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林甸往事ll於佩常:東漢蔡邕的《女訓》

林甸往事ll於佩常:東漢蔡邕的《女訓》

蔡邕,字伯喈,(公元133-192年)東漢陳留郡圉人(今河南開封圉鎮),著名文學家、史學家、音樂家、畫家、書法家。

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封高陽亭侯,三國時期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曹操的老師和摯友。

蔡邕為培養教育女兒蔡文姬,專門為她寫下《女訓》:

"心猶首面也,是以致飾焉。面一旦不修飾,則塵垢穢之;心一朝不思善,則邪惡入之。

咸知飾其面,不修 其心,惑矣。夫面之不飾,愚者謂之丑;心之不修,賢者謂之惡。

愚者謂之丑猶可,賢者謂之惡,將何容焉? 故攬照拭面,則思其心之潔也;傅脂則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則思其心之鮮也;澤發則思其心之順也;用櫛則思 其心之理也;立髻則思其心之正也;攝鬢則思其心之整也。"

蔡邕不愧一代大儒,育女有方,使蔡文姬終成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學家,與其父同樣精於天文數理,既博學能文,又善辭賦,兼長辨才和音律。

代表作有《胡笳十八拍》、《悲憤詩》等。當年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次閑談中,曹操表示很羨慕蔡文姬家中原來的藏書。

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的所藏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當聽到蔡文姬還能背出四百篇時,又大喜過望。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無遺漏。可見蔡文姬的才情之高。

讀《女訓》,可以看出蔡邕教女之用心良苦。女孩天生願打扮,用拭面、傅脂、加粉、澤發、用櫛、立髻、攝鬢等修飾打扮的具體情節,來逐一比喻修心思善的潔、和、鮮、順、理、正、整,就很容易使其明白其中的道理。

況且女孩一般每天都要梳妝打扮,從而每天都可以想起這些道理,這就更容易入腦入心,這比那些乾巴巴的大道理要深刻得多,要管用得多。

蔡邕用心和面來做對比,更加貼切更加恰當。《孟子·告子上》說:「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不思則不得之。」古人認為,心是思維器官,所以把思想、感情等都說作心,現在則指頭腦、腦筋。

中國有成語「洗心革面」,《辭海》的解釋是,「洗心,滌除內心邪惡。革面,改變舊日面目。比喻徹底悔改。」心和面的關係,恰是內外、里表、本相的關係。

心為內,面為外;心為里,面為表;心為本,面為相。故相由心生,面由心定。

心是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 價值觀,是決定一個人言行的基礎,所以修身即是修心,修心才能飾面。即便是一個做過壞事的人,只要洗心革面,也可以重新作一個好人,正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蔡邕育女有方,還在於不僅言傳,而且身教。蔡邕性篤孝,母病三年,邕非寒暑節變,未嘗解襟帶。

蔡邕一生,博學多聞,表裡如一,在當時有很高的威望。《後漢書·蔡邕傳》記載:「邕實慕靜,心精辭綺。」曾上疏言七事,詳細訴說治國之道,漢靈帝大都接受了意見。

在吳郡時,有人燒桐木做飯,蔡邕聽到火中爆響,知其良木,求那人給他,做了一把琴,果然樂音優美,人稱「焦尾琴」。幾經輾轉,至明朝崑山人王逢年還藏有此琴.在陳留郡時,鄰居請他赴宴,他在門邊聽到有人彈琴流露出殺心,轉身而去。主人聽到通報後去追,蔡邕說了實情。

彈琴人說:「我向鼓弦,見螳螂方向鳴蟬,蟬將去而未飛,螳螂為之一前一卻。吾心聳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豈為殺心而形於聲者乎?」蔡邕菀然而笑曰:「此足以當之矣。」

中國第一個猜字的謎語出自蔡邕之手,是他夜訪曹娥碑,手摸碑文而讀之,在碑背寫下「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暗隱「絕妙好辤」四字評語。

後人定名此類謎語為《曹娥格》。東漢太傅馬日磾評價說,「伯喈曠世逸才,忠孝素著.」父母是兒女的榜樣,所作所為對子女的影響是很大的。蔡文姬差不多學到了她父親的所有做人做事做學問的準則和知識,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女。

"養不教,父之過."教育子女是家庭的重要責任,亦是艱巨任務.哪有父母不愛子女的,只不過因教育方法不同而培養出不同的人才."磨刀不誤砍柴功."年少時養尊處優,沒能用更多的功夫學習知識,沒經受生活細節的體驗和艱苦的磨鍊,最終吃虧的還是自己.等到走向社會時,發現與別人的差距,後悔已經晚了。

這個責任主要應由作父母的來承擔.說是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那是相對於外因而言.其實,在一個人兩三歲開始形成性格時,決定一生命運的因素就開始積累了.

現在生活條件好,又大都獨生子女,難免地慣出一些性格缺陷。如任性固執又缺乏韌勁;隨意散慢,缺少自制力;自私,以我為中心,缺少責任感;沉湎於被照顧,缺少生存能力;腦袋裡刻錄了越來越多的知識卻缺少創造力,等等,這些都是非常可怕的,極有可能給孩子帶來伴其終生的負面影響。所以,從幼教開始,直到成人,培養教育都不可放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甸往事 的精彩文章:

林甸往事ll張艷: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韓曉東ll志勇、家人想你!

TAG:林甸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