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降糖藥物按時吃,血糖依然忽高忽低,總是不穩定,這是為什麼呢?

降糖藥物按時吃,血糖依然忽高忽低,總是不穩定,這是為什麼呢?

有些糖尿病患者,醫生開出的降糖葯按時服用,血糖依然忽高忽低,總是不穩定,這是為什麼呢?

影響血糖的因素眾多,涉及到飲食、運動、心理、用藥、診斷、監測等方方面面,由於個體差異,具體到每個患者身上原因又都是不同的,所以當發現患者血糖總是居高不下或忽高忽低反反覆復時,可以從從以下個方面看問題。

1、未控制飲食

飲食治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無論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不管病情輕重如何,不論是否使用降糖藥物,都需要飲食控制。建議糖友們要均衡糖尿病飲食,還有注意飯菜的質量,各方面營養全面吸收,盡量選擇全麥類食物避免精細加工的食物。

2、藥物劑量不足

有的患者一直堅持吃藥,但是並未複查也沒有自行監測血糖,結果還是出現了併發症,主要原因就是未定期複查。血糖化驗結果是選擇藥物和調整藥量的重要依據。許多磺脲類降糖葯,藥效隨時間推移逐漸下降(降糖藥物繼發性失效),如患者不注意定期複查,出現藥物繼發性失效,實際上形同未治。

3、未堅持運動

運動本身就是一個消耗能量的過程,規律性的有氧運動(如慢跑、快步走、游泳等)可以促進肌糖原的分解以及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運動還有利於降低體重,改善胰島素抵抗,增強降糖藥物的療效;此外,運動還有助於緩解緊張情緒、保持心理平衡,減少血糖波動。

但患者運動很可能「三天打漁,兩天晒網」,某一天非常高強度鍛煉(甚至是無氧運動),某幾天又完全「葛優躺」。運動細節也得溝通到位。

4、藥物選擇不當

糖尿病人用藥講究個體化,應當針對每個病人的具體情況,如糖尿病類型、胰島功能狀況、血糖譜特點、年齡、胖瘦、有無併發症等等,合理用藥。拿 2 型糖尿病來說,如果患者體型肥胖,提示存在胰島素抵抗為主,宜首選雙胍類和胰島素增敏劑;如果患者體型消瘦,常常提示胰島素分泌不足,應選用胰島素促泌劑。而對於胰島功能已經衰竭的糖尿病人,就應及時啟動胰島素治療。

5、氣候因素

寒冷剌激可促進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肝糖原輸出增加,肌肉對葡萄糖攝取減少,而使血糖升高病情加重;夏季炎熱多汗,注意補充水分,否則血液血液濃縮而血糖增高。

6、缺乏睡眠

缺覺不僅損害情緒和能量,也會給血糖帶來麻煩。荷蘭研究者讓一些1型糖尿病患者只睡4個小時,與睡眠足夠的病人相比,他們的胰島素敏感性降低了20%。

7、喝大量的含咖啡因飲料

飲料中的咖啡因會增加機體對碳水化合物的反應,導致餐後血糖上升。血糖不穩定的原因有哪些?美國杜克大學的研究者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攝入500毫克的咖啡因(相當於3~5杯咖啡)會讓他們一天的平均血糖上升7.5%。

8、不注重測血糖小細節

測血糖前必須洗手,否則有可能虛驚一場,特別是在摸過食物後,因為現在的血糖儀非常敏感,皮膚上沾的糖分會污染血液樣本。荷蘭學者發現,剝香蕉皮或切蘋果之後,88%的參與者其血糖讀數比洗完手後測血糖高出了至少10%。乳液和護膚霜也會造成讀數不準。

9、感到疼痛

疼痛可促使體內分泌更多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質激素等激素,這些激素可提升血糖水平,與胰島素是「敵對勢力」,加上糖尿病患者本身的胰島素分泌皆有程度不等的不足,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血糖自然難以控制。糖尿病患者要重視疼痛的負面影響,準確找到疼痛的根源並消除。但在疼痛根源未找到前,不要盲目服用止痛藥,以免損傷腎臟,或給血糖控制帶來更大的麻煩。

如果服用降糖葯失效,應及早加用胰島素、合理飲食、適當運動聯合治療,這對於迅速控制血糖,減輕高血糖的毒性作用,保護殘存的胰島功能很有意義。因此,延緩或避免口服降糖藥物失效,最好的辦法就是早診斷、早治療,將血糖長期控制在理想水平,以延緩胰島功能衰竭。此外,嚴格控制飲食,加強體育運動,避免肥胖,減輕胰島素抵抗,也是必不可少的防治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麗健康與養生 的精彩文章:

冬去春來記住養生六字訣!
服用降壓藥的4個大忌,會招致腦血栓,6個「降壓閥門」要抓牢

TAG:美麗健康與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