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我的岳父呂俊華先生

我的岳父呂俊華先生

我的岳父呂俊華先生

2018年4月21日,北京下了一場很大的雨。先岳呂俊華先生是日大殯,我不知這與一天的陰雨有什麼關係,只是先岳近年每談及他越來越相信天象的話時盈耳側,所以我只能以己之想來解釋,這是老天不忍棄人,亦為之哭。先生丁酉臘月遘疾,遷延數月,終以不治謝世,家人雖已早作準備,然臨事仍不免恍惚,不肯確信。吾妻是岳父獨女,為其父多方求醫,揮金購葯,數月以來,寢不安枕,食不甘味,雖已無望而猶以有望者不舍求治,也是不忍此六十年的父女情就此生死兩隔。吾幼失怙,亦奉岳為親,雖老人家以九十餘歿,亦有天不假年之嘆也!

岳父呂俊華先生於守拙廬

岳父大人已逝去十餘日,我一直想寫一篇關於他的文章,倒不止只因為我和他有此種翁婿關係,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對我思想和學問上的教誨與引導。他是一位有思想的學者,是當下已經不多見的思辨力極強極深的知識分子,那日在老人家靈前,我情不自禁地大放悲聲,一則有喪親之痛,更主要的是傷當下又失去了一位真正的知識分子。他們若在,就有一個模範在,有一個或一群活生生的「標準」在那裡,就讓我們後輩的為人為學不敢墮落,也能時時促吾輩不舍晝夜,猶知自振!

回想第一次見先生,時在1982年,我因與妻識而入家門拜見先生,當時我曾因妻之容止想像先生一定是那種美儀容、善談謔的,然而及見先生,完全不是想像的樣子。先生極樸質,亦不善言,初次相見,幾無寒暄,不數語即談起學問,那時他正在殺青第一部書稿《論阿Q精神勝利法的哲理與心理內涵》,我那時剛從北師大中文系畢業,學的是古代文學,對哲學、心理學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先生談起學問,即心無旁騖,鞭辟入裡,徵引騰潛宏闊,所論直指奧區,我就總有一種乾涸之地,忽經大雨,未及盡汲便已流溢之感,自愧無淵涵之力也!

中年時期的岳父呂俊華先生

他當時就和我說,他是喜思辨的,他也讓我多讀一些西方哲人的書,他讓我讀商務印書館出的那套漢譯學術名著,也讓我注意當時開始新譯新刊的當代西方理論書籍。我之後來還曾大量地讀了一些西人著作,自是因為先生的指導,而我之所以能按照他所說的去讀,也是因為我在他的論著中看到了一種我理想中的學術研究的品質與境界!

作者及其子與岳父呂俊華先生在杭州西湖

先生一生嗜書如命,博覽群籍,我當時與妻結褵到岳家有兩個「不得了」之印象,一個是岳父的書多得不得了;一個是岳母燒的菜好吃得不得了!先生的書不是擺在書櫃里做樣子的,是一本一本一遍一遍讀過了的,他的書每一本都可以看到紅藍鉛筆的圈點。他有一些善本古籍,而更多的是民國以來現代版的書籍,有一些古舊的外文原版書,大多是哲學和心理學方面的。因為幫他搬過幾次家,我幾乎把他的書都撿點了幾過,真是古今中外,各家各派,無所不包。他除了吃飯,睡覺;外出或會客,幾乎就是在讀書。他的筆記,卡片收集起來也有一大書櫃了。他是真正的讀書人,我在他身上真正理解了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的意義。

作者岳母與妻呂筱文(左)

先生有生活情趣而幾無生活能力。他極重體驗,甚求過程中的快樂,所以一般常俗之事雖說不上太上心,亦不求甚解,但有時也常迷戀其間。他跟我說他年輕時曾迷戀過照相,但絕說不上是「攝影」,到後來覺得「像」也「照」不甚好,就只迷戀相機了,他有幾架相當好的德國老牌子的相機,似是在舊貨店買的,與其說是機器,未若說是文物,因此他還結識了一位技術極好的修相機的老師傅,並成了一世的朋友。

攝影途中的呂俊華先生

晚年,他特想過一種田園生活,就把城裡的房子賣掉在京郊農村買了一個小院,想著在讀書寫書之餘,還能種種花種種草,並讓我題寫小院名為「守拙廬」,取陶潛「守拙歸田園」之意,亦遙接他的岳父「守拙老人」之雅號。園子里的菜蔬瓜果都是我幫著種的,因為我還有些插隊務農時種地灌園的記憶。他老人家也時時在菜園裡理理荒穢,但往往是把草留下而把苗鋤去。我問他:「怎麼把苗都去掉了?」他說:「我還以為那是草。」後來他再不去鋤草了,只等我去時整理,所以我就常能看到他的菜園是「草盛豆苗稀」的樣子。

京郊小院「守拙廬

守拙廬里小菜園

他也常想為岳母分憂買買菜什麼的,他不會燒菜,常說:「我倒不是非要做遠庖廚之君子,再加上你媽媽做菜太好吃,再努力也一定不能望其項背,所以也就幫著買買菜吧。」可有時買菜也出笑話,一日,岳母讓他去買點豆芽,他竟買回三五斤一大兜,哪裡吃得了?他只說這樣可以省得天天去買了,恆不論豆芽能否貯存,亦不論是否頓頓吃豆芽可以不煩膩。

晚年的岳父岳母

其實老人家是不願意把心思和時間放在這些俗務上,但他並非是對這些俗務有一絲輕看。他的心思和時間第一要放在讀書上,他可以在書店逛一上午,因為他可以在那裡也讀書;他可以在家裡做氣功靜坐很長時間,那是因為他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支持他能不斷地讀寫。岳母大人曾跟我說,為什麼他們只有我妻一個孩子,是因為他當時說生養孩子費資費時,費資則影響他買書,費時則影響他讀書。老人家就是這樣的嗜書、嗜讀!

岳父呂俊華先生

大量而專心地閱讀,使他有著非常專精的對學術與人心的思考,老人家一生著述並不豐碩,但每本書,每篇文章都是渾涵汪茫,兼古今而有之的力作,都是指出向上一路,起頑振頹之危言。

先生起家教師而以學者終,他一生所關心的、探究的就是「人性」的問題。他很早就同我說起李卓吾的《童心說》,悲天下人之童心泯滅而不自知,人性的真本被遮蔽,人之為人的標準被扭曲。晚年,甚至病中,他還同我說,「話語」具有「權勢」就一定是正確的么?「正確的」就一定是正確的么?

岳父岳母與同事和學生留影

這也是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是他在他的著述中反覆申說闡發的問題。記得很早他就問我:「你知道『夾著尾巴做人』這個說法么?」我說:「知道。」他說:「人本沒尾巴,為什麼要『夾著尾巴』?」我說:「是比喻吧!」他說:「為什麼有這種比喻?」我無以答,我問他,他只說了一句:「把人當狗了!」

把人當狗,這是對「人」的極大之不尊重,這是對人之「人性」的顛覆,為什麼要把人當狗呢?是因為狗才會在「權勢」面前夾著尾巴。夾著尾巴是狗的恐懼,是因恐懼而臣服的表現!人是會這樣的么?人會應該這樣么?可是人確實這樣了,這是人的悲哀!老人家有一篇文章沒有發表,我想也可能是根本沒法發表,在這篇文章中他主要談的是「犬儒」之為犬儒的哲理與心理內涵。這樣的文章是敲打心靈的,是讓人恐懼的,因為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犬儒,特別是那些被奉為鴻儒的,讓這一面鏡子照出是個犬儒,他會崩潰的,他甚至會用其「鴻」的「權勢」把這面鏡子打破,把制鏡人剿殺的!

呂俊華先生與外孫王夢橋

人,有時真是害怕真相,而老人家在他的思考中天天面對這種真相,他要把這種真相揭示出來,因為他看不得人們在自欺欺人。但是在於他,揭示真相不是有沒有勇氣的問題,而是有沒有用的問題,所以他雖然在思,在說,但他的內心是在極度的苦痛之中。他後來心力衰竭,逝世前曾有一度雙臂上指高天,時而抱拳禱告蒼穹,像是在呼喊,儘管他已無力量發出響亮的聲音,但是我覺得他有著那種百年的孤獨,有著那種為天地、生民、萬世還沒有清凈的不甘心,這不是政治、文化等表層意義上的,這是心性、人性意義上的!

岳父病中與家人在一起

先生已矣,按古人所謂三不朽之說,他所立之言,還能澤被後人,他的書給人總體的印象,就是所論之準確無以加,所述之結實無以加!對社會中人的心性,對創造中人的心理,論述之透闢,亦可謂無以加!

先生享年九十餘,按說也算天年無憾,但他還沒有頤養天年,他從沒有放下他手中的筆,從沒有稍息他的思考,他本還可以留下一些他對當下對未來的發言,他還有著很宏大的寫作計劃沒有完成!他的年齡雖然已經向著百歲老人,可他的心智還非常年輕。他原本還應有一次一次的學術亮相與思辨的展現,滋蘭雖已九碗,樹蕙亦稱百畝,但還是為先生惋惜,他本還應該有更多的智者之言沾溉後人。

呂俊華先生與外孫王夢橋

吾敬先生雖耄耋之年猶有無撼之自由精神、獨立思想。吾傷先生雖有悲天憫人之情懷而猶有無盡之孤獨。先生已矣,雖加令名又何以贖!嗚呼哀哉!

2018年4月30日

王強寫於散凈居

呂俊華先生哀辭

先父呂先生諱俊華。1927年生於河北豐潤,中學時逢抗戰流亡豫中,又歷陝甘,後入重慶大學,轉西南聯大。抗戰勝利後入讀北京大學史學系。共和國初,就職北京團市委,旋改任北京第八中學語文教員。改革初,轉北京師範學院分院中文系任教授,後併入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離休。丁酉臘月遘病不起,越三月余,終以不治,於戊戌年三月初四(2018年4月19日)13時30分仙逝,享年92歲。

先生為人平和而篤實,博學以思辨,一生嗜書如命,筆耕不輟。有《論阿Q精神勝利法的哲理與心理內涵》(1981年)、《藝術創作與變態心理》(1987年)、《自尊論》(1988年)、《藝術與顛狂》(2009年)等專著享譽學界,論文刊於《中國社會科學》等刊物,九十歲尤有《文藝心理學論叢》(2017年)問世,惜其未能完成八卷本變態心理研究,天不假年,奈何奈何!

先生罹病期間,門生故舊,親朋好友,飛訊比連,禱福存問,感動家人,亦慰先生。今並致謝忱,亦求尊前輩及諸平輩晚輩萬福安康!

女:呂筱文

婿:王強

攜外孫王夢橋

泣拜言

戊戌年三月初四

(2018年4月19日)

作者簡介

個人簡介:

王強,1959年生於北京。祖籍山東壽光。1982年1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魏晉南北朝隋唐文學」博士。教授。2004-2016年任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中央財經大學書法專業帶頭人。兼任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北京社會科學家聯合會委員,北京寫作學會會長,中國書法家協會教育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央財經大學當代書法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等。

1、研究方向:

中國古代文學;中國書法。

2、主要著述:

(1)專著:《老子道德經新研》(2002);《宋詞說略》(1998);《隋煬帝的文化政策與文學實踐研究》(2012);《北京詩歌與北京文化》(合著2011);《北京市歷史文化資源若干典型案例研究》(2013);《中國人的忌諱》(1997/2014);《周邦彥詞新釋集評》(2006);《中國古代公文選注》(2002);《史記漢史人物講讀》(2008);《中國書法導論》(1992);《魏碑》(1999)等。

(2)譯著:《改變思想,改變生活》(美國,韋恩·W·戴爾著)。

(3)文學研究論文刊於《北京師範大學學報》、《東嶽論叢》、《河北大學學報》、《長江學術》等學術期刊。書法研究論文刊於《中國書法》、《書法》、《書法研究》等學術期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散凈居 的精彩文章:

TAG:散凈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