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中,日軍士兵的戰鬥能力到底怎麼樣?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說法
原標題:二戰中,日軍士兵的戰鬥能力到底怎麼樣?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說法
其實有很多的二戰軍迷,其中大多數是「德棍」,由於歷史角度的原因,幾乎沒有「日本迷」,但是還有一部分日本軍迷的,他們認為被武士道精神武裝的日本士兵戰鬥力極其兇悍。但是還有一種截然不同的說法,那就是日本士兵的戰鬥力也就那麼回事,沒有什麼特別的,那麼日軍士兵的戰鬥能力到底怎麼樣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來看看蘇聯的朱可夫元帥是怎麼說的吧,因為往往我們談到這個問題是就會帶有極強的感情色彩,不能客觀的評價。
朱可夫元帥作為二戰名將,對於戰役的理解往往異於常人,更為重要的是,他自己曾跟日軍交手過。非常了解日軍的真實戰鬥力是怎樣!
1939年,也就是二戰的初期,日本最高決議方案層曾對日本的對外侵犯有過一次大討論。依照日本的實際狀況,有兩個擴大對象。第一是向北,以蘇聯為目標,進而并吞西伯利亞,這是陸軍的建議。第二種是向南,以南洋群島為目標,跟英、美兩國交手,這是水兵的戰略。當然,不管南北,我國都在它們的方針範圍內。最終通過洽談,日本的最高層決議南北並重,一起進攻。
應該說,日本高層的這個決議方案是非常傲慢的。不管是蘇聯還是美國,其實力都強於日本(不知是誰給日本的勇氣)。但日自己的性情即是,方案定下後,就會一絲不苟的去履行。他們開端自意向蘇聯進攻,地點選在了諾門坎。
日本方面對於這一戰是相當的重視,一開始就派出了日本的「皇軍之花」,號稱精銳的關東軍,以敏捷而強烈的攻勢獲得先機。他們先把蘇軍打了一個措手不及。但是反觀蘇軍,他們的指揮官費克連科,既缺少作戰經驗,也沒能安排起有用的反擊,蘇軍節節敗退。當戰場狀況傳到斯大林手中時,他馬上決議更換統帥,朱可夫走馬上任。
朱可夫的作戰經驗豐富,曾專門研討過日軍的作戰,對日軍知根知底。而朱可夫在觀察完前哨後,馬上請求聲援,決議用航空兵合作裝甲部隊作戰,這也是他的拿手好戲。
此時的日軍肯定不會傻等著蘇聯援軍的到來,所以他們提早發起了強烈的進犯,想要一舉擊潰蘇聯人。朱可夫深知此時的蘇軍人數處於下風,要想擊退日軍,就得使用蘇軍坦克和裝甲部隊。日本戰士一如既往地瘋狂進攻,而朱可夫卻使用坦克擊退了他們,不斷耗費他們的有生力量。
不過即便是蘇聯援軍趕到了,日本仍然佔有3:1的絕對人數優勢,可仍然慘敗。日軍開端加大聲援,而朱可夫也沒閑著,他現已決議,使用蘇聯戎行機械化部隊和多軍種混合作戰的優勢,發起完全的反撲。
但在反撲之前,朱可夫還玩了一個套路。為了讓日軍對坦克的警惕性下降,他讓兵營的幾輛坦克來回行進。而且又在兵營前放了一個大音響,模仿打樁機的聲響,給日自己一種蘇軍並不預備反撲,而是要防衛的幻覺。而等到日本的警惕性下降到最低時,蘇軍的攻勢開端了。蘇軍的機械化部隊和多軍種混合作戰,再加上朱可夫的指揮個性,讓蘇軍以一種迅猛的方法推進戰役。
但是由於日本士兵的瘋狂抵抗,蘇軍的攻勢也是屢屢受挫。但是最後的結局並未有絲毫的改變,日本跟蘇聯求和。而他們的最高決議方案層也取消了南北並進的戰略,拋棄跟蘇聯正面對立的戰略。
朱可夫曾對日軍做了評估:「下級軍官很優異,戰役很瘋狂,可是越往高層越爛」。
應該說朱可夫元帥的評價還是很中肯的,日軍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下層軍官比較有能力,不怕死,但是越到上層越差,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本「調床號」制度。
※楚霸王項羽以兩萬楚軍大破五十四萬漢軍,為何沒有將劉邦斬盡殺絕
※四把二戰時期的傳奇手槍,日本造的就相差甚遠了
TAG:機智的小朋同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