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阿菜是一個我很羨慕的女生,她苗條、有趣,而且學時裝設計出身的她總是打扮的非常時髦,總能穿出自己的味道。
她是那種特別感性行動力也特彆強的人,就好像前幾天她突然心血來潮想剪頭髮了,就晚上十點到家,十一點就剪了頭髮。
「鷗鷗,我的頭髮怎麼樣呀?」剛剪了頭髮的她看起來幹練,但是也顯老了。
我心想每個愛美的女生都是挺在乎自己的外表的,於是就回答,「看起來挺潮的!就是比起之前的頭髮顯得臉大了一點。」
「啊,所有人都說我現在臉大。」阿菜完全沒有聽到我的誇獎只聽到了「臉大」兩個字,一下子就成了蔫了的白菜。
「我覺得還好呀,你換個髮型感覺氣質都御姐了,挺漂亮的!」我忙安慰道,但是阿菜看起來還是很不開心。
到了晚上,她又問我,「我這個頭髮是不是不好看呀?我有點後悔剪了這個大頭了!」
其實在我眼中,阿菜的新髮型還是蠻特別的、挺勇敢的,身邊敢這麼「造」的真的只有她了!我很羨慕她的勇氣,於是我就說,「挺好的!我覺得你這個頭髮真的很特別,很有勇氣。非常適合有個性的你呀!」
可是聽了我的話,菜菜卻愣了一下。
「啊?你覺得我有個性?」
「是的呀,我覺得你穿衣服都挺特別的,很敢穿很有個性呀!」
「可是我沒有覺得自己很有個性唉?」
「額?你不覺得自己很特別嗎?」這還真是奇怪!在我眼中菜菜是那種大夏天也敢穿毛皮大衣的女孩子,非常有自己的特點。
「我覺得自己還蠻不特別的。我覺得我挺沒主見的。」說到這裡阿菜不好意思的撓了一下頭。「我感覺一直遇到事情都不怎麼敢表達自己的意見,挺沒氣場的。」
原來在我眼中完美的阿菜,也會有自己苦惱的地方,也會存在著缺陷。這個時候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以前一句話--一個人自不自卑真的和她優不優秀沒什麼關係。
心理學家阿德勒有一個觀點被很多人認同:人的自卑感來自於主觀的臆造。其實,困擾我們的自卑感不是「客觀性的事實」而是「主觀性的解釋」。
就像阿菜一樣,在我眼中完美的阿菜,在自己的心中卻會有自卑的一面,覺得自己沒主見沒個性。
一個人的自卑感真的和他優不優秀真的沒關係,因為對於自己的評價只有自己能給予。
那一個人到底要怎麼減輕自卑感呢?其實很簡單,就像《被討厭的勇氣》一書中有一個回答說的一樣:自卑感其實人人都有,自卑感只是感覺目前的「我」有所欠缺。也正是自卑感在催促著人們追求優越性,所以只要努力去彌補自己所欠缺的部分,就能減輕自卑感了。
簡單來說就是覺得自己的胖的就努力去減肥、覺得自己笨的就努力去多讀書,你努力去彌補不足了,自然也不會這麼自卑了。
當然,堅持才是最重要的,不保證半途而廢會不會給你帶來毀滅性的打擊。
自卑感真的是人人都有,在生活中我發現除了大人會自卑,就連小孩子也可能會有自卑的情緒。而且很奇怪的是,小孩子的自卑並不代表他不自信,一樣的時候自信也可能和自卑兼容,變成另外一種表現形式。
班上有一個小朋友平時上課非常的積極,而且私底下也挺開朗,讓人感覺他應該是很自信的。但是有一段時間來,一到創作他就會變的情緒激動,總是做到一半,就把作品扔掉。
如果硬要和他對話討論怎麼回事,是老師不夠關注你嗎?還是家裡有什麼情況?他就會用哭泣和轉頭逃跑來逃避談話。並且一直在說「我不行的,我做不到的」。
我覺得孩子的表現太奇怪了,於是就去和爸爸媽媽做溝通,想讓爸爸媽媽和孩子問問是老師的關注度不夠?還是家裡怎麼了?可是爸爸媽媽也只是說孩子一直都是這麼敏感的,在家裡只要畫的有點不好的地方就會撕了畫作。爸爸媽媽也只是覺得孩子對自己要求很高,做不好就不願意去做了,沒有什麼奇怪的,而他們也習慣了。
但是,只能讓孩子一直陷入畫不好就撕的循環嗎?我不服氣。
知道了他對於創作有些敏感,對自己要求很高之後,每次創作前我就會和他說這個很簡單的,誇他上次都做了這麼難的東西,這個一定不會難倒他。有的時候,還會問需不需要什麼幫助,問他他想要什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都非常細緻的去對待他。就這樣子,我和他的感情越深,也越來越發現其實他有一個自己的世界,他是一個非常有想法的孩子!
終於有一天,在做一個小魚瓶子的時候,他完全沉浸到了自己的創作世界裡去了,創作的時候竟然完全不需要我的鼓勵,自己非常專註、一言不發的完成了作品。
我很高興,也很激動。下了課我很高興的問他,「今天你超棒的!一直在自己創作,你喜歡這樣嗎?」他點點頭。
「那以後你做東西的時候鷗鷗都不和你說話,你有問題要問我的時候再找我可以嗎?」這時候,他笑了起來,說了一句,「好的!」
在之後,只要是創作的時間我都盡量不干涉他,反而讓他越來越輕鬆。終於有一天,我又問他為什麼之前會做到一半就扔掉作品,他終於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阿仔,以前你做到一半就扔了,是因為你覺得做的不好嗎?」
他點點頭。
「那鷗鷗幫你把不好的地方弄掉,我們重新做,可以嗎?」
「我不要別人動我的東西,我要自己做!」原來,孩子異常的行為是有其他原因的,他有自己的想法。
「哦!原來是這樣的。那以後我就不幫你修弄壞的地方了,我教你怎麼修,以後你都自己修,可以嗎?」
他點點頭,然後笑了起來,眼裡好像有一整片星空。
後來我又問他,在家的時候玩玩具畫畫時候,如果東西壞了爸爸媽媽會幫他嗎?他說是的。
我想有人說「大人越幫孩子越差」,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當一個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如果我們總是貪圖方便直接幫助他們的話,那麼真的會產生很多問題。一來你幫了這次,下一次孩子遇到困難也還是不會,你就是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二來你幫他證明孩子是沒有這個能力的,就等於用行為告訴他,你不行,是對孩子自尊心的一種傷害。
所以之後,當我遇到孩子再做壞東西的時候,我的第一個反應變成了問他,「我們能不能一起想想辦法把這個作品再變漂亮啊?」寧願多花時間一起解決問題,讓孩子有成功解決問題的體驗,變的更自信。
所以為什麼有的人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會生氣、會激動的拒絕挑戰?是因為他們缺少處理事情的耐心,而之所以沒有耐心是因為缺少克服困境的勇氣,本質上就是不相信自己,存在著自卑感。
每一個暴脾氣之下可能隱藏的就是一個自卑破碎的內心。這時候更需要我們及時發現,及時疏導,把自卑感爆發的時刻轉換為讓自己更自信的機會。
很多人我們都覺得很好,像時髦的阿菜、活躍的阿仔,為什麼他們卻仍覺得自己不夠好呢?
其實真正決定內心感受的人,只有我們自己。可能從小習慣了賞罰教育,習慣了做得好的被表揚,做不好的被批評,雖然讓我們變的更加積極、更加上進的同時,也導致了我們會無意識的去用自己的缺點對比別人的優點,盲目的追求卓越。在與別人攀比的過程中,不斷受外界影響判斷著自己,失去了控制自己內心感受的能力,產生了自卑感。
終其一生,我們自身的感受只有自己能掌控,而自卑與不自卑只有我們自己能判斷。就像塞翁失馬的故事一樣,你的看法決定了你的幸福指數。
相信,其實你那麼好,世界定會對你溫柔以待!
-END-
TAG:紫閱書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