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有2個騎白馬的武將,一個讓趙子龍下跪,一個射中關羽額頭
評書戲曲中提到古代英雄人物,為了渲染藝術效果,有很多武將都被說成是白盔白甲騎白馬,比如三國趙子龍,唐朝羅成、薛仁貴等等。其實這是小說家言,不能當真。在真刀實槍的古戰場上,一般武將反而會避免騎白馬。原因很簡單,《淮南子》記載,「將軍不敢騎白馬,蓋其易識也。」意思是說,白馬出現在戰場上,目標太過明顯,很容易成為敵軍攻擊靶子。
因此,評書演義中,英俊武將騎著白馬滿地跑的場景,在真實歷史中極為罕見。不過,這只是一種常規,還真有不信邪的人,公然騎著白馬在戰場上馳騁縱橫。正史《三國志》記載,在三國時代的眾多武將中,就有兩個人,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以白馬為坐騎,並且被史書作者鄭重其事地載入史冊。俗話說:沒有金剛鑽別攬瓷器活,這兩個敢騎白馬的武將,可都不是一般人。
第一個就是三國初年的北方軍閥公孫瓚。在《三國演義》中,公孫瓚被描述成為一個普通的軍閥,胸無大志才幹平常。其實在真實歷史中,公孫瓚卻是個智勇雙全、稱霸一方的強人。他割據幽州一帶千里土地,無論與北方驍勇善戰的游牧部族、還是中原的黃巾軍、大軍閥袁紹都曾發生過激烈戰爭,並且多次擊敗強敵,威震一方。
《後漢書》記載,公孫瓚出身世家大族,「為人美姿貌,大音聲,言事辯慧」,長相俊秀,聰慧過人。公孫瓚武藝高強,《三國志》記載,有一次公孫瓚帶領數十個騎兵到塞外巡邊,遭遇鮮卑族騎兵數百人。公孫瓚臨危不懼,手持雙頭矛,迎頭沖入敵軍陣中,轉瞬之間刺殺十幾人,以彪悍著稱的鮮卑騎兵,被公孫瓚打得潰不成軍,狼狽而逃。
在與大軍閥袁紹的爭霸戰中,公孫瓚還曾差點幹掉袁紹。初平三年,在冀州之戰中,袁紹大軍初戰告捷,公孫瓚敗退。袁紹急忙揮師追擊,誰知公孫瓚親自帶領兩千人的奇兵,繞到袁紹大軍背後,對袁紹的大本營發起突襲。袁紹措手不及,被團團包圍。公孫瓚「圍紹數重,射矢雨下」,眼看袁紹就要小命不保,關鍵時刻袁紹的大部隊聞訊回援,才把公孫瓚擊退。
《後漢書》記載,公孫瓚自恃武勇過人,作戰時喜歡騎白馬,常帶領十餘個擅長騎射的精銳部下,全都騎著白馬縱橫馳騁於敵陣。敵軍望風披靡,稱之為「白馬長史」。《三國志》記載,趙雲帶領人馬在家鄉翼州起兵,投奔的第一個主公就是公孫瓚。趙子龍在公孫瓚手下擔任武將好幾年時間,對公孫瓚下跪自然是常有之事。
另一個騎白馬作戰的武將,是曹操手下的龐德。龐德出身馬騰馬超的西涼軍,是西涼軍中的得力幹將。馬超兵敗後,龐德歸順曹操,受到曹操厚待,從此死心塌地為曹操效力賣命。《三國志》記載,在樊城之戰中,龐德率軍與關羽對壘。「德常乘白馬,羽軍謂之白馬將軍,皆憚之」,龐德時常乘坐白馬出戰,關羽的部下都很忌憚他。
在兩軍陣前,龐德面對威震天下的關羽,毫無懼色,甚至「親與羽交戰」,親自上陣和關羽單挑,並且不落下風。龐德射藝如神,在交戰中他還射中關羽一箭,「射羽中額」,射在關羽額頭上,差點要了關羽的命。
※明朝1個大才子,在山上做了1件事,結果當場累死,人們都說活該
※戰場上,他幫朱元璋躲過致命一箭,朱元璋當了皇帝,他第1個辭職
TAG:木木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