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京劇名家趙燕俠:梨園芬芳,燕聲齊鳴

京劇名家趙燕俠:梨園芬芳,燕聲齊鳴

《碧波仙子》(左)《白蛇傳》(右)劇照

一炮而紅 創立流派

趙燕俠不僅是趙派創始人,還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京劇)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趙燕俠5歲登台,在《三娘教子》中扮演薛倚哥,獲得成功,此後在父親趙筱樓的嚴格訓教下開始了從藝生涯。10歲左右,她就在武漢、上海和廈門等地演出了多部重頭戲。她14歲進京,師從荀慧生、諸茹香、李凌楓、何佩華等深造。她15歲開始正式掛牌,在侯喜瑞、葉盛蘭、馬富祿等名家的輔佐下於北京三慶戲院連續3天登台,分別主演了《十三妹》《大英傑烈》和《翠屏山》,一炮而紅。她挑起「燕鳴社」的旗幟,並且先後與譚富英、金少山、楊寶森、李少春、馬連良、裘盛戎等同台演出《霸王別姬》《二進宮》《桑園會》《四郎探母》和《坐樓殺惜》等劇目,或與他們同列頭牌,或不分牌次。1951年,北京私立藝培戲曲學校成立董事會,年僅23歲的趙燕俠就與王瑤卿、梅蘭芳、程硯秋、荀慧生、尚小雲、馬連良、譚富英、蕭長華、郝壽臣、老舍等前輩共同成為董事會董事。她與許多獨自挑班的藝術前輩一樣,為籌建學校義演籌款。由她擔任領銜主演的燕鳴社,後改為燕鳴京劇團,以穩定的票房收入,走遍全國各地,以不斷排演的新戲和鮮明的藝術個性持續演出達15年之久。其後,燕鳴京劇團在政府的動員下併入了當年實力最為強大的北京京劇團,她與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並列五大頭牌。20世紀50年代初,她就開始創排了自己的新戲《孟姜女》《春香傳》《風雪寒窯》和北京京劇舞台上的第一個現代戲《白毛女》,這些戲得到了業內外的一致好評和可觀的票房收入。1963年,與馬連良、張君秋、裘盛戎組團赴香港演出,她成功地主演了《碧波仙子》《盤夫索夫》《荀灌娘》;後又應邀與老前輩姜妙香聯袂加演3場《玉堂春》,以鮮明的藝術特色受到海內外觀眾的一致肯定。周恩來總理觀看了她的演出後,不但稱讚她主演的《玉堂春》就是「中國的《復活》」,而且熱情地支持她創立獨特的表演風格,認為「趙燕俠完全可以稱為趙派」。在排演了《紅梅閣》《白蛇傳》和《沙家浜》等劇目之後,她的表演藝術又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青年時期的趙燕俠

趙燕俠戲路寬,能勝任青衣、花旦、刀馬旦、文武小生。在從藝的道路上,她也創造了幾項「第一」,即:第一位在京劇舞台上演京劇現代戲的演員;上世紀50年代,一級京劇演員全國共有14位,她在其中最年輕且是唯一的女性;「文革」結束後,第一個率領京劇團走出國門,在美國進行為期3個月的商業性演出,為國家賺取外匯25萬美元;第一個在文藝界搞體制改革,打破鐵飯碗,帶頭搞承包,帶團到全國巡演。

變革創新 別具一格

趙燕俠是獨樹一幟的藝術家,她演的《紅娘》《花田八錯》《辛安驛》《荀灌娘》《玉堂春》等劇,在繼承荀派表演風格的基礎上,結合自身條件大膽突破。她表演洒脫、嗓音甜亮、唱腔悠揚、念白清脆、咬字清晰,而且善於塑造不同類型的藝術形象,這些鮮明的藝術特點形成了京劇的趙派風格,趙燕俠也成了唯一一位女性京劇流派創始人。

左右滑動查看,從左至右分別為《玉堂春》《荀灌娘》《花田八錯》劇照

趙燕俠從20世紀50年代初就開始將變革創新意識付諸實踐,為了讓不同年齡、不同階層的觀眾都能聽清、看懂自己的戲,她傾注了大量心血。

比如,她在發音吐字方面十分講究,無需字幕的配合就能讓觀眾聽得清清楚楚。這不僅得力於口齒功力之深,還在於她把那些觀眾費力難懂的湖廣音的字和某些上口字、尖字大膽捨棄,改用觀眾易懂的京音,清晰明了又不失京劇的韻味。

她特別注意唱念中的情感,總是把優美動聽的唱腔和感人的情緒融為一體。為此,她特別重視向生活學習,向其他藝術門類學習。為了演好《沙家浜》中開茶館的老闆娘,她就從南方賣開水、燒「老虎灶」的老太太身上學了許多習慣動作和說話語氣。

在運用程式的過程中,她經常把生活中汲取的營養融化在傳統的表演程式中,使舊有的程式呈現出生活的靈氣,達到出神入化的藝術境界。在許多藝術處理上,她都有自己的獨特思考。如,《白蛇傳·合缽》中母子分離時唱的大段「二黃三眼」,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那段「小乖乖」。這段唱腔的安排,一方面要成為全劇的「豹尾」,另一方面也要通過這段唱腔體現出母親對愛子的真情。她特彆強調白素貞此時此刻面對的是即將天各一方、尚在襁褓中的嬰兒,母子分離,是撕心裂肺的傷痛,所以面對嬰兒的唱念要含著熱淚,聲音要柔軟,夾著哭泣的聲音,表達出母親對兒子的憐愛。如她在唱之前一聲「兒啊」,僅兩個字就已經深深地刺痛了觀眾的心,使劇場內頓時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當她唱到「再親親兒的臉,再吻吻兒的腮」的時候,那種生離死別的情感深刻地感染著觀眾,使之無不動容。由此,一出別具一格的趙派《白蛇傳》誕生了,成功了,站住了,並且膾炙人口、廣為流傳。

2017年12月,趙燕俠在展演新聞發布會上。

趙燕俠創立的趙派藝術,是在深厚的傳統藝術的基礎上,根據時代變遷而不斷變革的藝術,是充滿青春活力的藝術,是京劇藝術貼近時代、貼近現代青年觀眾的一個具有重要現實意義的創舉。

展演精彩 燕聲齊鳴

2018年適逢趙派創始人、北京京劇院奠基人之一趙燕俠先生90歲華誕暨舞台生活85周年。值此之際,北京京劇院於4月10日至15日隆重推出「慶祝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趙燕俠先生誕辰90周年暨舞台生活85周年展演」,並得到了北京市戲曲藝術發展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領銜主演登台亮嗓,名家薈萃;青年演員輪番獻藝,流派紛呈;趙派弟子、學生紛紛出場,「燕聲齊鳴」……4月10日,北京長安大戲院,一場盛大的京劇演唱會拉開了此次慶祝活動的序幕。緊接著,4月11日至15日,《玉堂春》《花田八錯》《碧波仙子》《荀灌娘》《白蛇傳》,5部趙派劇目由趙燕俠的女兒、趙派青衣演員張雛燕攜手趙派弟子、學習趙派的學生共同演繹,集中展示趙派藝術在當代京劇舞台的活力,全面彰顯趙派藝術的迷人魅力。

據北京市文化局黨組成員、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傑介紹,趙燕俠與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荀慧生和馬連良、譚富英、張君秋、裘盛戎這些前輩藝術大師同為北京京劇院的奠基人,她的舞台藝術和創造精神是北京京劇院的寶貴財富。趙燕俠對京劇藝術和北京京劇院都有不可磨滅、不可取代的貢獻。因此,在趙燕俠九十華誕和從藝八十五載之際,北京京劇院隆重舉行系列慶祝演出,是為了全面彰顯趙派藝術的迷人魅力,讓廣大觀眾見證趙派藝術的繼承和傳播。

(本版文圖由北京京劇院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化報 的精彩文章:

一個被湮沒千年的周代封國!揭開陝西劉家窪春秋墓地考古之謎
國家藝術院團在行動,以文藝精品禮讚最美勞動者

TAG:中國文化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