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如何飲食調理,養好胃?
慢性胃炎的調理
工作之餘,同事,親戚朋友,諮詢胃炎調理的人很多,一直想寫一篇有關這類的知識分享給大家,今天終於靜下心來談一談了。
胃炎是各種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為最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之一。胃炎長期不愈或反覆發作,稱作慢性胃炎。
如下表現的佔有3條,一般是慢性胃炎,請到醫院做進一步確診:
1,胃口不好,用食後腹脹加重,平卧時減輕
2,常出現胃痛、噁心,偶有便秘或腹瀉
3,易積食腹脹、胃口不佳,食欲不振,早飽。
4,常有上腹部疼痛或不適且無規律,與飲食無關。
5,經常性噯氣、反酸、噁心
6,體型消瘦,伴有貧血。
7,常口乾口苦,食之無味,易舌炎
胃炎形成的原因:
胃病的發生與精神因素、飲食不當、生活習慣等多種因素有關。
精神因素是指經常性和持續性出現的恐懼、焦慮、憂慮和緊張等異常情緒變化;
飲食不當因素是指不注意個人飲食衛生而導致的飲食不清潔引發的細菌性胃炎,;
生活習慣因素是指飲食、生活的不規律導致的胃炎。
還有藥物刺激等。
最後一種因素即生活習慣因素最常見,如:長期喜進食刺激性重口味飲食,如喜辣椒、飲烈酒、喝濃茶,吸煙,過於粗糙食物;經常性的進食過快,過燙、過冷的食物;常饑飽無度,三餐無規律;生活起居不規律、經常熬夜的人等。
胃病高發人群包括:財務人員、司乘人員、醫務人員、教師、科研工作者、企業管理者,一部份辦公室白領等,置身於快節奏生活中的人們,工作和學習均需要精神高度緊張,加之飲食時間、饑飽程度無規律,經常飢一頓飽一頓,很容易導致胃病的發生。若再加上不注意規律生活起居、經常熬夜的人,其胃酸的分泌與胃腸的調節功能容易發生紊亂,更易引發胃病。
很多人不當胃病為一回事,扛一扛就過去了,最難受時隨隨便便買個葯吃吃緩解一下就算了,常常拖成慢性胃炎,甚至成更嚴重的消化道疾病。
慢性胃炎除了看醫生,還應同時進行飲食治療,胃腸調理起來比較講究,有些人會感覺麻煩,俗話說「養胃養胃」,胃腸一但出問題了,就要能耐下性子來養,急不得。
1.供給營養豐富的平衡膳食
平衡膳食可以充分補充患者所需的能量和各種營養素,促進機體健康。對於已經出現營養不良和貧血的患者,應注意在飲食中增加富含蛋白質及鐵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瘦肉、魚肉,以及動物的肝臟等。
2.減少膳食纖維的供應
為了減輕患者胃部的不適,應選用含粗纖維少、無刺激性、細軟、易消化的食物。
膳食應以少渣流食和半流食為主,發作時可先進食米湯、藕粉、蛋湯、新鮮果汁等少渣流食,以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待病情好轉後,再逐步過渡到蒸蛋羹、爛麵條、雞蓉或肉末粥、饅頭、菜泥粥、餛飩等少渣半流質食物,隨著病情的穩定可給予軟飯。
蔬菜和水果應盡量選擇含粗纖維少的,如西紅柿、土豆泥、菜花、冬瓜、西葫
蘆、茄子、黃瓜等。而芹菜、韭菜、豆芽、蔥頭、筍,藕等含有大量粗纖維的蔬菜和未成熟的水果,不宜食用。
?
3.避免攝取對胃黏膜有刺激性、損傷性的食物和藥物
避免攝入各種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及調味品,如:辣椒、咖喱、胡椒、生蒜、濃茶、咖啡等。
避免攝入過冷、過熱的食物,如冰激凌、雪糕、冰棍、剛出鍋的食物等食物
避免攝入堅硬、粗糙及煎炸食物。
少吃腌制食物,不吃變質、不潔的食物。
避免服用一切可刺激冐黏膜的藥物,如非甾體類消炎藥(阿司匹林、吲哚美字)等。
4.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進食時應細嚼慢咽,使食物與唾液充分混合,有利於保護冑黏膜。
飲食應規律,定時定量,少量多餐,每餐不宜吃得過多,可適當增加進餐次數,間隔時間要合理,全天以5~6餐為宜。
每餐勿飽食,可使胃部負擔不過大,有利於調整胃的功能。
5.忌煙限酒
香煙中的尼古丁能作用於迷走神經,破壞正常的胃腸活動,使膽汁迴流入胃,破壞胃黏膜。同時又促使胃泌素和胃酸的分泌增加,加重胃黏膜的損傷,從而加重胃炎病情。
酒對胃的影響包括兩方面。一方面,酒能促使胃血管中的血流增加,有利於胃黏膜的修復;另一方面,飲酒能直接破壞胃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
因此,正常人可以每天少量飲酒,胃炎病人最好不飲酒。
?
6.推薦食材及烹調方式
建議患者飲食可常選擇牛奶、米湯、豆漿、煮蛋、麵食、雜糧養生粥、豆腐、冬瓜、豬肝、豬腰、西紅柿、茄子、紅棗、綠葉蔬菜、黑木耳、猴頭菇、魚、瘦肉等,烹調方法以蒸、煮、燉、燴、煨等為主。應將食物切細煮軟,粗糧細做,這樣既可以保證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又可以避免食物對胃黏膜的刺激。
總之,通過飲食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營養狀態;可以使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而去除病因;可以增加營養,保護和促進胃黏膜的恢復。最後,還有是要保持良好的習慣,並讓習慣成自然,才能「養好胃」,長期保持健康狀況。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