽,明天醒來你們會不見嗎?」「會呀,爸爸媽媽要去上班。」我拍著她的後背如實回答。
「不要,你們為什麼要去上班?」她對這個答案很不滿意,聲音中充滿了委屈:「我想要你們在家陪我。」她一骨碌坐起來,睡意全無,瞪著眼睛,一臉的不開心。
孩子大了,越來越有自己的思想,小腦瓜里也冒出越來越多的「為什麼」。
這不是桃子第一次表達「可不可以不上班,在家陪我,為什麼要去上班?」這樣的想法,同樣的狀況,相信很多家庭都遇到過,每個家庭的回答或許不一樣。如果你的孩子這麼問你,你會如何作答?
2
王先森放下手機,循循善誘:爸爸媽媽工作才能賺錢啊,賺錢才能給你買棒棒糖和玩具,才能帶你出去旅行啊!
對的,經濟原因是爸爸媽媽出門工作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桃子的幼兒園老師分享,她們課程活動中玩「超市收銀」遊戲,桃子支付的時候說,刷手機吧,支付寶!三四歲的孩子,對金錢已經有了初步的概念。
但是手機里的錢是哪裡來的呢?需要上班來賺取。這個回答是不錯的財商啟蒙。但是仔細想想,從另一方面看,這個回答給出的信息是,上班等於賺錢,沒了。
其實在孩子問出「為什麼要工作」這個問題的時候,也是一個不錯的「職業觀」啟蒙的契機。上班的確可以賺到錢,但是上班不僅僅是為了賺錢。如果孩子從小獲得的職業觀是:上班等同於謀生手段,那他長大成人之後,找的工作會是怎樣的呢?
薪水不菲,即使不是我喜歡的,為了謀生我也忍了;非常無聊,但是勝在穩定清閑,雖然我羨慕別人可以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但是我的這份工作看起來性價比還不錯,別折騰了,老老實實呆著吧;不是我所擅長和喜歡的,但是這是目前最好就業的領域,為了生存,就選擇這份工作吧!
人的一生,從大學畢業開始工作一直到退休,工作時間佔據了人生的多半時光,如果只是為了生存而從事一份工作,而不是懷著熱情,從工作中體會到價值感和成就感,那麼過著過著,難免會覺得人生無聊無趣。
3
我感覺後腦勺吹過一陣妖風,心中嘀咕:孩子,媽媽也沒辦法啊,媽媽辛苦工作還不是為了你。
現在社會競爭激烈,人人自危,最最焦慮的就是媽媽。「父母是孩子的起點」、「媽媽的眼界決定孩子的格局」、「父母的格局決定孩子的未來」……媽媽深感肩頭責任重大,生怕自己扯了孩子未來的「後腿」。
所以,媽媽必須辛苦工作,努力為下一代的未來打拚出一片天空。不管是心甘,還是情不願。
不知道媽媽們是否也會在某個瞬間,欲將這樣的話脫口而出。我閉緊了我的嘴巴,並沒有說出口,因為這句話一旦出口,傳遞給孩子的信息會是:媽媽其實並不喜歡出門工作,是為了你才忍受辛苦。
可能這只是媽媽一時的情緒甚至一句玩笑,但是會讓孩子產生愧疚自責的感覺,背負上不該有的壓力。
「都是為了你,媽媽才辛苦工作」,所以你要聽話,要好好讀書,要取得好成績,要好好報答媽媽,如果一旦做的不好,那麼你就對不起媽媽的辛苦付出。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背負著虧欠的感覺,會覺得自己如果做不好就會對不起媽媽,只好假裝自己很懂事、沒要求,慢慢地很可能會形成「討好型」人格,遇到什麼錯事都習慣性地往自己身上攬責任。這並不是一心愛著孩子的父母所希望看到的。
4
那麼,當孩子問出「媽媽,你為什麼要去上班?你可不可以在家陪我?」的時候,我們應該怎麼回答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是在問我們自己。
我為什麼要去上班,誠然,經濟是最現實的原因,媽媽要賺錢。除此之外呢?媽媽除了是媽媽,更是一個社會人。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工作是人與社會產生鏈接的方式,通過工作,我們與他人社交;從工作中,我們獲得他人認可,提高自身,實現自己的價值。工作,不僅讓我們有錢賺,更讓我們成長,體會到價值感和成就感。
還有一個原因,媽媽去上班,才能有空喝口咖啡。咖啡因帶來的幸福和滿足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捂臉)。有時候,工作使媽媽放鬆,為媽媽充電。
那麼,面對孩子的這個提問,我們如何作答?
老話說,聽話聽音,孩子問出這個問題,首先表達的是不舍的情緒,不願意和媽媽分開,那麼,首先要回應她的情緒。「嗯,媽媽也特別不捨得離開你,媽媽也很希望每天可以和桃子在一起。」
孩子聽了這話,眼睛閃閃發亮,帶著歡欣。
「可是,你看,你去上幼兒園,媽媽去上班,我們各自都有事情做。離開你的時候,媽媽把你裝在心裡,媽媽也會想念你。」我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又指了指她的胸口,「你也可以把媽媽裝在心裡,等放了學,我們又可以在家裡見面啦!」
當孩子的情感需求被滿足以後,接下來還可以告訴她:「媽媽愛你,也喜歡工作,媽媽去工作可以跟別人合作、幫助其他人,還能學到很多新知識。工作讓媽媽獲得快樂和成就感。」這樣的回答,能給到孩子這樣一個觀點:工作出於媽媽內心的自願和個人價值的實現(經濟+精神),是媽媽自願的一件好事情。
5
朋友圈裡有朋友轉發一個漫畫《和帶孩子相比,我更喜歡上班》。
從一個媽媽的角度,作者分析:上班每天接觸新鮮的人和事,擁有更廣闊的的交際圈和人脈關係;上班看得見成效,能獲得經濟和精神回報,有物質報酬和成就感,能夠享受自由支配財務的愉悅。
深以為然,因為養孩子花錢如流水,唯有上班掙錢才可以維持;人天性恐懼未知,全職媽媽帶娃時常會有與社會脫節的恐慌感,唯有工作和個人成長可以消除恐慌。
並不是只有出門打卡、坐班才是工作。全職媽媽開蛋糕私房館、自由撰稿人、微店老闆娘……這些都是「職業」,職業是主動模式的工作。
在家看娃的同時,不放棄自我成長,堅持學習和讀書,精進某一門手藝。媽媽心裡對生活、對工作的熱愛,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滋養和言傳身教。
目前的現實情況,未必如我們所說的那麼理想。也許,我們現在正是為了生計,因為各種不得不「妥協」的原因在工作。但是,盡量避免「不得不」這樣的無奈情緒影響到孩子。
態度是自己的選擇,我們對待工作和生活的積極和樂觀,孩子們會看到。父母的積極態度,會化作孩子內心的力量,真心希望孩子們以後會有更大的選擇的權利、更多的自由和熱愛。
你我共勉!(握手)
PS:桃皮媽說,
還有一個小秘密,讓我悄悄告訴你。
每個周一,心情都是輕鬆歡脫的。因為,終於,結束了周末的忙碌,又可以休息一會兒了。
最好再有杯麥當勞早餐的現磨咖啡,幸福的感覺像奶泡一樣蔓延。
呵呵,這個才是標準答案:)
桃皮媽,三年抱倆的職場媽媽,兩個娃依舊覺得自己是少女的中年婦女。
識別下方二維碼關注「桃子皮皮」吧!
如果喜愛這篇文章,您就點點下方的大拇指給我點贊吧:)
您的讚賞和轉發朋友圈,是我的動力!
TAG:桃子皮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