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些讀不懂還念錯字的書

那些讀不懂還念錯字的書

傅佩榮教授說:學習國學我一向有個主張,這是個大致的、有彈性的分法:

30歲之前要讀儒家,40歲之後讀道家,50歲左右讀《易經》。

30歲以前你投入社會,準備成家立業,一定要非常積極地面對人生,讓自己了解只要學習就有希望,使人有一種振奮向上的動力,當然要學儒家。

念《孟子》使心中充滿道德勇氣,要培養責任感,承擔時代的挑戰和使命。

從40開始一定要學道家,因為到那個時候你已對人間冷暖、善惡有了更全面的認識,發現很多不公平、不合理的結構性問題,應該用道家的智慧將人生看成一個整體,要逍遙一些。

50歲左右則要讀《易經》,學會把握生命的全局,提升生命的境界。

教書40載,演講超1000場,他說改變命運的不是性格,是觀念。

傅佩榮是誰?

他是出生在台灣的上海人,18踏入哲學的門,從此研究哲學50年

他是耶魯大學的哲學博士,通曉5國語言,他翻譯的作品超過300萬字,他卻說:我終究是使用中文的人。

他是勤奮的教書匠,已經出版146本著作,超過2000萬字,他也是兩岸講座場次最多的學者之一,他的「哲普「講座已經超過1000場

他受西方哲學啟蒙,作品從蘇格拉底到加繆,他卻說,我只有一個偶像就是孔子,他的粉絲有80歲的畫家,也有8歲的書法金獎少年,企業家說他講的周易「包教包會」,年輕人說聽他講了孔孟「從此愛上了國學」,中年人說他講老莊「打從心眼裡舒服」。

而在台灣地區,傅老師還有更多比孔孟老莊更火爆的講座,他的學生說「沒有想到傅老師這麼幽默,哲學講座可以講的這麼不『嚴肅』」。

他開始的時候教的是西方哲學。後來發現在西方哲學領域,只能做一個介紹者,沒有辦法做一個真正引導思潮的創始者,所以便把焦點轉到東方,轉向中國哲學領域。他說「高明的哲學,不必去西方找」。

傅佩榮教授在千年古鎮西溪為長江商學院的學生上課

有些書讀不懂,還念錯字,那不如不讀

我們今天講國學,一定要了解講義理是最重要的,考據、辭章是研究者的事情。我們現在不可能用古詩來對話交談,因此,今天的國學一定要注意跟現代人的經驗相結合。

經典是古人寫的,經驗是現代人正在發生的,它們一定要融合起來、互相驗證,才能使經典不脫離實踐。

今天為大家推薦一套傅佩榮老師的譯解經典系列,既讓你讀懂書還不會念錯字。

《傅佩榮譯解經典系列6本套裝》傅佩榮教授唯一授權,親自修訂版

限量200套

搶購價273.7(包郵)原價391

此作品共有6本,囊括了國學領域中地位最高的7種經典傳統文獻:《大學》、《中庸》、《論語》、《孟子》、《老子》、《莊子》和《易經》。

作者以哲學思辨為重點,把握「澄清概念,設定標準,建構系統」的原則,對古文區分章節,加註拼音,用白話釋義,配以義理注釋,並對書中的關鍵概念以及價值判斷作了清楚的說明,希望藉此建構中國古代賢哲們的哲學體系,為當代公眾閱讀和研學典籍提供參考。

在《易經》里念錯一個字你可能白讀了!

看看這幾個字你會讀嗎? 80%的初學者甚至多年研究《易經》的人,都可能會念錯。

日常生活中,屯確實常被念成(tún),比如那首歌就是這麼唱的:「我的老家,就住在這個屯,我是這個屯裡土生土長的人兒……」但在《易經64卦》中,第3卦,水雷「屯」的正確讀音是(zhūn)。

比卦為第8卦,水地比,《易經·序卦傳》說:「眾必有所比,故受之以比。」比(bì)是親近依靠、相互幫助之意,而不同於讀作bǐ時作比較、對比的含義。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比」還保留著(bì)這個讀音。

否卦是第12卦,天地否,要讀成(pǐ),《易經·序卦傳》說:「物不可以終通,故受之以否。」意思是永遠通達是不可能的,所以會有阻塞。否(pǐ)在這裡的意思是閉塞不通。天在上,地在下,互不相通,形成閉塞不通的現象,萬物無法生長,人類又怎能生存。讀作fǒu時,意思多為不、不同意。

其實否(pǐ)這個音,我們是常用的,一個成語叫做 「否極泰來」,意思是,壞的到了盡頭,好的就來了。這個成語就是源自本卦。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就不列舉了。

《易經》作為群經之首,歷經近三千年的文化變遷,其中有很多漢字已經失去了它原來的意思和讀音,還有一些今天更不再使用,成為標準的生僻字,難記,難寫,易讀錯。這本書將為讀者一一糾正。

歷代哲學家中,最常被人忽略的人是誰?是莊子。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道家學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先秦七子之一,與老子並稱「老莊

先秦時期留給我們的資料少之又少,如果我們想看有關莊子生平的原始史料的話,基本上只能去看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老子韓非列傳》。

從司馬遷開始,我們就沒弄懂莊子,對於莊子這麼重要的人物,司馬遷在《史記》里的篇名中連名字都不提,僅用235個字便打發了,司馬遷為何如此草率?究其原因,還是司馬遷對莊子的一些誤解。

司馬遷(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是中國古代非常偉大的史學家。

司馬遷介紹《莊子》一書時,只提到《漁父》、《盜跖》、《胠篋》三篇文章。完全沒有涉及《莊子》的內篇,即我們熟知的《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充符》、《大宗師》、《應帝王》,這七篇才是莊子思想的精華所在。

可見,司馬遷並未把握莊子思想的重點,對莊子的了解有其局限性。

當然,我們不必苛求司馬遷。司馬遷是史學家,不可能什麼都懂,尤其是哲學。學習哲學,尤其是要達到一種更高的境界,需要一種很特殊的思維。

我們指出這些錯誤也不是為了要責怪司馬遷,只是希望讀者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到莊子的價值。

莊子的思想上承老子,下啟禪宗,旁通儒家,對照西方,啟發人生,特別是對於這個浮躁的時代,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

自司馬遷開始,《莊子》一書備受冷落與誤解,而今天,我們得以有機會重新發掘這座智慧的寶藏。

為什麼老子的金句可以像預言一樣神准?!

「《老子》共81章,5000多字,我每年都要至少講1遍,一次講6天,但每次依然會有新的感悟。與儒家經典的通俗易懂不同,道家的代表作《老子》初讀時感覺很玄虛,但每每細品都回味無窮。」傅佩榮教授說。

《老子》中很多句子短小精悍,了解這些句子,並用它們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可以給我們很深刻的啟發。

世界這麼亂,但閱讀者持身不亂

閱讀傳統經典看似無用,卻直接影響一個人的生活品質。

只有書讀得多,人的內心才能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不被流俗侵擾。

越讀書,你就越知道這個世界的運轉邏輯;越讀書,你就越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閱讀像萬事一樣不可強求,得之我幸,失之我命。

但是,重拾經典,熟讀聖賢,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目力所及,總有風光旖旎。

—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活法 的精彩文章:

禪定修道,是一種大福報
翁杭忠:沒有永遠不景氣的行業 只有不爭氣的人(下)

TAG:活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