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歷史」孟子遇見這個人,嚇不死也發昏!
圖片來自網路
臨淄有句民諺:「孟子遇見淳于髡(kūn),嚇不死也發昏。」淳于髡是誰,為啥亞聖孟子也怕他?
淳于髡是戰國時期人,出身卑賤,其貌不揚,身高不足七尺。「髡」是先秦時的一種刑法,指剃掉頭頂周圍的頭髮,是對人的侮辱性懲罰,淳于髡以此為名,其社會地位可想而知。再加上他的外貌條件實在差強人意,所以日子不好混啊,不得不做了齊國的「贅婿」(上門女婿)。
男女授受不親?
但你千萬不要因此小看淳于髡,他雖然相貌、出身差了些,但博學多才,是齊國稷下學宮中最具有影響的學者之一,尤其以滑稽多辯著稱,嘴巴一張一合就是一條富含哲理的隱語,常常把人辯駁得心悅誠服、五體投地,就連當時的儒家代表人孟子都被他刁難過。
一次,孟子遊歷齊國,淳于髡作為齊國「百家講壇」稷下學宮的主講者,就前去拜訪孟子,順便探討一下學術問題。
淳于髡問孟子:「請問先生,男女授受不親,是儒家禮制的規定吧?」根據當時儒家的禮制,除父女、夫妻之外,普通男女之間是不允許肢體接觸。
圖片來自網路
孟子不知淳于髡早已涉嫌,就說:「當然。」
淳于髡又問:「假如你老婆掉水裡了,兄弟我是救她還是不救呢?」
孟子不假思索地回道:「嫂子溺水了卻不去救,簡直就是狼心狗肺!」但他說完又立刻意識自己的話前後矛盾,趕緊補充說:「男女授受不親,的確是禮。但救嫂子,是權宜之計啊。」
淳于髡話鋒一轉,又問:「那現在天下黎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你為什麼不伸出友愛之手呢?」
還真是句句暗藏殺招呢,回答稍有不慎,孟子一世英名就掃地了。孟子畢竟是亞聖,說:「救天下黎民要授之以道。嫂子掉水裡,可以拉一把,難道天下人還得挨個去拉嗎?」
淳于髡語出不凡,簡簡單單三個問題,直達問題本質,與孟子有來有往,險些難倒儒家亞聖。
圖片來自網路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淳于髡說話特別喜歡打啞謎,多次用隱語的方式諷諫齊威王,讓他居安思危,革新朝政。「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都與淳于髡有關。
齊威王剛當上國君的時候,一高興,只顧著縱情聲色,夜夜笙歌,什麼江山社稷、國家百姓全都拋之腦後。當時諸侯兼并日益加劇,齊國地盤已經被其他諸侯國滿滿蠶食。長此以往,齊國危矣。
可是大家又不敢勸,淳于髡針對齊威王好隱語的特點,十分隱晦地提醒:「國都之中有隻大鳥,落在了大王您的庭院里,那鳥三年不飛又不叫,大王您知道這隻鳥是怎麼回事嗎?」
齊威王略一思索,旋即明白了淳于髡的用意,也用隱語回答:「此鳥不飛則已,一飛衝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從此,齊威王痛改前非,下詔命令齊國七十二個縣的長官全來入朝奏事,賞一人,殺一人;同時,廣招人才,操練兵馬,抵禦外敵。其他諸侯見齊國重新強大,都把侵佔的土地歸還了齊國,齊國聲威長達三十多年。
本文系原創文章,版權歸【文藏】所有,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趣談歷史」大漢第一遊俠,漢武帝妒忌到要置他於死地!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頭條號!
※【趣談歷史】古代花樣漱口,敦煌壁畫這個刷牙動作太銷魂!
※捧出各式珍寶——嘉德香港春拍在即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