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乘百法明門論》舊講2.3

《大乘百法明門論》舊講2.3

《大乘百法明門論》舊講

最尊貴的凈蓮上師 宣講

《大乘百法明門論》,世親菩薩造,玄奘大師於貞觀二十二年(648)在長安北闕弘法院譯出。是把《瑜伽論》六百六十法中最重要的提綱挈領點編成一百法,以一百個法門來造成一部《百法明門論》。這是尊貴的凈蓮上師第一次宣講於新加坡,故稱「舊講」,因宣講時期較早,暫無視頻,祈請諒解(後來慈悲的上師凈蓮上師在2007~2008年期間第二次宣講了此論,見《大乘百法明門論新講》)。感恩歷代祖師大德及上師之殷切教導;祈願一切眾生早證菩提,早成佛道!

可登陸學會網站dcptxh.com下載 mp3音頻

【接上節】

那本論呢,是天親菩薩他所造的,他依照什麼造的,他不是自己想像 出來的,他是依照瑜伽師地論的本地分。

在瑜伽師地論本地分當中呢,它是把一切法歸納為六百六十種這麼多。在瑜伽師地論裡面本來有六百六十 法,那因為太多、太龐雜了,所以天親菩薩就把這個六百六十法當中,提 綱挈領的把它節錄為一百法來教導、示後學,使學者們能夠了解宇宙萬法的總綱和大要。

所以我們就知道它的來源。所以問你,百法它怎麼來的? 天親菩薩憑什麼造的?瑜伽師地論本地分裡面,六百六十法提綱挈領所造 出來的這個百法,那六百六十變成一百就少很多了,就是方便我們後學學習,不會覺得它太龐雜。

並以此百法來說明,一切世間的凡夫,以及出世間的聖者,都因為還執著有個「我」,所以才會感招「分段生死」和「變易生死」。

(第十頁)這個「分段生死」跟「變易生死」,我們也稍微把它弄清楚, 常常在經論上會看到這個名稱。

就是「百法」的意思是什麼,我們剛才已經知道了,它是幫助我們成佛的所有的內容。那只有成佛才能夠斷除這兩 種生死,像我們凡夫是分段生死;像阿羅漢、緣覺、辟支佛、聲聞、緣覺、 菩薩呢,祂們已經斷除分段生死,但是祂們還有變易生死,因此不能夠成佛。

所以只要是超凡入聖的那個聖者,祂已經沒有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 是說你還在三界六道輪迴裡面,就是分段生死。

因為有它每一期的生命, 喔,畜生道有多長、那我們人道有多長、天道有多長,它是一段一段業力來分配三界六道的輪迴,它是一段一段的時間,這個叫「分段生死」 。

可是這些聖者,因為我們知道有十法界,十法界有哪些內容?十法界、 十法界是什麼?六凡四聖加起來,六加四等於十。六凡,就是六道凡夫的生死;還有四聖,就是四種聖者。哪四種呢?聲聞、緣覺、菩薩、佛,四 聖。這個基本的理論拜託背一下啦,很丟臉呢!

十法界都知道內容嗎?稍 微拜託背一下。我們都已經念到那麼有水平的論呢,你們那個基礎的都背不熟,好像配合不太起來。所以我們就知道,現在講的「分段生死」是六凡——六道凡夫的生死, 我們稱為「分段生死」。

趕快背啊!什麼?四種聖者的生死,是「變易生死」, 四聖:聲聞、緣覺、菩薩、佛,四種聖者是「變易生死」。

那「分段生死」跟「變易生死」它是依什麼為標準呢?就是說你怎麼會有這個「分段生死」, 是看我們煩惱障、煩惱障斷的程度,來決定你是生天呢、還是到三惡道呢, 煩惱障的多少。所以我們就知道,「分段生死」跟煩惱障有關係。那這個四聖、四種聖者,祂已經沒有煩惱障了,祂有所知障,對,那就看祂,所知 障就是你無明的深淺、厚薄,你斷除了幾品無明,來決定你還有多少所知 障,所以所知障的多少來決定你「變易生死」的狀況,所以有四聖法界的分別。

好,這樣明白了,一個是煩惱障,一個是所知障,「分段生死」跟「變 易生死」是煩惱障跟所知障來決定的。

那這一段我們就看得懂。就是我們 剛才講的這個意思,來念一遍(看課文):「分段生死」呢,就是指凡夫的 生死。是以有漏的善、不善業為因,以煩惱障為緣,好,要記喔,所感得 的三界生死。因為它在時間,每一段的時間不一樣,隨著業力,我們的業力不同,所以每個人的壽命不同,還是過去的業在決定的,對不對?所以 它在時間上、還有形體不同,每一道眾生他的形體不一樣,是隨著各自的 業力來分限段別的,所以我們稱為「分段生死」。譬如說地獄啊、畜生、餓鬼道、阿修羅、人、天、這六道眾生,他都是屬於「分段生死」。

那「變易生死」,就是指聖者的生死。是以無漏善業為因,所知障為緣, 所感得什麼?三界以外、六道以外的生死,所以祂們已經不在三界六道裡面了,那祂們還有生死,是什麼生死?是「變易生死」。

那祂是依什麼呢, 依破除所知障的深淺來決定不同的果報,祂的身也有大、小,壽呢,也有 長、短,壽命也有長短,並沒有一定的限度,完全就是看祂破法執、證法空的智慧,就是破無明的程度來決定,決定祂的「變易生死」的狀況。

壽 命的長短、還有身量的大小,都是由這個破除無明的深淺來決定的,就是 這個所知障的深淺來決定。就是說阿羅漢、辟支佛、菩薩等聖者都是屬於「變易生死」。

所以只要還有煩惱障跟所知障呢,就會因為我執跟法執,而 感得「分段」跟「變易」的這兩種生死。

(第十一頁)那如果我們能夠研讀這本論的話,就能夠徹底明白了悟,不論有為法或者是無為法,它其實都是無我的,就是能夠明白一切法無我,能夠破除我執跟法執,而能夠超越分段還有變易這兩種生死。等到聖者與 凡夫所有的情執都已除盡,這個時候呢,就可以進入大乘的解脫之門了。

這就是本論為什麼稱為「大乘百法明門論」的原因。 現在把這個標題,「大乘百法明門論」的這個名稱解釋完了,它後面又補充說明,這個「明」,前面剛才已經講了,這個「明」是什麼?指菩薩無 漏的智慧,它這邊再講:那另外,「明」呢,它是指菩薩無漏智慧的光明, 就是能觀之智;而「百法」就是所觀之境。

這個能觀跟所觀,清楚嗎?能觀,就是能觀察的這個智慧。觀什麼呢,它的所緣境,就是百法的內容, 就是用這個智慧來觀察百法的內容,他就能夠體悟到「一切法無我」而證 得空性,斷除我執跟法執。

所以它有一個能觀的智慧,還有一個所觀的境界,所觀的就是「百法」的內容,還有什麼?菩薩「無漏智慧」的慧觀, 是它的能觀之智;所觀的境呢、的對象就是「百法」。好,那就是菩薩的「無 漏智慧」,觀察「百法」中一切法的內容,就能夠證悟到「一切法無我」的道理,而進入大乘解脫之門。

(第十二頁)那「論」還有另外一層的意義,就是說借著對能觀之智,以及所觀之境的抉擇、觀察,便能徹底了知一切法無我的真實義理,而消除一切以為有我的疑慮、疑惑,真正達到破迷悟的究竟解脫。

所以這本 論,整個內容要講的是什麼?就是這個,也希望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當我們證到一切法無我的時候呢,當下心境皆空、能所雙亡,這樣的境界不是小乘根性所能夠領受,而是純屬大乘法門。所以,本論才會標題 為「大乘百法明門」。這就是對於本論標題所做的主要解釋。

【未完待續,敬請關注】

內容講授:凈蓮上師

圖文編輯:凈慈

登錄dcptxh.com閱覽更多音視頻著述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乘菩提學會 的精彩文章:

十六特勝與四禪八定2.2

TAG:大乘菩提學會 |