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五個月的皇帝為什麼人人都說他是叛賊
從生到死
吳三桂是明朝遼東人,祖籍今江蘇高郵,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祖大壽早在明朝沒有滅亡前就投靠的滿清,後靠著當時的家世成為遼東總兵,被封平西伯,鎮守山海關。崇禎煤山自縊後,先是歸順李自成的大順軍後又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與多爾袞的清軍大敗李自成,被清軍封平西王。順治六年吳三桂鎮守雲南,引兵入緬甸,捉拿南明永曆帝後在昆明將南明最後一位皇帝永曆帝朱由榔絞死。後被康熙封為平西親王,康熙十二年下令撤藩,吳三桂自稱周王、總統天下水陸大元帥、興明討虜大將軍,發布檄文,史稱"三藩之亂"。康熙十七年,吳三桂在今衡陽市登基為皇帝,國號大周,建都衡陽。建元昭武,同年秋在衡陽病逝。其孫吳世璠支撐了三年之後被清軍攻破昆明,吳三桂終結了自己的生,這位背叛大明,背叛大順,背叛大清的,最後建立自己王朝的人,沒想到死後沒有多久自己一手建立的大周就被清軍消滅,令人唏噓。
一、投降清軍的舅舅
吳三桂,舅舅祖大壽也曾當過明朝總兵,祖大壽和吳三桂之兄吳三鳳等明朝將領早在明亡之前先後降清,當崇禎皇帝自縊後,吳三桂勤王來遲,本京朝廷已經瓦解,擺在吳三桂面前就只有兩條路,因為朱由檢為首的明廷已經不存在,弘光朝廷還沒有建立,到底是降順還是降清最後他選擇了歸順李自成的大順軍。但清廷對吳三桂進行招降早有預謀,之前皇太極就致書吳三桂告以其舅氏祖大樂、祖大壽等「因系將軍之戚」俱獲保全,勸他「翻然悔悟,決計歸順」。又命三桂之兄吳三鳳及祖可法、張存仁、裴國珍、胡弘先、姜新、陳邦選等以親屬、舊誼的關係寫信曉以利害,竭力勸說其降清,同時還讓這位舅舅祖大壽寫信給吳三桂道:「賢甥當世豪傑,豈智不及此耶?再觀大清規模形勢,將來必成大事。際此延攬之會,正豪傑擇主之時,若率城來歸,定有分茅裂土之封,功名富貴,不待言也。」吳三桂給祖大壽的回信是「猶豫未決」。這可是各種威逼利誘,作為大明的官員,這可是通敵賣國,就拿一句猶豫未決來說,吳三桂可以說給日後投降清軍留有後路。
二、招降大順軍
明亡後,吳三桂等勤王來遲,只能撤回山海關但很快遼東官員及吳三桂決定接受大順政權的招降。原因當然是吳三貴等人的妻兒老小都在京城大順軍的手裡,況且大順政權當時如日中天,有著統一天下之趨勢;大順好歹也是漢族政權,這時降清,自己將被漢族官紳所不容,山海關外面的清軍可是與這裡的戰士有著血海深仇。當吳三桂準備前往北京準備接受李自成的新命時,吳三桂突然改變主意,由投降大順轉持敵對態度。吳三桂投降大順,也是為了自保,但聽到自己的父親被大順軍考虐,愛妾被人奪走時,一氣之下帶領部下兵馬直奔山海關,對大順軍派來的唐通部發起突然襲擊。唐通猝不及防,丟了山海關
三、背叛大順軍
吳三桂的叛變,讓剛剛建立的大順軍猝不及防,大順軍以吳襄的名義寫信規勸吳三桂,希望借父子之情使他幡然變計;但為時已晚,等他達到山海關,吳三桂軍已經和清軍聯盟,清軍以逸待勞很快就擊敗了大順軍,大順軍大將劉宗敏負傷。李自成下令急速撤退在路途中李自成決定將吳襄處斬又殺了吳三桂家屬三十四口,可見李自成對吳三桂的勾引清兵,叛變欺詐極為痛恨。而吳三桂卻在山海關戰役剛剛結束就率領關遼軍民剃髮降清,由多爾袞承製封為平西王。在這個歷史的關鍵節點,吳三桂選擇了成為異族的臣子,對於他而言,加官進爵,但對於整個民族而言,他就是叛國賊。在他的一家三十幾口姓名面前,他已經不是一個家人,叛國,判家,這也許就是後來他最終失敗的原因,在那個封建禮教為王道的時代。山海關對後來整個社會發展影響相當深遠,清軍入關,李自成南下,南明朝廷建立,最終誰將逐鹿中原,吳三貴為清軍最後成為王者立下了汗馬功勞。
四、南下滅敵復仇
明清易主,吳三桂為報殺父之仇,先後攻克延安、西安等地,斬敵數萬首級。李自成出武關向南逃走,吳三桂追擊自襄陽直逼武昌,李自成最後戰敗而死。他兩應該是前世的冤家,只可惜的這位農民領袖,最後死在了一個叛徒手上。
後來又為清廷評定各地叛亂。後來吳三桂被封為平西大將軍率大軍進入貴州。吳三桂擊敗了南明的最後一個政權,朱由榔敗走緬甸。吳三桂攻入緬甸,緬王被迫將永曆帝及其家屬送交清軍帶回昆明。次年永曆帝與其子朱慈煊被吳三桂絞死於昆明。吳三桂終於將自己曾經效命的這個朝廷最後的這些勢力消滅了,他曾經世代跪拜的這個朝廷,如今被他踩在了腳下,但他的頭頂還有滿清的頂戴花翎,對於這個民族而言,他此時就是助紂為孽,那消滅了農民報以希望的順,他誅滅了官紳報以幻想的南明,最後他又背叛了大清。
五:起兵叛清
清朝同撤三藩的決定讓吳三桂知道了,在滿清眼裡,自己任是異族,始終被防著,被壓制著,他開始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製造輿論,命令部下穿回漢服,兵起雲南,但他又扯起了"復明"的旗號。這就有些無恥了,反叛之前,率部下祭掃桂王陵墓,"慟哭,伏地不能起",對部下大加煽動。反叛之後,發布檄文,指責清朝"竊我先朝神器,變我中國冠裳",並聲稱要"共舉大明之文物,悉還中夏之乾坤"。這些舉動都被自己最後稱帝的事實證明,他那來的什麼衷心,只不過忠於自己的慾望罷了,當自己向清廷點頭哈腰的那一刻,他在整個民族面前,就註定了悲劇,叛賊的烙印便深深的刻在了他的臉上。
歷史浩瀚,分辨的出忠奸,時光的璀璨,分得清人心,在那個充滿慾望與絕望的時代,總有一群人為國捐軀,也總有一群人利欲熏心,助紂為孽,但我們始終相信,人間正道是滄桑。
在此賦詩一首以表慰藉:
《滿江紅·懷古》
作者:更新
寒風凜冽,東歲末,乍暖還寒。重山萬里,慕雲皚,英雄少年。三十功名知進退,八百里秦川風雨。莫等閑、少年夢猶在,宏圖志。
家境寒,勤思變。知寒微,圖進退。懷青雲之志向,千山萬水。壯志如荼師比樂,元亨利吉善始終。待展翅、重擁九重天,事無咎。
※明朝:李自成攻佔北京時崇禎如果不自縊結果會如何?
※大順軍東路軍在李自成死後,聯合南明抗清,遭受的待遇卻令人心寒
TAG:李自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