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過程中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什麼都不做!
當道德經用於親子關係會如何?
「親子教育的第一原則:
不要去做親子教育」
1
—
《道德經》:太上,不知有之……
———————原文————————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
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譯文————————
「太上,不知有之」
最好的國君治理國家,是實行無為而治。使百姓各順其性,各安自生,君不擾民,所以老百姓只知道有國君,卻不知道他到底為百姓做了什麼。
「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其次的國君治理國家使百姓覺得他和和藹可親,因為這樣的國君治理國家是以德教感化百姓,用仁義教育百姓。再其次的國君是用刑法威嚇百姓,所以百姓都恐懼他。再其次的國君是用權術詭計欺騙愚弄百姓,所以百姓都憎恨他。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國君或統治者言不守信,所以百姓就不會信任他。
「猶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最好的國君都是多辦事少說話,說的話都是很重要的話,懂得運用無為而治,百姓都各順其性,各安其生,當大功告成後,百姓渾然不覺,都說「我們本來就如此呀!」
02
—
我成功的被開除了
在親子關係中,我經常聽到類似「怎樣讓孩子去到我覺得為ta好的方向?」這種類型問題的討論,相信有不少父母都在用第二和第三種方式來教育引導孩子,也許或多或少的遇到過用力過度或者試了好多種方法也無效的情況。有時候會聽到「其實每次對孩子發完火我也很後悔,可就是一時沒忍住脾氣」、「好好跟ta講道理ta就是不聽,看來不嚴厲還不行了是吧」之類的話語,所以我們學了一種又一種的方法或理念來「搞定」孩子。
但在以完形療法(也稱之為禪宗療法)為核心的親子關係中,當父母的不是要更努力,而是要更聰明。當我們體驗到和學會使用「太上,不知有之」的方法時,就可以讓孩子教會ta自己。
我兒子小名叫仔仔,這個例子發生在他4歲的時候。有一天他要和我去樓下踢足球,也許是因為興奮或著急,把球鞋穿反了。我看見後並沒有立刻告訴他,在踢球的過程中,他偶爾會有停下來做一些轉動腳腕的動作,我猜是感覺到不舒服了,但他依然沒有發現鞋反了。就這樣踢了20分鐘,他停下來說腳趾頭痛。這個時候我開始對他說:「仔仔,我們來看下你的腳腳怎麼了。」直到他要脫鞋子的時候才發現鞋子穿反了。雖然腳趾頭有點紅紅的,但從那以後他每次穿鞋子都會自己檢查一遍有沒有穿反。
在這個例子中,我沒有告訴他應該怎樣,我沒有第一時間去幫他把鞋子調整好,直到他痛了,發現鞋子穿反了自然就會調整,這一切都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學習和做到的。
整個過程中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什麼都不做。開心的是在確保鞋子不會穿反這件事情上,我只用了一次就成功的被開除了!世上有一種獨特的愛是以分離為目的的,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在越來越多的事件中我都可以被孩子開除,也就是幫他建立起了照顧自己、自己教會自己的能力,最終成就他自己,我也會開心和放心。
從「太上,不知有之」和剛才的例子,我們看到了治國和齊家的一個縮影。無為≠無所作為。而這都需要父母自己以修身為本,以覺察為基礎才能做到。清晰地知道何時無須用力、何時需要用力、用到幾分剛剛好。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當我們真正體驗到了這些,你會發現所學不僅適用於親子,亦可用於管理、教學、教練等各個領域,從而達到治大國如烹小鮮。
我們來看這個例子。在完形親子溝通課程中,有一位學習過好幾年親子關係課程,熟知諸多理論的媽媽提問:
Q:我學了不少親子的知識和方法,也知道很多時候其實是家長自身沒有做到位,可我跟孩子在一起時如何能知道自己犯錯了要調整呢?
Sky:雖然提到了孩子,但這是關於焦慮的議題,不是親子的議題。處理孩子問題時不要把自己的問題帶進去,當我們把兩件事情(自己的焦慮和孩子)混淆在一起時請有覺察的看到自己正在這麼做,這樣才能解決你知道越多越做不到的困惑。
Q:道理我明白,但這個很不容易,要如何做到呢?
Sky:此刻你正在做啊,就像我們剛才舉的例子一樣,你已經開始注意到「鞋子穿反了」,就像對待孩子一樣,你也可以把自己當孩子一樣去探索-嘗試-犯錯-經驗-修正-智慧。永遠不用擔心自己的無知,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無知的,所以才會體會到生命本身就是體驗的過程。(請參考《父母並不是只有陪伴,而是要懂得讓孩子「分離」》)
如同《人生五章》里所描述的一樣,從每天掉入同一條路的坑裡到走上另一條路。這也是完形所說的「覺察帶來選擇,選擇帶來改變的可能」。現在的你覺得怎樣?
Q:你成功的被開除了!
Sky:Oh,yeah!太棒了
03
—
親子教育的第一原則:不要去做親子教育
既然以道德經開始,我們也以它來結尾。關於此文中所用到的原則之一便是「親子教育的第一原則:不要去做親子教育」,看似悖論或兩極性其實在道德經中也有提及: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
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祝各位: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接下來,我們邀請你參加為期2天的完形親子工作坊,這是一個全程體驗式的工作坊。在這裡我們不教你應該如何去做,我們嘗試的是讓你啟發自己:
如何與你的孩子相處?
如何真正的了解你的孩子的特質,而不是你以為的孩子?
如何暫時放掉所學習過的概念和理論,回到人本身的角度去開始接觸孩子,通過內心的感受和連接去理解孩子?
如何在與孩子連接的基礎上,應用所學到的理論引導與幫助孩子成為ta自己?
學習內容
在工作坊中你將學到:
如何把之前所學習過的親子理論實際的應用在此時此地
如何與孩子進行一個有效的溝通
如何深入思考和用更全面的視角看待問題而不掉進問題里
如何教孩子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如何設立規則(界限)並堅持規則
什麼時候用行為來說話
如何正確的聆聽和提問
怎樣才是支持和鼓勵孩子
如何提升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形式
個案示範、故事、案例、練習、演練、討論、問答
透過個案示範親子溝通
從案例和故事中提取親子原則與技巧
通過練習來發展和實踐這些技能
通過問答清晰我們的疑問
通過討論對學習內容進行提煉與整合
工作坊特色
有大量的原則與技巧,並且這些原則與技巧來自真實生動的案例和現場互動。
體驗式學習而非理論教導,所有的學習來自學員自身的體驗,來自於自己的覺察與提煉整合,是一個你教會自己的過程。
實用落地,所有的原則與技巧都對應於生活的情境,適用於真實的生活。
沙龍/課程現場
學員分享
工作坊帶領者
陳超 Sky
完形取向心理諮詢師
曾任深圳衛視《關鍵洞察力》欄目特約心理分析師
超過15年培訓及講師經驗
Tedx特邀演講嘉賓
擅長團體心理諮詢和訓練、家庭教育、
人際關係和情緒問題的心理輔導
曾任職於微軟、IBM、阿里巴巴區域負責人
榮獲微軟全球最有價值專家及中國區十大金牌講師
7年前因孩子出生,如何成為一個懂孩子、能與孩子更好溝通的父親,成為內心強大的驅動力,開始轉向心理學方向,接受心理學領域專業訓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他即扮演了剛毅而溫柔的父親的角色,也用耐心與行動陪伴孩子,這其中充滿著溫馨、冒險、探索與理解。
報名信息
歡迎關注我們!
如果你想了解自己探索內心,我們願與你一起。人生本就是一場探尋,當你發現了屬於你的某部分特質之後,你會願意繼續下去,因為這超有意思。
TAG:道藝有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