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縣官不如現管」中的「縣官」是指「地方長官」嗎?

「縣官不如現管」中的「縣官」是指「地方長官」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

《濟公全傳》一七五回:「皇上他沒我大,大凡縣官不如現管,我要放竇永衡,皇上他管不了我。」

其中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諺語:「縣官不如現管」,是指官再大也比不上具體掌管事務的人有實權。

據說這還有一個故事。

從前,縣衙門口貼出一張告示:三月將進行鄉試,金秋進行大考。但此時縣太爺恰好生病,就將此差事委託給心腹主簿單淦。

那些文人墨客,有的是一心想憑藉自己的才學來個獨佔鰲頭;有的則破囊捐錢,傾財加碼忙著給主簿送錢送禮。時光飛逝,不覺期限已到,單淦看著堆成小山似的財禮喜在心頭。正要關門時,一名衙役報告說,來了一個後生趕來應試。單淦心想,真是老天有眼,又為我送來一位財神,於是趕忙叫人請他進來。只見此人身穿綢緞,挺胸凸肚,一看就是富家子弟,單淦見狀,馬上喜笑顏開。孰料,那人卻是一鐵公雞,半天也未見其獻上一兩銀子,更不用說財禮了。單淦不由臉色陰沉,合上花名冊便再也不搭理那個人了。那人趕忙解釋說:「我是……」,單淦一下子火冒三丈,大聲吼道:「滾!此乃枉讀詩書不知禮,哪裡還配應什麼試?」

原來那位富家子弟正是縣太爺的小舅子,他怒氣沖沖闖進縣太爺家號啕大哭起來。剛開始,縣太爺對此感到有點愕然,待慢慢問明緣由後,便唉聲嘆氣地說:「真是縣官不如現管呀!」

就這樣,「縣官不如現管」在民間廣泛流傳。

那麼,這裡的「縣官」是指「一縣之長」嗎?

第一種解釋是,這裡的「縣官」為泛稱,無具體明確的指稱對象。意思就是遇到問題,找直接的負責人,比找高層領導更實際。其實,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高於或低於「縣官」的官員,一般都存在不如「現管」的現象。可見,這裡的「縣官」為泛稱。

第二種解釋,「縣官」就是指「一縣之長」。如:唐朝大詩人杜甫的《兵車行》里有這麼一句:縣官急索租。還有《後漢書》卷七十六循吏傳劉矩傳:「民有爭訟,矩常引之於前,提耳訓告,以為忿恚可忍,縣官不可入,使歸更尋思。」

這裡的「縣官」指的是縣的地方長官。

第三種解釋,「縣官」是指朝廷,天子。

我們來開看一個典故。據《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載:周亞夫之子為父買皇家葬器,卻不給僱工錢。誰知「庸(通」佣「,僱工)知其盜買縣官器,怒而上變告子。事連污條侯(周亞夫)。」

要知道,當時的周亞夫可是丞相、絳侯,地位顯赫,其子怎麼會去盜買一個縣官的器物?顯然,這裡的「縣官」專指「天子」,這樣才說得通。

如《漢書》卷八十宣元六王傳東平思王劉宇傳:「今暑熱,縣官年少,持服恐無處所,我危得之!」鼂錯《論貴粟疏》:「今募天下入粟縣官,得以拜爵,得以除罪。」明朝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今諸生學於太學,縣官日有廩稍之供。」等。

有些讀者可能會問:「縣官」怎麼跟「天子」扯上關係呢?

這還得從先秦說起。據考證,縣制始於春秋戰國,開始時的「縣」,指的是王畿(國都),即帝王居住地,之後才泛指全國,於是「天子」就被稱為「縣官」。

不過,稍後一點的「縣」設置,就是通過兼并戰爭,在吞滅了小國以後設置為縣,這樣的縣就較大了。

實際上,先秦時期「縣」的大小是不確定的,如春秋的「縣」就比「郡」大,而秦朝是郡大縣小。秦朝一個郡下轄幾個縣;西漢初期,則郡國並存,國以下也有縣,隋唐之後縣隸屬州或府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春秋戰國諸子百家影響力TOP
中國古代可以憑虎符調動大軍,是不是有了虎符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