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中正平和-《黃帝內針》學與思
緣起
我是一名小小的中醫粉,大四時開始著迷中醫,尤其對《黃帝內經·上古天真論》:「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十分地羨慕。《內經素問》中論述針灸的篇幅頗具規模,可見在春秋時期,針灸療法在理論和實踐層面均已達到了非常的高度。後來個人在養身保健、求醫治病的過程中也接觸了不少針灸醫師和老中醫,但療效並沒有《內經》中所言:「夫善用針,取其疾也,猶拔刺也,猶雪污也,猶解結也,猶決閉也」這般痛快乾脆,直到遇到了《黃帝內針》。
關於傳承
《黃帝內針》的第一章開宗明義談了傳承對於中醫學習的重要性,這也是本人接觸中醫以來一直疑惑的問題------如果經典文獻記載屬實,為什麼現代中醫的療效如此差強人意?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中醫傳承的斷絕是重要方面。傳承不僅是指流傳下來的經典,更主要的是歷代醫家在行醫實踐中總結出的技法與經驗,可以說傳承承載了人類文明的精華。
如何留住傳承?將其公諸於眾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但文字能公開,那些技法經驗和需要心領神會的竅訣如何公開?中醫和西醫的最重要區別之一就是思維方法上的差異,中醫講究悟性,正所謂一通百通;西醫注重概念體系,不承認所謂的「意傳」、「心傳」,能夠傳授的必定是能用語言文字表達的。在此意義上,中醫是很難量產的,中醫藥大學畢業的博士生未必就會看病;而很多有師承或家傳、甚至自學成才的名老中醫往往未經正規的院校學習,但在治病救人上可謂神通廣大。
黃帝內針的獨特之處
《黃帝內針》開宗明義地表明了本套針法的要旨所在:「故善用針者,從陰引陽,從陽引陰,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並且在全書的第二章詳細地加以闡釋,點出內針療疾治病的關鍵就在於對「中」的認識和運用。「中」是什麼,天下之大本也,陰陽自和的前提也(引自《黃帝內針》第87頁),那麼如何方能用其於生命呢?透過子思「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的論述我們了解到用其中的關鍵在於執其兩端,而這個兩端,實質上就是左右、上下,亦就是陰陽(引自《黃帝內針》第88頁)。
相比於其他針法,《內針》法門的理法可謂十分鮮明突出,明確的理法為實踐操作指出了方法路徑,掃除了針灸學人盲目摸索的學習障礙。尤其對於我們這些非醫學專業的外行人而言,學習針灸非常需要如《內針》這樣的指引。為了驗證《內針》的法理,本人在自己身上作了小實驗------近期不小心扭傷了右腳踝,一直沒有完全痊癒,於是按照《內針》「以上治下,以左治右」的法則,嘗試性地按揉與其對應的左手腕關節附近區域,發現明顯壓痛,揉後疼痛感有所減輕;另外,前段時間可能因為工作壓力,常常感覺到左側的胸脅憋悶,於是嘗試去按摩背部的左側心區,但自覺療效不佳,遂改變思路按揉右側心區,發現此區域附近有好幾處明顯壓痛點,至陽穴上下也有壓痛,按摩後感覺憋悶感有所減輕。雖然《內經》的用針手法限於肘膝以下,但其法理則是普遍適用的,故而猜測《內針》的法理可能同樣適用於按摩推拿,還請諸位賢達批評指正。
TAG:習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