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入園前半年反覆生病?改掉這些衛生陋習才能提高抵抗力
幼兒園是孩子一個嶄新的起點,第一次面對集體生活,第一次與家人分離,第一次作為一個小小「社會人」,對於孩子的身心都是不小的挑戰。有調查顯示,近九成孩子在入園初期會出現各種不適應症,超過一半孩子入園後生病幾率明顯增加,而四成家長對孩子即將面臨的入園挑戰認知不足,無法應對。
幼兒園孩子集中,吃飯睡覺玩耍都在一起,同一隻小手又是抹鼻涕、又是拿玩具、又是吃東西。如果再加上夏天開空調,冬天天氣寒冷時,室內空氣不流通,就更容易出現交叉感染、反覆感染的情況。那媽媽們該如何做,才能讓孩子在幼兒園少生病呢?
生病是正常現象
首先媽媽們要有一個心理準備:一旦進入幼兒園或學校等集體環境,孩子生病比以往頻繁屬於正常現象。特別是剛入園的半年,幾乎每月都會有1-2次感冒或小病,這是孩子免疫力增強的一個過程,一般半年後情況會穩定下來。只要精神狀態良好,家長不用過於擔心,每次積極治療、養病就可以。如果發燒或得了傳染病,盡量等孩子完全康復再重返幼兒園,避免二次感染。
基礎清潔要做好
衛生習慣的養成是最基礎的,如果你此前的習慣就不夠好,那麼現在就和寶寶一起培養起來吧,做孩子的榜樣,也避免家人之間的交叉感染。好習慣在家養成了,去幼兒園以後也更容易注意個人衛生。
手部清潔要到位
從室外進入室內時洗手,如廁後洗手,吃東西前洗手。據研究,勤洗手可以降低40%感染感冒的機率。切記不要只用清水洗,記得用肥皂或洗手液,教會孩子把小手心和小手背都抓一抓。
溫開水漱口
漱口除了進食之後保持口腔清潔之外,還具有預防感冒的作用,並且還能減少花粉症等過敏癥狀。而據相關實驗表明,每次漱口15秒,2次為一個回合,一天3個回合,患感冒的機率可以降低40%。此外,漱口可以增加喉部黏膜的濕潤度,降低病毒入侵的機率以及口角炎的發症率。同時開空調時,也應該用加濕器來調節室內濕度。
注意家庭衛生細節
寶寶好奇愛探索,什麼都喜歡拿起來看看、放嘴裡咬咬。像手機、鑰匙、公交卡、腰帶等家裡家外高頻使用但很少清潔的物品,要盡量避免讓孩子接觸,家長摸完以後也要注意先洗手再和孩子接觸。
若家中有人出現感冒發熱、腸道、皮膚等傳染性疾病,要減少與孩子接觸,盡量不要共處一室,有嘔吐物等必須及時消毒。此時患病一方必須單獨使用一套餐具,痊癒後高溫消毒,同時盡量減少觸摸遙控器、飲水機、門把手等全家都要觸摸的地方,減少病菌傳播。和牙具一樣,餐具最好平時就分開使用。
三餐起居有規律
一日三餐定時定量,保證每餐碳水化合物、蔬菜、蛋白質按照3:2:1的攝入。吃好早餐,盡量食用時令蔬果。即使孩子在幼兒園初期無法好好用午餐,只要不餓就無需勉強。家校作息要盡量同步。適應每天的作息流程是孩子順利去幼兒園或學校的重要一步,而養成一個好的作息習慣對於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是每天按時起床、三餐、入睡,而休息日的作息也盡量和幼兒園保持同步。因為我們的身體同樣具有記憶能力,可以幫助孩子在短時間內快速適應,保證免疫力,減少疾病入侵風險。多帶寶寶戶外運動,增強抵抗力。同時隨著氣溫升高,注意補充水分。如果是上學前一天,不要玩得過於勞累,以免孩子來不及調整狀態。
其次是如廁訓練。孩子剛入園時,由於緊張害怕,需要去廁所時不敢告訴老師,長期憋著,就容易出現便秘或其他疾病。所以早上盡量早起,給孩子留出在家排便的時間,同時鼓勵孩子及時和老師溝通。尿褲子、淋雨、大量出汗以後要及時更換乾淨衣物,否則也會受涼感冒。
另外還可以在家DIY一個幼兒園場景,用小玩偶代替孩子,和孩子一起玩兒遊戲,帶小玩偶去上幼兒園,通過場景融入幫助孩子在心理上適應集體生活,增強身體的防禦能力。
最後,孩子出生到入園前還要定期接受預防接種,做好免疫。入園前和孩子多溝通交流,把需要去幼兒園的信息傳達給孩子。入園後和老師保持溝通,了解孩子飲食、排便、午睡等作息情況,觀察孩子在家裡的用餐情況等,對孩子的不適應及時作出調整,幫助孩子一起度過不適應或生病的困難時期。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有趣的靈魂萬里挑一,如何培養「雙商在線」的孩子?
※孩子擠眉弄眼做鬼臉,不是「賣萌」,很可能是患上了這種病……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