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葯集團進入恆指:醫藥行業的歷史性事件
恒生指數是香港最早的股票市場指數之一,自1969年11月24日推出以來,一直獲廣泛引用,成為反映香港股票市場表現的重要指標。恒生指數成分股,從1969年最開始的33個進一步擴容到50個(2007年調整,2012年達到)。
作為香港最有代表性的指數,恆指的篩選標準對穩定性、流動性要求最高,因此,港股上市公司被納入恆指,基本證明了該公司的基本面穩健(長期維持大市值),交投活躍(流動性好)。恆指不僅見證了港股的歷史,也是被大量被動基金配置的指數,上市公司被納入後,由於大量被動資金的配置,股價的穩定性更強,因此,被恆指納入,是每一個優質藍籌的夢想。
5月4日,恒生指數公布季度檢討結果,石葯集團(1093.HK)加入恒生指數,成為全市場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納入恆指的醫藥藍籌,指數權重0.97%,季檢變動將於6月4日起生效。
以石葯為代表的醫藥行業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終於有部分頭部公司從激烈的行業競爭中脫穎而出,登上指數的舞台。
▌一、創新引領高增長
2018年1月23日,石家莊市國稅系統2017年度百強納稅人表彰大會如期舉行,上市公司石葯集團旗下子公司恩必普葯業成為了唯一一家進入利稅五強的醫藥類公司。而排在其前面的,分別是中國石化石家莊煉化分公司、河北白沙煙草有限責任公司、河北省煙草石家莊市公司、國家開發銀行河北省分行。
恩必普葯業正是石葯集團旗下創新葯業務的核心公司,核心大品種恩必普就是石葯研發、商業化能力的最好註腳,1999年決定轉型醫藥製劑領域的石葯集團就已經高度重視創新葯,用了5000萬人民幣從中國醫學科學院手裡取得了國家一類新葯恩必普(丁苯酞軟膠囊)的專利,恩必普是國內第一個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全新化學藥物、我國第三個一類新葯,曾獲頒發「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014年5月17日,石葯的「恩必普」獲得被譽為中國工業「奧斯卡」的「中國工業大獎」,這也是該獎項創立9年來第一次頒發給製藥企業。
恩必普1978年開始研發,歷時20多年, 2004年上市銷售,直到2010年,恩必普開始發力,到了2013年,恩必普的銷售額達到10億元人民幣,隨後,恩必普迅速放量,帶動石葯整個創新葯業務的整體發展。
2017年,恩必普營收35.67億港元,同比增長34.7%;其中恩必普軟膠囊貢獻17.94億港元,同比增加27.9%,恩必普注射液貢獻17.73億港元,同比增長42.3%,兩個劑型均進入新醫保目錄,同時去年,恩必普也再次列入《中國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診療指導規範》和《缺血性卒中腦側支循環評估與干預中國指南(2017)》,進一步加強恩必普的臨床依據。
2018年3月,恩必普軟膠囊就治療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獲得FDA頒發孤兒葯資格認定,從2015年7月公司已經在國內進行臨床研究,新的適應症的開發將會為恩必普帶來進一步的市場空間。
作為中國醫藥歷史上少見的成功商業化的一類新葯,恩必普至今依然在產品的上升周期,對於創新葯,石葯集團有著完整的從研發到商業化的運作經驗,有成功經驗複製,在其他新葯的研發、推廣上更高效。
2017財年,在恩必普的帶領下,創新葯板塊全面發力:
歐來寧營收13.11億港元,同比增長22.2%;
玄寧營收6.72億港元,同比增長47.6%;
多美素營收5.23億港元,同比增長47.1%;
津優力營收3.75億港元,同比增長144.7%。
2017年,石葯集團創新葯產品實現銷售收入約65.82億港元,同比增長37.9%(或按固定貨幣基準增長39.5%)。
正是由於創新葯的強力拉動,發家的普葯、原料葯穩健發展,石葯集團的整體業績連續多年穩定增長:
2017財年,公司實現收入總額154.63億港元,較2016年增長了25%(撇除匯兌影響,同比增長26.6%);
毛利率為60.4%,同比增長9.4個點;股東應占溢利27.71億港元,同比增長31.9%(撇除匯兌影響,同比增長33.6%);
基本EPS和攤薄EPS均為45.48港仙,建議派發末期股息每股15港仙;
歸屬股東利潤為24.71億港元(約人民幣19.94億元),同比增長了31.9%,石葯集團歸母凈利潤、分紅連續五年維持增長。
▌二、高效的研發體系
公司持續的重視研發工作的推進,目前在研新產品約200個,主要集中在心腦血管、代謝類疾病(如糖尿病)、腫瘤、精神、神經等領域,其中新靶點大分子生物葯、細胞免疫治療及幹細胞領域25個,小分子新葯12個,及原化葯3類新葯(現在新分類為3類或4類藥品)共55個(其中48個已獲臨床批件)。
年內在中國取得6個藥品的臨床研究批准,提交了11個藥品的生產申請。目前尚有26個待批生產的藥品及20個(包括1類新葯9個)正在進行生物等效試驗或臨床研究的藥品。2018年2月,本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適應症:乳腺癌)取得了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生產批准。
在美國進行的簡約新葯申請(「ANDA」)方面,本集團年內取得8個藥品的ANDA註冊批准,目前尚有5個待批的藥品。
2018年1月9日,從優勢的小分子領域切入生物創新葯領域,以不超過人民幣3.56億元收購武漢友芝友生物製藥有限公司最多39.56%的股權,該公司為國內在雙特異性抗體研究領域技術領先的企業,並已取得2個國內雙特異性抗體的臨床批件。
毫無疑問,作為少有的市值千億級的醫藥公司,石葯集團的研發能力處於國內一線,管線中的布局,從國內的創新葯,到仿製葯一致性評審,再到FDA審批的孤兒葯,如果重點品種展開來梳理,沒個幾萬字拿不下來,創新葯的估值體系和仿製葯完全不同,那對於絕大部分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理解石葯集團這類型的創新葯公司呢?
作為大型的醫藥公司,都有豐富的在售管線,也有豐富的在研管線,整體的增長趨於穩健,再想有短期爆發性的增長不太現實,買大型的醫藥公司,某種層度上,就是在買一個成熟的:研發-併購-銷售體系,醫藥行業是一個長跑的行業,一旦先發優勢出現了,在一個行業向上的大周期了,只要管理團隊保持住優勢,穩定的增長,優勢會越來越大。
目前石葯集團的首席科學家是李春雷博士,2004年,李春雷瀋陽藥科大學博士畢業,當年10月份入職石葯集團,2017年12月12日進入上市公司董事會,全面管理研發工作。入職之後,李春雷在石葯集團旗下中奇製藥主持抗腫瘤納米脂質體藥物研發,帶領的團隊實現阿黴素脂質科研成果產業化,打破了國外企業對該藥物的壟斷。
2017年,阿黴素脂質體銷售額突破5億元,脂質體技術平台也成為今天石葯集團的六大關鍵技術平台之一。目前石葯搭建起1500人的研發團隊,碩士、博士、海歸等高端人才超過500名,擁有3名國家「千人計劃」學者。
公司的大戰略有董事長蔡東晨把握方向,商業化團隊又有恩必普這樣的成功案例,從戰略到研發到銷售,整個管理團隊被證明是成功的,一個重磅的大品種難得,更難得的是一個優秀的管理團隊,一個體系的可靠性遠比一個品種的可靠性大。
▌結語:
中國醫藥產業發展了這麼多年,從無到有,從當年的缺醫少葯到這兩年的千億市值初現,回看過去,能跑出來的都是真正重視研發,重視創新的穩健的醫藥公司,那些鑽政策漏洞的投機取巧的套路,不是已經消失,就是在消失的路上,只有創新,才是一個葯企長治久安的根基。
今年中美之間的貿易摩擦形式不容樂觀,美國對中國徵稅的領域裡面與醫療相關的就有:高性能醫療器械行業、生物醫藥行業,某種程度上即使忌憚中國相關產業的崛起會影響美國的利益。
緊隨其後,國內就對仿製葯企業減按15%所得稅徵收(石葯普葯板塊),最近又下降抗癌藥增值稅(石葯部分抗癌藥管線),可以預見,政府對於國內醫藥公司的發展會加大力度支持,大量的國產替代也是必然趨勢,也只有這樣,才能正真降低醫保的壓力,讓國人用上好葯。
石葯集團目前是全市場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納入恆指的醫藥藍籌,未來,會有更多的醫藥股進入重要指數。同樣的,未來國內醫藥工業第一梯隊的市值也不會僅限於千億出頭,需要做的只是挑選一個靠譜的團隊,分享整個行業發展的歷史性機會。
【作者簡介】
田品 | 格隆匯·專欄作者
投行出身,重組小達人
專註事件驅動型投資機會
【精華推薦】
※陶文傑:數據背後的樓市真相與未來
※小米上市:中國再無BAT
TAG:港股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