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吝嗇你的語言
文/王敏
90年代中期,我工作在高校管理部門,由於工作的性質,和人打交道多一些,那時30多歲的我,說話直來直去,就事論事。直到有一天同事說了句話,我才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正好那天我們三個人在一起聊與人相處的話題,一位大姐說她不會說話,總傷人,另外一位同事說「不要吝嗇你的語言嘛」。她的話,雖然輕描淡寫,像在說哪位大姐,也像在提醒我。但是就是這句話讓我受益不淺。
接下來幾天的時間我都在思考並檢討自己,尤其想到我剛工作那會無意中得罪一位教授的事。當時她去找我諮詢點事,我當時毫不猶豫,直話直說嘛。結果不知道怎麼就得罪人家了,回去後給我同學說我不適合這份職業。還有一次是學校的一位領導,要領他的某一證書,按照規定領證書要簽字的,事後朋友提醒我,你怎麼還能讓領導在領證書時簽字呢?我當時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領導不能簽?慢慢地才了解到,我當時說話的方式得罪了領導夫人。
隨後的日子裡,我認真反思,學習了很多知識,最重要的是如何學會說話,如何把自己的一份熱心、一種感情表達給對方,以至於不讓人誤解,甚至能夠接受。
環境影響一個人的思維、能力與發展,如果你處在狹小的空間,你看見的只有僅有的人和事物。但就在這狹小的環境中複雜的人際關係,讓我學會了思考、認知,學會了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了不再吝嗇自己的語言。
來到北京後,自己已經40出頭了,思維也變的成熟了很多,看著周邊的同事講話的水平都比我高,去書店買了書《說話的藝術》作者林語堂,2009年1月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該書介紹了怎樣演講、怎樣說話等內容。實話虛說的特色,如何把"語氣"或"語法"掉換一下,內容沒改,感覺改了。該書在怎樣說話方面寫了七章的內容,就題目而言,你就能感覺到說話的藝術,比如「天天說話不見得就會說話」,「要張開了眼睛說話」「給人家有說話的機會」「最好讓人家先說話」等等。
這七章中讓我最受益的是第七章《怎樣說規勸人家的話》共九部分的內容:先讚譽後勸導、沒有人愛聽命令的、要給人家留些面子、自己來負擔錯誤、用鼓勵的方法、用激將的方法、使人不自暴自棄、平等待人尊重對方、心理相容對症下藥。平等待人尊重對方是我們每個人都應有的素質。
我曾見過這樣的人,她口若懸河、滔滔不絕給我述說自己的事情,全然不管別人的感受;我們還經常遇到這樣的人,你給他說一件事情,還未等你說完,他就打住,憑他自己的感受發表議論;也曾有一種人,出口就傷人,不是批評就是教育別人;也有的人說自己的觀點不觀察對方的眼神,只顧自己發牢騷等等。
林語堂先生這樣說,當別人找你辦事時,最好多聽他開口,但自己也不能總悶著,,這樣會讓別人尷尬,不好意思應適當應和兩句,自己不願做的話,不要一口回決,也不要找一大堆借口不然讓別人一聽就知道著是假的,應該順著在場的氣氛,面露真誠,一點一點的推脫,但千萬要記住,最好不讓別人先開口說出他的難處。
會說話的人,都懂得創造高潮。他先在前面慢慢營造氣氛,把聽眾一點點帶進去,再在大家情緒的高潮,把最精彩的呈現。說話最重要的是要把握重點。對於需要引人入勝的題材,譬如形容你去旅遊的經過,你可以按部就班、娓娓道來,但是對於急迫的事,則要開門見山。而所謂的"實話虛說",就是虛說的實話,基本上還是實話,只是說得不夠精確,或者說得鬆散。
我們生活中會遇到各種不同的人,不同的事,如何用你說話的內容說服別人,解決問題,就要求我們說話講究藝術。
比如大興那次摔孩子事件,假如孩子的媽媽讓了道路上的位置,不發生嘴角的衝突,以後的事情就不會發生,孩子現在應該好好的成長。利弊權衡一下,哪個划算?有些人特別愛衝動,生怕自己吃了虧,須不知「退一步海闊天空」。
我始終認為,吃虧是福,抬高別人就等於抬高自己。
TAG:書的寄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