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張榜通緝,把犯人畫的四不像,能抓住人嗎?

古代張榜通緝,把犯人畫的四不像,能抓住人嗎?

古代確實有過這種「畫影圖形」的方式來通緝罪犯!在元代的「元曲」和明代的一些雜記中,都有過對古代辦案人員將犯人「畫影圖形」的記載和故事。《三國演義》中,董卓抓捕曹操時,便是「畫影圖形,捉拿曹操」,曹操被抓後,當著那副畫像說自己不是曹操而是過路客商,這說明一點,畫的根本就不像。

先說個有意思的小故事吧,當年蒙古人捉拿文天祥之時,就是用的這種方式,也因此抓了不少人,但沒有一個是正確的。福建秀才叫林附祖一次遭遇到蒙古人的盤查,拿出一張圖像比了比,然後開心的不得了,硬說他就是文天祥。理由是畫中的人跟林附祖都是四十來歲,而且都帶著斗笠,穿黑靴,還留鬍鬚,個頭臉型差不多,你和畫中人打扮這麼像,不是你是誰。這位林秀才太冤枉了,被拿到京口,後來蒙古人找認識文天祥的人一辨認,果真不是,跟真人差太多了。於是就把林秀才給放了,這個林秀才後來還真見到了文天祥,把這事一說,文天祥還特意做了首詩「畫影圖形正捕風,書生薄命入置中。胡兒一似冬烘眼,錯認顏標作魯公。」

以此看來用這種方式來通緝犯人的成功率是很小的,


保甲制度

這個最早的雛形應該是開始於從戰國時期商鞅,所謂「保甲制度(連坐)」,就是說把劃定的一片區域的人劃為一保,如果這個區域里有人犯罪,其他人不來檢舉,那麼這個區域的所有人都會受到株連而同罪。這個非常厲害,所以只要某個村裡、某個街道來個陌生人,當地人一定會「熱情」地主動去關照他。

保甲制度就是連坐,以「保」為單位,其中一個犯罪,其他人需要揭發舉報,要不然都跟著受牽連。有罪推定也就是在被盤查時,你要能拿出證明自己身份的東西,要清楚的證明「你就是你」,要說不清,先抓起來再說。古代沒有路引別想隨隨便便就到處溜,口音不一樣,說不定就抓你。

再者清代《埋優集》有記載,這種圖像會分送到犯人家鄉的地方保甲手中,讓他根據這上面畫的畫像和人物特徵去幫助抓捕,至於貼到城門口的那種,其實就為了告訴犯人,你丫犯罪了,看到了嗎,你畫像都被我們畫出來了,別沒事在城裡溜達,要跑就往城外跑,別惹是生非。


照身貼、路引

照身貼類似於現代的身份證,出門沒有它,住店投宿基本上是沒戲了,商鞅最後在逃亡路上,就因為沒有這個住店都被拒絕。路引則類似於現在的單位介紹信、通行證,凡人員遠離所居地百里之外,都需由當地政府部門發給"路引",若無"路引"或與之不符者,不僅你住店投宿不能,查到了還要依律治罪的。沒有這些東西,想要各地流竄,基本上很難。

捕快

這些人平日身著便裝,腰掛表明身份的腰牌,懷揣鐵尺、繩索,遊走於市井之間,當地的地痞流氓,三教九流,小商小販,沒有他們不熟悉的,要是突然出現一個外地來的陌生人,捕快或者他們的線人馬上就能知曉。

所以說,畫像之類的東西,就是起個輔助作用,只是提供一個年齡、身高之類的大體信息而已,作用就是縮小一下排查範圍,提高抓捕的幾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談古今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李牧大敗秦軍的肥之戰
徐福東渡找到「長生藥」為何不敢回國?

TAG:趣談古今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