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打敗豐臣秀吉後,直搗日本老巢的計劃為何沒能實現?

明朝打敗豐臣秀吉後,直搗日本老巢的計劃為何沒能實現?

1592年至1598年,東北亞發生了一次影響深遠的戰爭,中國、日本、朝鮮均牽涉其中。明王朝與朝鮮緊密配合,最終取得萬曆援朝戰爭的完勝。提起這段歷史,人們立刻會想起李如松、李如柏、麻貴、李舜臣等名將,卻忽略了情報工作在這場戰爭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事實是,早在日本侵朝之前,許儀後已將相關情報傳遞給明朝。

許儀後又名許三官,本是落魄文人,轉行當醫生,後被倭寇擄至日本為奴,因醫術高明,得到日本薩摩藩主島津義久的重視,贖身成為平民後,留在藩主的宮廷中服務。許儀後不忘故國,通過同被擄至日本的中國人,將情報輾轉送出。

收到情報後,明王朝地方官員卻認為是謠言,將來人拘禁。好在許儀後派多人赴明傳遞情報,終於引起明廷重視。然而,明廷誤解為倭寇將捲土重來,再度騷擾臨海省分。此時倭患已平息了四十年左右,防備鬆弛,明廷要求山東、浙江、福建等地立刻造船、練兵,水師數量增加了三成以上。

出乎明王朝預料,日本這次不再只是掠奪財富與人口,而是直接挑戰東亞封貢秩序,想以朝鮮為跳板,直接進攻中國。豐臣秀吉之所以有此野心,是因倭寇之亂時,明軍戰鬥力低下,日方遂有輕視之意。且豐臣秀吉表面上統一了日本,但各大名手握兵權,隨時可能反叛。挑起外戰,不僅能開疆拓土、擴充自己實力,還能消除內部紛爭,削弱大名實力。

日軍進入朝鮮後,迅速佔領了漢城、平壤。明廷發現戰略判斷失誤,立刻調山東等地新增部隊援朝,由於準備充分,李如松在收復平壤時直接下令日軍退出,見日方不回應,便組織大炮轟擊。日軍從未遭遇此戰法,一敗塗地,戰局遂有逆轉。為摸清日方底牌,明朝先後派出劉可賢、金學曾、林震虩等間諜赴日,在許儀後配合下,乃至在日明商的幫助下,間諜們取得巨大成果:

豐臣秀吉

其一,摸清了豐臣秀吉的底牌,洞悉其野心,使明廷明白和談不可能成功。其二,及時通報豐臣秀吉死訊,預言日本將退兵,可惜明將未能主動出擊。其三,與島津義久達成協議,薩摩藩中途退兵,減少了日本侵朝的軍力。 事實上,在萬曆援朝戰爭的戰場上,像許儀後這樣的無名英雄還有很多,如郭國安,本是被擄到日本的明人,因作戰勇敢,成為將軍。他暗中聯絡明軍,陣前倒戈,送給日軍一場慘敗。

萬曆援朝戰爭中包含了無數仁人志士的奉獻,他們維護了東亞封貢秩序的穩定與和平。有趣的是,在明朝軍隊中,還有葡萄牙人、非洲黑人、暹羅(泰國之前身)人,明朝一度曾準備向暹羅借兵,共同遠征日本,甚至已派間諜尋找登陸地點。因忽必烈兩次征日失敗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影響,加之明廷只想被動維護和平,終使「征日搗巢」計劃幾次提出,又幾次被否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察察堂 的精彩文章:

一個消失的古國,中國最後一刻放棄了它
同樣是挾天子以令諸侯,為什麼曹操敗了,李淵卻成功了

TAG:察察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