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制瓷筆記/論琺琅彩與洋彩的關係

制瓷筆記/論琺琅彩與洋彩的關係

清雍正琺琅彩---西洋人物蓋罐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政府收復台灣,廢除海禁,歐洲的金屬胎畫琺琅器作為貴重工藝品,由來華的傳教士帶入廣州,並進貢內廷。這些舶來的畫琺琅器以它精細的彩繪技法和華麗的裝飾風格,而深受皇宮貴族和廣州地方官員的喜愛。於是,康熙下令在廣州和北京兩處設置琺琅辦。經過大約十年時間,成功製作出金屬胎琺琅器,並在此基礎上推進了瓷胎畫琺琅的工藝。康熙琺琅彩瓷所用彩料系從西洋進口,施彩較厚,致使紋樣有堆凸之感,且容易出現細小裂紋。

雍正六年,由於宮廷造辦處的琺琅彩燒制進度緩慢,加上又成功自煉了琺琅彩料,故將一部分的琺琅彩瓷由督陶官唐英移至景德鎮御窯廠進行燒制。因為花面大多系進口的洋畫效果,故而景德鎮人又俗稱:洋彩。而在廣州燒製成功的琺琅彩瓷在後來漫長的歲月里便慢慢演變出現在的廣彩瓷。由於廣彩多用純金裝飾,又可稱為:織金彩瓷。這也是琺琅彩,洋彩,廣彩在工藝特點和裝飾效果上非常接近的原因。

清康熙---琺琅彩纏枝花卉紋碗

清道光---洋彩纏枝花卉紋碗

清----廣彩大盤

中國的釉上彩繪瓷發展到清同治、光緒時期,由於降低了釉上黑色彩料的燒成溫度,出現了具有文人情懷的淺絳彩瓷,較好的將中國書畫藝術的詩、書、畫表現在瓷器上。「淺絳」原是借用中國畫的概念,指以水墨勾畫輪廓並略加皴擦,以淡赭、花青為主渲染的山水畫,起源於元代,畫家代表人物是黃公望。而淺絳彩瓷是一種以略淡的黑色彩料在瓷胎上繪出紋樣,無須用玻璃白打底,而直接染以礬紅、淡赭、水綠及粉紫色等彩料,經800攝氏度左右燒制而成。其中又以程門淺絳彩最為出名,自此,瓷器開始出現了個人落款的作品。

淺絳彩---山水瓷瓶

程門淺絳彩---山水瓷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樂窯 的精彩文章:

制瓷筆記/釉里紅,最尊貴的顏色

TAG:樂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