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讀書:財務自由的秘密——《選擇做富人》
《選擇做富人》徐建明著
為什麼說做富人是一種選擇?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提出一個假說:在一個完全公平合理的社會裡,一個人擁有的財富多少代表他對社會的貢獻多少。
比如一個人每月收入10000元,那麼意味著在公平合理的條件下他對社會做出了10000元的貢獻,每月消費6000,消費的過程就是向社會索取的過程。收入減去消費的4000元就是他的節餘,節餘代表著他對社會的凈貢獻。一個人一生所積累的財富,就是他一生對社會做出的貢獻。
假說:由於無法在現實生活中進行證實,因此稱為假說。要研究財富規律,既要還原財富最本質最理想的狀態,就像物理研究運動,就從現實中不存在的勻速直線運動開始。但生活經驗告訴我們,這些假說是合理的。
富人擁有社會中絕大多數的財富,是因為他們有與常人不同的某些特質。從上面的假說可以看出富人所具有的一些共性:
生活更加自律。只有貢獻的越多,索取的越少,才能積累下更多的財富,一個無法控制慾望,生活不自律的人,難以成為富人。
承受更大風險。投資學告訴我們,收益與風險成正比。富人必須比普通人獲取更高的收益,也就必須承受普通人無法承受的風險,承擔更多風險也意味著生命中更多的磨難。
承擔更大責任。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富人擁有更多財富,擁有更多的社會資源,與此同時富人對社會的責任也越大。
做富人是一種選擇,這種選擇絕不意味著你將更開心、更幸福、更榮耀,這種選擇意味著你將付出更多,索取更少,承受更大風險,擔負更大責任。如果你能夠享受這樣的生活,那麼就去選擇做富人吧。
如何成為富人?
如果已經選擇做富人,那麼下一個問題是,如何成為富人?
《選擇做富人》書中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有財富觀、理財觀、人生觀的分享,也有具體的對不同投資渠道、理財產品的介紹和比較,大到美國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宏觀分析,小到個人教育、婚姻、出國等財務問題的忠告。在所有的內容中,可以總結出,窮人和富人的差別主要在一下幾點:
財商:包括正確的財富觀,對財富分配和運動規律的充分理解,懂得如何構建適合自己現金流管道
了解自己:明確人生目標和財務目標,完全掌握自己的財務狀況,了解自己的性格、興趣、優點和弱點
了解投資環境:了解宏觀經濟情況,把握正確的時機
相比於具體的投資產品、方法和策略,財商才是理財最重要的內功。本書作為理財啟蒙類書籍,絕大多數的筆墨都在幫助讀者建立正確的財富觀,了解財富運動規律上。下面就是本書中關於財商的主要內容。
想要賺錢,先要知道錢是什麼?(財富的概念)
你真的知道「錢」是什麼嗎?想要獲得財富,就要先了解財富世界的基本元素,這些元素中最重要的就是錢、財產、財富、資本和資產。
錢的本質是索取權的憑證。就像上面的假說中,一個人對社會做出了某種貢獻,社會將給予他等值的回報,這種回報可以立即兌現,也可以記賬,在他需要的時候進行索取。而貨幣就是索取對應回報的憑證。
資產的唯一意義是獲取收益,換句話說,無法帶來收益的資產沒有任何價值。資產和錢可以互相轉化,比如用100萬買下一家公司,就是放棄了100萬貨幣的索取權同時獲得了公司這項資產未來的收益。反之,出售資產,就是放棄資產未來的收益,而獲取相應的貨幣(即索取權)。
資本是構成資產的各個要素。資產本身就是資本(比如公司),錢(貨幣)也是資本。同時能夠轉化為資產的財富也是資本,比如人的經營能力,專利,技術等等。
財富是能夠給擁有者帶來效用的有形或無形的事物。錢、資產、房產、股票都是有形的財富,甚至玩具就是孩子的財富,一張老相片就是家庭的財富。無形的東西比如一個人的學識、能力、閱歷、健康、社會關係就是無形的財富。
財產就是有形的財富。上面提到的個人學識、能力等等就不能稱為財產。
通過了解財富世界的基本概念,我們需要懂得的是:錢只是工具,不是理財的根本目的;要學會辨別真正的資產,讓你錢包里的錢變少的不是資產(比如汽車,某些情況下的房產);資本的本質就是獲取收益,並且是以無限貪婪的方式;不要忽視無形的財產,它可以隨時轉化為有形的財產。
我創造的財富卻只不屬於我?(財富的分配)
為什麼有的人每天拚命工作12個小時卻只能得到微薄的薪水?為什麼有的人每天只付出很少的勞動甚至完全不勞動卻賺了很多錢?財富究竟是如何分配的?
舉個例子,工人將一枚釘子訂到牆上,掛上一幅畫,這個動作方便人們欣賞畫作,無疑為社會創造一筆財富,假設創造了1元錢的財富。工人本身是不可能獨享這1元錢的財富的,因為為了這1元錢的財富除了有工人將釘子頂到牆上的動作外,還有很多要素參與其中,這些要素要也應該來分享著1元錢。
要完成這個工作首先要有釘子作為原材料,要有梯子、榔頭等工具。原料被消耗,工具會磨損這些都是成本。扣除這些成本才是這個工作創造的價值。
如果要靠釘釘子賺錢,這種商業行為當然需要有商業機構來完成,比如物業公司。那麼商業機構的運作時需要成本的,比如房租、水電、網路、電話、辦公設備等,還有廣告、營銷、公關這些費用都要從這1元錢中分攤,否則這項工作就無法實現。
提供服務的商業機構是由投資者用真金白銀建立的,他們不是慈善家,投資是需要賺錢的,否則就沒人投資也沒人提供服務了。因此投資者也要分走一部分價值。
再進一步想想,公司必須在一個和諧的社會秩序和公平的商業環境下才能正常運營,而提供這些服務的是政府系統,維持政府系統運轉當然也需要從最終創造出的價值中分攤。
一個最簡單的勞動所創造的1元錢其實也包含許多共同的參與者,因此不能簡單的認為財富的創造者只是最後的直接勞動者,實際上財富是由整個社會構成的一個整體共同創造的,其中任何一環都是必須的。社會越發展,人類的分工就越細,最後直接勞動者創造的財富在整個社會的創造活動中所站的比重會越來越低。
財富的第一次分配:財富的分配是各要素在市場上進行交換而產生的生產要素價格體系決定的,也就是說財富的分配是市場決定的,不是誰想多分就可以多分的。如果想要多獲得財富的分配,就要擁有不可或缺的要素,物以稀為貴。在當今社會中,私有產權制度和合約制度解決了財富的第一次分配的問題。
在第一次的財富分配中,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財富的馬太效應。富有的人將更加富有,貧窮的人會更加貧窮,這也是財富本身的運動規律所決定的。但是不要忘了,人類除了要獲取財富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品質,比如同情心、憐憫心,人還希望生活在一個更加和諧、安全的社會中,越是富有的人,對於安全的需要和內心的安寧的需要就更強烈,也願意為此付出更多成本。因此人們發展出了財富的第二次和第三次分配。
財富的第二次分配:社會安全保障體系。通過這套體系,社會實現了財富的二次分配。在這次分配中,擁有更多財富的人要拿出更多的錢(絕對數和比例上都更多)來維持這個系統。這套系統似乎是為窮人服務,但世界上夫人也從中受益匪淺,他們獲得的是內心的滿足、別人的尊重和一個更加安全和諧的社會環境。
財富的第三次分配:慈善制度。這個制度也是讓富人出錢資助窮人。與福利制度的區別是,福利制度是強制的,而慈善制度是通過給慈善者更多的非物質財富作為回饋,使富裕這將財富用於慈善事業。
找到屬於你的第一桶金
如何在財富的第一次分配中獲得更多的財富,是能否成為富人的關鍵。萬事開頭難,只有找到屬於你的第一通金,才能進而走上財務自由之路。為了獲得第一桶金,我們需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槓桿系統。槓桿系統的組成由3個要素,力、支點和槓桿。
力:為社會創造價值的能力,這個能力能夠產生出某種產品或服務。當然,從財富的分配規律我們知道,我們具有的能力越稀缺,越能夠在財富分配中佔據優勢。
支點:產品或服務能夠滿足一部分人的需要,他們原因購買你的產品或服務,證明產品或服務存在價值。
槓桿:找到一套系統,能夠放大你的產品生產或提供服務的能力,創造更多價值。
舉個例子,書中的人物李青博士已經大學的物理教授,後來通過創辦物理學習網站走上了創業的道路,他在書中有一段分享:
「當初,我在大學教書的時候,常常為教師(力)的工資偏低發牢騷,認為這是社會分配不公或是國家不重視教育。現在想來有點可笑。我那時不過幾十個學生(支點),現在我們的網站(槓桿)幫助了上百萬的年輕人認識科學、學習科學、熱愛科學。從對社會創造的價值來說,我現在獲得數十倍於以前的收入是當得的。反過來說,那時的收入不算少了,沒有不公。」
當然,獲得獲得第一桶金的方法不只是經營實業(創業),投資理財、創造知識產權(如著書出版)作為3大現金流管道都可以幫助我們走上財務自由之路。書中也稍有涉及,但沒有做深入探討,財商的啟蒙才是本書的重點。
歡迎關注輕讀時間,每周精選一本書,關注自身成長,發覺創造價值的能力,增長理財知識,取得職場成功,幫您走上財務自由之路。
TAG:輕讀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