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白字與質疑 從另一個視角看

白字與質疑 從另一個視角看

鴻鵠念成鴻浩,這種事情只能說明老同志在事前沒有綵排,沒有請周圍的同事聽聽他的稿子提出些意見。此乃演講大忌,尤其是這麼莊嚴的場合,謹慎行事總不為過。

平常念白字,正常得很,這個是語言學習的規律,叫做hypothesis-testing(假設驗證機制).語言學習中,輸入內容的量級是有限的,但是輸出的量級與場景是不受控的,因而人們只能通過已有的語言經驗推理出語言輸出的可能性。

例如,當一個小孩子學了I go to school和yesterday這些語料,然後他想表達「昨天我去了學校」,根據他已有的語法,他可能會說出I go to school yesterday這個句子。那麼這個孩子如何才能講出I went to school yesterday這個正確的句子呢?答案很簡單,要麼有人告訴他這個句子是錯的,錯在哪兒,正確的應該是什麼;要麼他自己觀察到別人的語言表達中出現了went這個詞,經過自己的分析之後知道go在過去使用時需要變成went.這個過程就是hypothesis-testing.

中國的形聲字是造成白字的重災區,但讀白字背後的機理其實hypothesis-testing,通過已有的知識去推理未知,然後在實踐中去驗證。從語言學習角度說,錯誤是學習的起點,中國教育中把錯誤看做比天還大的事情,謬之甚謬。犯了錯,應該開心,因為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我倒是比較好奇他之前為什麼沒有調動「假設驗證」這個機制去避免讀錯這個字。一來,老同志平時忙於學校事務,沒有時間進行足夠的語言輸入,未能發現自己的失誤所在;二來有可能他讀錯過這個字,但是聽眾礙於他大學者的面子,不願錙銖必較,老同志也因此喪失了學習糾偏的機會。

就這個兩個可能性,不得不說,去高校行政化勢在必行,要給校長和學者足夠時間去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否則名校招牌斯文掃地。但第二個可能性其實危險更大,礙於面子,不必錙銖必較,貌似是尊重了校長,可卻不知多年以後校長因為此事上了風口浪尖。

這就落在道歉信中最後的一個話題,到底質疑有沒有價值?質疑的確沒有建設性價值,但是對於避免在錯誤道路上狂奔到底的可能造成的不必要損失是有絕對意義。hypothesis-testing並非只在語言學習領域有,其實是科學方法論的基本要素。沒有提出假設,就沒有驗證的機會,但是提出假設就要做好被質疑被否定的準備。質疑和否定不是壞事,它雖然沒能給出路,但是至少不會走錯路。

吾國現在的緊要,不是沒出路,怕是走錯路。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實事求是,不怕丟臉。面子才是最不重要的小事。

老同志自己也說,從這個錯誤中學習代價是巨大的。我不敢苟同,哪有代價可言,無非是被網友群嘲,群嘲還是群嘲,北大還是北大,有點自信。這樣讓全國人民好好認識了這個字,功大於過。堂堂北大校長,如果都擔心犯錯的成本,可想吾國未來。

120年,德先生與賽先生引入中國,民主與科學的本質皆來自於質疑。敢於面對質疑,那是自信的表現,因為未來總有出路,不要怕錯,錯是尋求進步的必經之路,過勿憚改,君子聞過則喜。

對於老同志我們也不要那麼責備求全,更不應該施以嘲諷,反躬自省,從小處與自我做起。希望我們的孩子們能生活在一個包容質疑的時代,在那個時代中所有的建設者們,在看待質疑時,有著大海一樣的寬廣與波瀾。

末了,成稿匆忙,歡迎大家給我改錯別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書匠小夏 的精彩文章:

TAG:教書匠小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