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們可以通過「感覺假肢」來獲得第六感?

我們可以通過「感覺假肢」來獲得第六感?

Haier Global Industrial Design Center

無縫體驗、感知假肢、提升睡眠、生命監測 … 提到可穿戴設備,你會想到什麼?

閱讀這篇文章,柴男帶你去了解那些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可穿戴設備。

1

關於生物可穿戴設備

生物可穿戴設備發展自記錄健身和幫助用戶提升的監控設備,如今的可穿戴設備正融入我們的身體,並改變著我們的系統。

生物黑客

利用科技改造我們的生物學是今年SXSW大會上的一個關鍵主題。

「 生物黑客 」是與健康、功能性和身體互動的一種方式, 通過可穿戴設備與我們的身體進行雙向交流, 此外假肢的進化拓展了我們的體能範圍。

第六感

有的學派認為,健康追蹤將永久的感官意識傳遞給身體,從根本上教會我們通過「感覺假肢」來獲得第六感。

許多人相信,隨著持續的使用,我們將能夠獨立認識到身體正在經歷什麼。

可穿戴訓練

在間歇訓練期間監測心率的運動員可以決定他們在高強度訓練中,什麼時候需要休息,什麼時候再開始運動。

休息時間減少說明了體能的進步。監測使運動員能夠通過感覺了解他們的心率。

2

可穿戴設備的現狀

Juniper Research的一項研究表明,隨著人們對一體化或可與佩戴者無縫互動的可穿戴設備的愈發青睞,智能腕錶和健身追蹤器的增長速度正在放緩。

截至2020年,可穿戴設備的總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3.5億台,其中傳統的腕部追蹤器僅占其中的1. 9億,其餘部分皆為新型可穿戴設備。

截至2022年,智能服裝預計將達3000萬件,相較於傳統追蹤系統20%的增長,其增幅達到了550%。

fitbit & UTokyo

發展

太陽能充電服裝在1996年首次出現,旨在為手機充電的同時能夠給佩戴者保暖。

在2003年,Garmin推出了Forerunner 201,這是一款夾式設備,可以通過GPS技術顯示跑步者速度、距離和節奏。

首款夾式Fitbit Tracker 在2008年問世,到2000年代末,Fitbit以30%的市場份額佔領可穿戴設備領域的領軍地位。

現在

Omsignal於2011年進入市場,其「biometric smartwear」是一款高科技襯衫,內嵌傳導紗線,可跟蹤心率、呼吸頻率、強度水平和卡路里消耗量。

2013年,GoogleGlass在市場上大肆宣傳,雖然從未進入主流, 但預計將會有新版本出現。萬眾矚目的Apple Watch於2015年上市,一經推出便成為2010- 2015年間最暢銷的可穿戴設備。

未來

優化成為關鍵,可穿戴設備不僅限於監控以提高我們的表現方面,同時也無縫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創造能源以提供產出的循環系統將變得更加突出。可嵌入式設備可植入皮膚下,實現完全集成的免手動無穿戴運動體驗。

3

優化助推器:表現最大化

新一代可穿戴設備進入市場,旨在通過放鬆和休息來平衡身心並提升表現。

冥想狀態

保持運動員的注意力和活力是幫助他們展現出最佳實力的關鍵。

Thync Relax是一款低調的可穿戴設備,佩戴於後頸部,可以通過超聲波技術侵入腦波來提高動能水平或減輕壓力,從而平靜心緒並提升專註力。該設備在運動前後佩戴,以集中精力及恢復能量。放置於頸部以末梢神經為目標進而影響大腦功能。

Thync 的聯合創始人Isy Goldwasser指出,職業棒球大聯盟運動員已經在使用該設備來緩解表現及旅行帶來的焦慮。

超級睡眠

休息與恢復是提升成績的關鍵。優質睡眠是我們所有人追求的目標,但卻很少有人能實際做到或有任何量化的控制。

Dreamlight是一款新型睡眠面罩,它利用光 線、聲音和人工智慧來優化睡眠。它旨讓你的身體在最佳狀態的時候入睡及醒來,以確保最優睡眠長度和質量。

特定的基因類型決定了你屬於哪種睡眠者,而面罩能夠檢測出來並以此提出相應建議,它會在獲得足夠的數據後,為你出謀劃策,從而助你獲得最高質量的休息。

Dreamlight

熱平衡

Embr Wave是一種可穿戴理念,只需按一下按鈕即可釋放熱量,讓佩戴者舒緩或熱身。

劇烈的溫度變化可能會對表現產生負面影響,並增加感染熱量相關疾病的可能性。

在運動過程中,平均只有20-30%的體能會轉化到健身運動中,而70-80%則作為熱量被釋放。而降低溫度可以改變這種平衡。Embr Wave在運動後使用最佳,可有助於快速復原。

Thync

4

生命監測

電子皮膚和貼片在無縫檢測方面大踏步前進。與皮膚的近距離接觸與皮膚的近距離接觸使其成為監測生命體征的理想之選,並提醒佩戴者及時採取措施。

補水

補水是運動員保持健康與良好表現的關鍵因素。飲料品牌Gatorade、美國空軍和西北大學合作研發出一種可以實時檢測含水量的可穿戴設備。

汗水在貼片上流過會與化學試劑發生反應帶來顏色變化,從而顯示佩戴者的含水程度。佩戴者可以了解到他們的電解質水平及水分,在感到虛弱或精疲力竭之前採取措施。

該設備是兼容性最強的設備之一,預計零售價約為3美元。

Gatorade

生命體征

智能電子皮膚監測並提示佩戴者的體征。東京大學和日本印刷公司Dai Nippon打造的電子皮膚,通過高適應度設備實時跟蹤並顯示生物特徵數據。

通過微型LED在皮膚展示基本圖像來反映生命體征。在對心率等身體數據進行跟蹤時,一旦身體出現異常,佩戴者便會收到圖像警告。

在其開發階段,電子皮膚能夠拉伸45%,並成為最耐用的可穿戴設備之一。它還可以將數據傳輸至雲 端,達到長期監控的目的。

除了基本醫療保健之外,類似技術還可以整合到運動員的訓練中,以監測他們的反應並有助於制定並完善計劃。

Wareable

飲食

營養攝入量監測對於運動員和其他追求飲食健康的人來說至關重要。

塔夫斯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人員發明了一個尺寸為2x2mm的牙齒感測器,將可穿戴設備置入我們的口腔中。

它可以檢測到食物中的營養及化學物質,並將數據傳輸到相應的App里。這種產品能夠告知運動員缺乏哪種營養元素。

5

專業假肢:拓展能力範圍

隨著假肢不斷發展,其功能不僅限於作為肢體的替代。以擴展能力為主打,無論用戶是否身體殘疾。

3D列印加速了假肢的個人化,專為個人設計並生產,具有最佳合身度、重量、性能增強以及流線型輪廓。

Dani Clode Design

個人經歷

美國殘奧會運動員Mike Schultz在多場奧運比賽中佩戴了由他自己設計並製造的假肢。

通過自身的成功和對截肢者運動比賽的理解,他開始為其他運動員(包括對手和隊友)設計並製造個性化假肢。

憑藉其摩托車越野賽車手的經驗,他將減震器和專利的靈活性相結合,創建了自己的公司Biodapt。

感官反饋

新的電子皮膚還專註於為假肢佩戴者和截肢者帶來以前無法獲得的感覺。

假肢加入觸覺可帶來個人感官反饋,幫助殘疾人運動員時刻了解他們正在施加的壓力。

擴展範圍

假肢同樣用於身體優化。RCA畢業生Dani Clode創建了The Third Thumb,為佩戴者提供了進一步的移動能力與可達性,並拓展了人類自身的能力。

一個開發的新領域由此,它挑戰了修復學的感知能力,只對明顯殘障人群提供幫助,幫助他們提高表現。

Apple

新增表情

為將假肢與優化帶入主流,Apple 計劃在2019年推出殘疾人表情,包括假肢和仿生手臂。

保持領先

品牌需要著眼於打造能夠兼容假肢的服裝和產品,提供更大的活動空間、流線型合身度與內置充電功能。

6

專業假肢:智能服裝新動向

外骨骼推動了身體優化的理念,不止單個肢體, 其著眼於提升身體整體。本質是柔軟的自動可穿戴設備,它可以為那些需要幫助的人提供更廣泛的支持,也可以為希望在訓練和表現中完善技術的人提供指導。

雖然競賽規則一直很模糊,但運動員可以利用這些設備來提升自己,通過提供支持、協助和指導來延長訓練時間。

Roam Robotics

輔助設計

Roam Robotics是一家新公司,致力於開拓我們對外骨骼的認知。團隊認為,我們需要重新認識輔助設計,例如優化織物等輕質材料、包裝以及審美。設計可適用於日常工作和特定運動,如最近開發的

滑雪場援助模型設計。可穿戴設計複製佩戴者的運動以減震並提供防護。

個人指導

三星也將智能服裝作為打入可穿戴訓練設備領域的新舉措,品牌開發的Smartsuit 為奧運選手提供了詳細的訓練分析。

服裝自帶眾多感測器,教練可以通過智能手機實時監測佩戴者的姿態,然後教練能夠向服裝發送實時振動,通知佩戴者需要改進表現或改變動作。

Samsung

可行性

外骨骼和智能服裝技術可嵌入內層或外層,以提供運動支持與指導。

品牌可通過智能服裝創建互動式培訓體驗,並由自己的運動員提供指導。

7

未來發展:無縫可穿戴體驗

隨著生物可穿戴設備和生物黑客的不斷發展,無縫體驗將在未來實現。

纖維電力收集、皮膚修正和附加功能已成為創新的關鍵領域。

身體自身能量形成了一個循環系統,然後可穿戴設備對這種能量加以利用,從而打造出一個理想的可穿戴設備運動應用方案。

FashNerd

微觀運動

在美國布法羅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的合作項目中,科學家們開發出一種小型金屬片,它附著在身體上,可以通過簡單的小規模運動發電。

該納米電源技術仍處於開發階段,理論上一片產生的電量足夠點亮48盞LED 燈。

響應式纖維

智能織物以及該領域創新愈演愈烈,並與可穿戴設備展開對話。

位於達拉斯的德克薩斯大學與首爾漢陽大學開發的Twistron紗 線在拉伸、扭曲、運動或溫度波動後,能夠產生電力。

紗線經針織或編織成為織物,通過運動鍛煉便能夠產生能量,並極具多功能性。

Twistron

智能皮膚

來自北京中科院的Ting Liu開發出另一種納米發電設備,可作為極具拉伸性的透明第二層皮膚,並從步行、跑步或騎自行車等活動中獲取能量。

該皮膚由特殊水凝膠層構成,夾在彈性塑料材質層之間,該層覆以硅橡膠塗層以防止乾燥。

其光滑靈活性適合作為細膩層面,或作為無縫集成膜用於服裝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QHG 的精彩文章:

AFFORDABLE LIVING ALTERNATIVES 可負擔的生活方式
LEATHER INNOVATIONS 皮革創新

TAG:QH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