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倉肉鬆加工工藝
特產介紹
「太倉肉鬆」,名氣很大,婦孺皆知。佐早餐,充冷盤,平頭百姓的飯桌上司空見慣。那如絲如絮的肉鬆抿入口中,競不用牙齒幫忙,就漸漸溶化在嘴裡,一種咸中帶甜的特有鮮味,在齒頰間久久留存。太倉肉鬆對原料的要求是四個字:絕對新鮮。一頭豬從屠宰到下鍋,要嚴格控制在4小時之內,而且選用的是只需4個月就長大的太湖豬。正宗的太倉肉鬆和市面上「太倉式」肉鬆的區別,在肉質的新鮮與否上大有文章。太倉肉鬆纖維細長,品質柔軟,顏色金黃,味道鮮美,入口即化。它以鮮豬後臀尖精肉為基本原料,經切條、煮松、炒松、搓松4道工序製成。肉鬆耐貯存,一般情況下3-4個月不變質,真空密封可保存一年以上。
歷史發展
太倉肉鬆歷史久矣,清光緒十二年(1886年)太倉昭忠祠旁即開設了倪鴻順肉鬆店。因慈禧太后、光緒皇帝對肉鬆美味稱讚有加,故太倉肉鬆遂成為官禮物品,馳譽四方。清代同治十三年(1874年),太倉城有門望族,一日大宴賓客,胖廚師倪水忙中出錯,竟將紅燒肉煮酥了,情急中去油剔骨,將肉放在鍋里拚命炒碎,端上桌稱是「太倉肉鬆」,不料舉桌轟動,譽為太倉一絕。後來,廚師就去太倉南門開了家肉店,逢書場、廟會,總有聽書人、香客購著解饞,也有逢時過節買了送禮的。抗戰時,主人已換作倪德,在南門橋堍下開了家倪德順肉鬆店,小本經營,時斷時續。解放後公私合營,漸漸發展,成了如今的太倉肉鬆廠。現代化的設備,使昔日的倪德順鳥槍換炮,但烹制的絕招卻得以流傳、發揚。太倉肉鬆廠是太倉實力雄厚、技術精湛、設備先進、信譽良好的中型國有企業。九十年代後,其產量已達到三百多噸,產品暢銷海內外,深受顧客歡迎與好評。因各地仿冒太倉肉鬆事件屢禁不止,太倉肉鬆廠於八十年代初即向中國工商局註冊了「太倉牌」肉鬆。因此,唯「太倉牌」乃太倉肉鬆之正宗產品。
1
製作方法
倉肉鬆製作方法一
原料:豬腿肉1000克。
調料:醬油400克,白糖60克,味精5克,料酒100克,茴香粉4克,姜200克,八角15克。
做法:將豬腿肉順其纖維紋路切成肉條,再橫切成3厘米長的短條;將切好的肉,在清水中煮制,同時加入姜100克、茴香粉2克、八角10克、料酒50克,待水沸時將表面油沫雜質撇凈。煮制2個小時左右,待軟爛時,撈出晾涼。再倒入另一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和原汁湯,倒入醬油、姜100克、茴香粉2克、八角5克,加熱,待肉湯減少時,再加入料酒50克,白糖、味精翻動數次,約煮3個小時,肌肉纖維軟松後,用中火,一邊用鍋鏟壓散肉塊,一邊翻炒。注意不要炒得過早或過遲。因為炒得過早,肉塊未爛,不易壓散,炒壓過遲,肉塊太爛,容易焦糊,造成損失。在肉塊全部鬆散和水分完全炒干時,顏色就由灰棕轉變成灰黃色,最後就成為具有特別香味的金黃色肉鬆了。
1
製作方法
太倉肉鬆製作方法二
原料:純豬後腿肉5千克(十斤)
調料:大茴香20克(四錢)、桂皮20克、薑汁50克、醬薑片40克、蔥50克、丁香少許、白糖(或冰糖)100克、紅醬油750克、黃酒125克、薑片50克(一兩)。
做法:將豬肉洗凈切成塊,下鍋加水1.5公斤和蔥、薑汁、黃酒、醬薑片,用大火燒開,撇去泡沫,待肉微酥後,加白糖、醬油、大茴香、桂皮、丁香、用小火燜燒。燒時要不斷炒拌,防止產生鍋巴,等汁炒干後,再揉炒至成絨質的肉鬆揀去渣粒,冷卻即成。
特點:黃色,絨絲長,滋味鮮美,清香可口,肉質乾燥,便於攜帶保存,最宜嬰兒、病人、老年人食用。
關注我們
TAG:正大鄉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