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七述》見蘇軾,人人皆知晁補之
晁補之,字無咎,「蘇門四學士」之一。他生性聰敏,有很強的記憶力,剛懂事就會寫文章。十七歲那年,晁補之父親到杭州做官,他隨同前往,看到錢塘山川風景人物的秀麗後,寫成《七述》一書,帶去見杭州的通判蘇軾。蘇軾原先也想有所感賦,讀了他的書讚歎說:「我可以擱筆了!」蘇軾又稱讚他的文章寫得博雅雋永瑰偉,很有說服力,以後一定會顯名於世,因此人人都知道了晁補之的名字。
買陂塘、旋栽楊柳,依稀淮岸湘浦。東皋嘉雨新痕漲,沙觜鷺來鷗聚。堪愛處,最好是,一川夜月光流渚。無人獨舞。任翠幄張天,柔茵藉地,酒盡未能去。
青綾被,莫憶金閨故步。儒冠曾把身誤。弓刀千騎成何事?荒了邵平瓜圃。君試覷。滿青鏡、星星鬢影今如許!功名浪語。便似得班超,封侯萬里,歸計恐遲暮。
—《摸魚兒·東皋寓居》
這首《摸魚兒》,是晁補之的代表作,又題作《東皋寓居》。東皋,即東山,晁補之在貶謫後退居故鄉時,曾修葺了東山的「歸去來園」。本詞不僅寫出園中景色,還嘆恨自己為功名而耽誤了隱居生涯。在詞中,晁補之表示出對官場生活的厭棄和對美好的田園生活的嚮往。這首詞一反傳統詞家所謂「 詞須宛轉綿麗 」的常規,慷慨磊落,直抒胸臆,感情爽豁,與其恩師蘇東坡在詞風上一脈相承,可與辛棄疾的《摸魚兒》相媲美。
問春何苦匆匆,帶風伴雨如馳驟。幽葩細萼,小園低檻,壅培未就。吹盡繁紅,占春長久,不如垂柳。算春長不老,人愁春老,愁只是、人間有。
春恨十常八九,忍輕孤、芳醪經口。那知自是,桃花結子,不因春瘦。世上功名,老來風味,春歸時候。最多情猶有,尊前青眼,相逢依舊。
——《水龍吟·次韻林聖予惜春》
這首詞將寫景、抒情、明理三者自然地融為一體。寫春景中小園幽葩細萼壅培未就,經不住風吹雨打,繁紅落盡,不如垂柳占春長久,流露出惜春之情,以抒發自己的愁思春恨。同時闡明花落不是因春歸去,而是因結子自瘦,這如同人老自知世態功名,不為它失敗未就而頹恨不休。感嘆時光飛流,年華漸逝,縱然是好友相逢,痛飲狂歌,也難以像過去那樣豪情依舊。
謫宦江城無屋買,殘僧野寺相依。松間葯臼竹間衣。水窮行到處,雲起坐看時。
一個幽禽緣底事,苦來醉耳邊啼?月斜西院愈聲悲。青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
——《臨江仙·信州作》
晁補之頗有經世濟民的抱負與才幹,但因受牽連於新舊黨爭,屢遭貶謫。元符二年(公元1098年),晁補之以「修神宗實錄失實」罪名被貶監信州酒稅,這首詞就是作於信州任上。詞中表現出一種謫居異鄉的苦悶和厭棄官場而嚮往故里的情感。上片描寫謫居生活情形,寫出自己寂寞凄清的心境;下片寫思歸之情,借杜鵑苦啼,寫人徹夜不眠,最後點出欲歸之意。全詞意境凄清幽冷,情感深沉。
黯黯青山紅日暮,浩浩大江東注。餘霞散綺,向煙波路。使人愁,長安遠,在何處。幾點漁燈小,迷近塢。一片客帆低,傍前浦。
暗想平生,自悔儒冠誤。覺阮途窮,歸心阻。斷魂素月,一千里、傷平楚。怪竹枝歌,聲聲怨,為誰苦。猿鳥一時啼,驚島嶼。燭暗不成眠,聽津鼓。
—《迷神引·貶玉溪對江山作》
元符三年(1099年),晁補之貶信州監酒稅時寫下這首《迷神引》。該詞表現了晁補之的羈旅行役之愁。上片寫景,起句場面闊大,格調豪爽,其下景色由遠及近,層次分明,格調也由豪爽轉入凄迷,表達了逐客的鬱郁情懷。下片抒情,極言「儒冠誤身」之恨和命蹇途窮之悲,接著以景托情,亦凄楚悲涼。
晁補之工書畫,能詩詞,善屬文,其詞格調豪爽,語言清秀曉暢,與張耒並稱「晁張」。晁補之年輕時考中進士,進入仕途,有著濟世報國的理想和能力。然而,在宋朝那個動蕩的年代,朝中各方勢力圍繞著變法與守舊相互內鬥,使很多治世能臣受到誅連,不斷被貶,最後心灰意冷。可惜一腔報國志,最終付與東流水。
※他是宋代隱士,僅有三首詞存世,其中兩首堪稱經典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真的是朱淑真寫的嗎?
TAG:品茗細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