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文化」名家筆下的舊體詩詞

「新文化」名家筆下的舊體詩詞

提到「五四」,就自然會想到「新文化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場思潮,是一場文化革新、文學革命的運動,有文言與白話、東方與西方、傳統與現代等多個層面的碰撞。新文化運動誕生了一大批「新文化」大家,雖然各自主張不同,但在文學的長河中都將熠熠生輝。其實,處在一個風雲激蕩的時代,這些「新文化」大家均有深厚的舊學功底,可謂「學兼今古,學貫中西」,他們筆下的舊體詩詞自然也卓然不群。

慣於長夜過春時,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裡依稀慈母淚,城頭變幻大王旗。

忍看朋輩成新鬼,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月光如水照緇衣。

魯迅

白藏閣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樟壽,更名周樹人,筆名魯迅,浙江紹興人。魯迅最膾炙人口的是其雜文創作,但其舊學功底也不容忽視,《漢文學史綱要》、《中國小說史略》等著作都很有建樹。魯迅舊體詩作不多,但余力為之,亦稱大家。這首詩出自《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為悼念「左聯」五位烈士而作,魯迅在文中寫道:「我沉重的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國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然而積習卻從沉靜中抬起頭來,湊成了這樣的幾句……可是在中國,那時是確無寫處的,禁錮得比罐頭還嚴密。」魯迅另有一首七律也很有代表性:「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前世出家今在家,不將袍子換袈裟。

街頭終日聽談鬼,窗下通年學畫蛇。

老去無端玩古董,閑來隨份種胡麻。

旁人若問其中意,且到寒齋吃苦茶。

周作人

白藏閣

周作人(1885—1967),字星杓,號知堂、浙江紹興人。周作人是魯迅之弟,與林語堂、魯迅等人創辦《語絲》周刊,文章風格溫和、沖淡,是自成一派的散文大家。抗日戰爭期間大節有虧,晚年以翻譯歐洲、日本文學作品為生。周作人詩作與他的文風相似,平淡如水,沒有刻意雕飾,但在平實的文字背後蘊藏著充盈的情感,其晚年製作《往昔》三十首可謂「語淡而味厚」。此詩為周作人五十自壽詩,既有超脫、閑雅,也有苦澀、無奈,幾種情感交織在一起,相互感發。周作人書齋名「苦雨齋」,尾聯既「寒」且「苦」,而作者悠然自得,也是一番境界。

煙塵千里愁何極。鎮日無消息。可憐弱絮不禁風。幾度拋家傍路各西東。

一身匏繫長安道。歸思空縈繞。夢魂應不隔關山。卻又衾寒燈灺漏聲殘。

朱自清

白藏閣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華,號秋實,後改名自清,字佩弦,浙江紹興人。朱自清發起「中國新詩社」,創辦詩歌雜誌《詩》月刊,晚年抗議美國扶日政策,拒絕領取美援麵粉,後因患嚴重的胃病逝世。朱自清的散文筆觸細膩、情感深摯,《背影》、《荷塘月色》等都入選了語文課本。朱自清幼承家學,對詩詞極有研究,尤其擅長倚聲填詞。此詞為「虞美人」,題下有小序雲「1927年,南歸津浦車中作」,氣象蕭瑟,而於路途所見的意象,凝聚了作者對家國的牽念與憂思。

瘦減秋閨昨夜眠。還留密寵擲銀箋。背人凄咽立燈前。

不再樓頭同一醉,出門揮手兩風煙。卻言相見有明年。

俞平伯

白藏閣

俞平伯(1900—1990),原名俞銘衡,字平伯,浙江德清人。俞平伯的曾祖為晚清經學大家俞樾,父親為學者俞陛雲,可謂家學深厚,其主張「詩的平民化」,是白話詩的先驅者,與胡適並稱「新紅學派」創始人。俞平伯之詞以小令為主,承傳五代、北宋一路,尤其有後主、二晏之風,多有紀游、懷舊之作,哀而不傷。俞平伯與朱自清關係甚好,有許多唱和之作,其中兩人同題的散文《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各具風采,一時瑜亮。此詞亦是俞平伯酬贈朱自清之作,上闋結語哀音婉轉、餘韻綿長,下闋起語文字雖然平淡,然而二人的交誼歷歷可見。

又當投筆請纓時,別婦拋雛斷藕絲。

去國十年余淚血,登舟三宿見族旗。

欣將殘骨埋諸夏,哭吐精誠斌此詩。

四萬萬人齊蹈厲,同心同德一戎衣。

郭沫若

白藏閣

郭沫若(1892—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筆名沫若,福建寧化人。郭沫若曾留學日本,歸國後投身新文化運動,創作新詩《鳳凰涅槃》,出版新詩集《女神》,洋溢著強烈的浪漫氣息,之後的劇作《屈原》也影響甚廣。郭沫若在甲骨文、金文方面的研究都頗有建樹,其早年詩作鏗鏹頓挫、體式嚴整。此詩作於1937年,是郭沫若《歸國雜吟》組詩中的一首,次韻魯迅「慣於長夜過春時」一詩。郭沫若評價魯迅詩「有唐人風韻,哀切動人,可稱絕唱」,而次韻之作殷切動人、激昂慷慨,亦不遑多讓。

日白雲黃欲暮天,更無多剩此殘年。

病如檐雪銷難盡,愁似池冰結愈堅。

蘄愛力窮翻入夢,煉詩心害猛通禪。

鄰家藏有中山釀,乞取深卮療不眠。

陳獨秀

白藏閣

陳獨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懷寧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中國共產黨早期主要領導人,曾創辦《新青年》雜誌,1932年被國民黨政府逮捕。陳獨秀舊學功底深厚,其詩作有很多寄託個人志向報復、批判社會黑暗的內容,兼具理性的哲思和熾熱的情感。此詩是陳獨秀晚年所作,題為《病中口占》,悲壯沉鬱之風與杜甫一脈相承。陳獨秀晚年雖然貧病交加,但仍然保持深刻尖銳的思想鋒芒,傲然風骨、咄咄不屈,從此詩中也可感受二三。

班生此去意何雲,破碎神州日已曛。

去國徒深屈子恨,靖氛空說岳家軍。

風塵河北音書斷,戎馬江南羽檄紛。

無限傷心劫後話,連天烽火獨思君。

李大釗

白藏閣

李大釗(1889—1927),字守常,河北樂亭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1927年被北洋軍閥逮捕,判處絞刑。李大釗曾編輯《新青年》,積極推動新文化運動,詩作流傳不多。此詩題為「南天動亂,適將去國,憶天問軍中」,應是各省討伐袁世凱時所作。首聯以班超「投筆從戎」自比,卻不得不去國離鄉,頗見胸中抑鬱之氣。頸聯寫戰亂不堪,流離失所,是生民之哀,亦家國之痛。尾聯「劫後」一語將懷人之思帶出,襯以「傷心」、「烽火」諸詞,足見動情之處。

不是尊前愛惜身,佯狂難免假成真。

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

劫數東南天作孽,雞鳴風雨海揚塵。

悲歌痛哭終何補,義士紛紛說帝秦。

郁達夫

白藏閣

郁達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達夫,浙江富陽人早年留學日本,歸國後從事抗日救國宣傳活動,1945年被日本憲兵殺害於蘇門答臘叢林。郁達夫曾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其作品感情濃烈,《沉淪》、《故都的秋》等作品廣為人知。其實,郁達夫的舊詩水準相當高,「曾因酒醉鞭名馬,生怕情多累美人」更是眾口傳誦的名句。這首詩充滿對時局的感慨,對日軍侵華行為的憤怒,第三聯「劫數東南天作孽,雞鳴風雨海揚塵」沉痛無比,尾聯則悲憤之情溢於紙外。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僅為欣賞、交流、分享使用。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藏閣 的精彩文章:

陽關三疊:對說
二月佳聯選評:唯將艱巨付公多

TAG:白藏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