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觀奧數天才的墜落是中國式扭曲價值觀的狂歡
前日,一篇來自人物的專訪刷爆了朋友圈——《奧數天才墜落之後》,主人公付雲皓先生是一個曾佔領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制高點的「奧數天才」,他曾是2002和2003連續兩屆IMO滿分金牌得主,而在之後的十五年中,他並沒有在數學研究領域佔據一席之地,而是意外地銷聲匿跡,從學術界消失了,目前就職於某二本院校為師範生講課。作者認為是天賦給他帶來過好運氣,但也讓他吃盡了苦頭。
這篇專訪很長很長,但實話說,並沒有比我們司空見慣的悲情一點的小說令人出乎意料,內容梗概真的可以一句話總結:
「付雲皓當年那是何等的牛,天賦光環令人羨慕,年輕氣盛,折煞四方,後來,因為blablabla,比如情商,比如選擇,比如運氣,比如性格,比如blabla的具體原因,他不行了,現在默默無聞。」
文章形式雖然是紀實性質的專訪,但通篇都在傳遞一種情緒——一個奧數天才現在落得這種處境,應該被定義為墜落。
而就在今天,付雲皓先生髮表了長文《奧數天才墜落之後——在腳踏實地處 付雲皓自白書》,內容可以概括為下面幾點:
1.介紹了一些專訪的背景,部分沒有對稱的採訪信息對稱了,他也表達能理解專訪為了「火」,會有斷章取義的嫌疑;
2.對該報道所傳遞價值觀的不理解。該文章的作者筆下傳遞的觀點是:優秀的人從事基礎工作,就是一件很可恥的事情。得過IMO冠軍的人,如果不出意外,他們的征途就一定是高等數學的星辰大海,而不是給一群「二本師範生」教初中數學知識,如果成了付雲皓這種去給「二本師範生」講課的人,那就是天才墜落了。
3.不存在「傷仲永」,就像某個體育奧運冠軍退役後做同一項目的教練,你會關心那個教練的級別和工資嗎?
4.任何志存高遠的學術理想,都是干出來的,而不是想當然想出來的,只有腳踏實地,才能為這個社會,這個國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何為起飛?何為墜落?
坦誠面對我們自己,IMO金牌的奧數天才,北大優秀學子,在我們世俗的認知里應該意味著什麼?
是不是當個數學家西裝革履的滿世界出差參加學術會議才算是起飛?
是不是成為金融行業巨咖開著百萬豪車住著千萬豪宅去哪兒都是國際五星酒店才算起飛?
是不是動不動就創個業當個C什麼O拿個千萬美金投資才算是起飛?
是不是最好再順道培養幾個更牛叉的學生上幾個綜藝來個跨界最好能在youku上傳幾個經典語錄視頻才算是起飛?
哦,上面這些都太厲害了,畢竟是少數,我們也沒有要求那麼高嘛!
那稍微「平凡」一點的奧數天才該怎麼起飛呢?
是不是應該不要工資,苦心研究數學精髓,歷時一生出幾個學術報告算是起飛?
還是說突然看破紅塵,發現人類對於地球的傷害太過巨大,選擇了皈依自然,獨自一人忍受寂寞在大漠戈壁種樹10年算是起飛?
還是說應該看到教育的不均衡,把自己最優秀的學術能力免費獻給大山裡的孩子,15年如一日不要一分錢培養出好幾個清華北大的孩子,這才算起飛?
那啥又是墜落?
付老師在一個大學教書培養更多老師,這就是墜落了?
那付老師要是去一個普通中學當一個數學老師應該也是墜落了吧?
那付老師要是去個機構當個補課班的老師那應該就是墜落到湮滅了吧?
付老師萬一去了個國企事業單位,那是不是墜落到人神共憤了?
那麼多奧運會金牌的體育運動員最後都參加了綜藝,這些人是不是也都墜落得沒邊了?
二、天才只是離成功近了那麼一點點
天賦是妒忌和嫉妒的源泉,是大部分負能量的開始。
這麼說一點不為過。
學習的時候,誰不想聰明一點?
談戀愛的時候,誰不想顏值高一點?
跑步的時候,誰不想腳步快一點?
天賦很關鍵,尤其是對於任何領域的前1%,在那1%的範圍內,天賦甚至是決定性的。
但在之後的99%的範圍內,努力遠遠大於天賦的作用,這也是人盡皆知的道理,也就是所說的「你的努力程度還輪不到拼天賦的地步」,大部分人在堅持努力這件事兒上就已經輸了,跟天賦有毛關係。
但更殘酷的是,就算努力也夠了,天賦也夠了,可所謂的世俗的成功還是不會乖乖的到來。
你運氣好么?
為什麼關鍵時刻你就失誤了?
為什麼就從來沒有你的機會?
這麼多簡歷怎麼就你的被弄丟了?
為啥你爸媽就不能替你遞個「條子」?
所謂成功這條路啊,橫屍遍野,天才又怎麼了?天才就必須「起飛」了?有多少人從小到大一直被世俗壓抑自己的才能,明明是個天才就沒被發現呢?
60多億人就生不出來烹飪天才、挖掘機天才、打麻將天才嗎?怎麼只有奧數天才讓我們如此「挂念」?
要是丁俊暉最後沒有得冠軍,要是郎朗沒有成為音樂家,他們算是隕落墜落了嗎?
平凡本來就是比卓越更加大概率發生的事情,而這些人,包括付老師,他們從未失敗。
三、這一切都是當今中國孩子壓力的源泉
你去現在大學校園看看,去跟畢業生聊聊,浮誇之風不要不要的。
一整個北大清華的人都想進金融領域,什麼保險、投行一個比一個搶手,什麼專業的都期待自己去個互聯網,哪怕做個微不足道的小運營也自得其樂。
互聯網、金融、創業、大國企、外企、公務員這些全都是這些畢業生和他們的父母痴迷的領域,不管待遇多差,不管真實的發展好不好,哪怕是個夕陽行業,叫出來好聽就彷彿起飛了。
在視頻平台成為小網紅,周圍人說你乾的不是正經行業;
去個機構當個老師,周圍人跟你講你就是個補課班老師;
自己開個淘寶網店每天累得不可開交,人家叫你「淘寶小妹」;
只要沒去大公司當程序猿,那你就是個拿命賺錢的猴。
哪怕你為了產出優質內容加班熬夜,絞盡腦汁,為上百萬人帶來歡樂;
哪怕你教育了很多孩子,幫助了很多家庭,也得到了明顯高於周圍人的收入;
哪怕你的網店一年百萬流水,把家鄉的特產輸送全國,還解決了10多個就業問題;
哪怕你做的產品沒有幾十萬用戶,但也方便了那幾百個。
中國社會、中國青年、中國家長、中國的很多人都在把平凡的努力和失敗畫上約等號,刻板印象和道德綁架不斷升級,而這些輿論的價值觀都會成為年輕人的枷鎖,成為他們壓力的源泉。
有幾個孩子真正敢在大學填報志願的時候選擇真正喜歡的專業?孩子要是喜歡金融,家長樂開了花,萬一喜歡地質和歷史,你看看家長勸不勸?
明明孩子更喜歡其他行業,為了所謂「穩定」,為了臉上有光,多少孩子被逼著考公務員,進事業單位,拿著可能房租都不一定能付得起的收入,看著其他同學在自己喜愛的行業奮鬥眼饞。
付老師說的太對了,《人物》雜誌社實習記者吳呈傑同學就是這樣的價值觀的最直接反饋,浮誇的成功似乎成了社會公認,對於在各類崗位上腳踏實地努力的人,我們欠了太多掌聲和支持。
如果付老師作為奧數天才做了今天的事兒就是浪費,那茫茫多中產也就別給自己孩子找名校老師了,那是更大的浪費!
寫到這裡,突然想起了那個與清華北大無緣的非學霸男孩兒黃瑞傑。
他被哈佛50萬全獎錄取!同時,哥倫比亞大學以及斯坦福大學分別以每年50萬全額獎學金和40萬人民幣獎學金向他伸出橄欖枝!
成都外國語學校這所重點畢業的他並不是老師眼中的學霸,反而對他沒啥印象,黃同學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深度思考自身價值上。
高三上學期,黃瑞傑被世界聯合學院中國國家理事會選拔到波黑學習IBDP課程,成為該學院為數不多的中國學生之一。
在波黑的求學過程,他與來自全球各地的學生一起交流溝通,探討如何實現自身的價值,需求學習以外的價值,深度思考,回饋世界。
他和同學們一道,來到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一處難民聚集地,加入到當地誌願者中。
他還和義大利、巴西的同學發起了為難民籌款的鏈接,募集到5000歐元資金。他還一個人前往希臘,幫助當地孤兒,「幫他們做晚飯」。
回到學校後,他根據自己親身目睹的難民問題,寫成了關於難民危機的影響、解決難民問題的論文。
「我沒有把全部心思放在學習上,而是做了很多事情,尋找學習之外的意義。」黃瑞傑對自己的評價是偏應用型,「喜歡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
2018年,一個與清華北大擦肩而過的學生,卻接連收到哈佛、斯坦福、哥倫比亞等5所美國名校的錄取通知。一個在高二前都沒有做出國打算的學生,在兩年後收到了全世界最牛大學的錄取書!
「黃瑞傑符合世界名牌大學的選拔標準,優秀、有社會良知、世界情懷。」一位熟悉他的申請老師這樣評價說。
哈佛招生官在給黃瑞傑的賀卡中這樣寫道:「和你交流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非常有幸能成為你的招生官,希望能在秋天哈佛的校園見到你!」
世界聯合學院校長給他的評語是:「你有一個美好的心靈和靈魂。你給了我這麼多希望和光明,我希望世界上有更多像你一樣的人。」
試想,如果黃同學一直任由自己浸泡在現在這樣的社會價值觀中,應該早已經放棄了吧。
這些浮誇的價值觀永遠不會幫助我們孩子成長,反而會成為阻力,成為無端的壓力的源泉。
而腳踏實地,也離孩子們越來越遠。
不管是奧數天才,鋼琴天才,游泳天才還是挖掘機天才,如果能在該領域取得傲人的成就,固然是一件值得稱道的事情,可即便是自己從事著外人看來最平凡的工作,也沒有所謂的墜落一說。
你以為去二本院校做老師就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
該散的都散了吧,奧數天才「墜落」了,孩子的數學就不學了?
「小石頭侃升學,名校出身的升學指導老師,可能是第一良心升學自媒體,帶領每一位家長找到教育孩子的正確之路」
※美國10大顏值最高的圖書館:美到讓你想學習
※2018年美國私立男校最新Niche排名
TAG:FindingScho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